晋唐中土高僧西行求法乃中外陆路交通发达主因,此说有否商榷之处_百度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1 06: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0:03
更新1:
如果一定要答没有商榷之处,应该如何作答?
当然不是,晋朝发生五胡乱华,北方沦陷,往西方陆路受阻;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后,陆上丝路受阻,法显及玄奘都只是突破当时陆路上的限制而创造的事迹而已。 china10k/trad/history/2/22/22d/22d01/22d0101 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连年用兵。武帝为了在国际上进一步削弱匈奴的势力,遂派遣被现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奇男子」的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汉朝时是指甘肃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大大小小分布几十国,大致相当于今日新疆一带。本来西域各国大多臣服于匈奴。武帝为了彻底孤立匈奴,决定与它们联合。听说大月氏国(原在玉门关附近,后徙至今阿富汗境内)与匈奴有仇,所以武帝在公元前139年,派张骞带一批人前往西域,想联合大月氏等国共抗匈奴。但张骞中途被匈奴捉住,一关押就十几年。后来他想法逃脱,辗转经过乌孙、大宛、康居等国而抵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无心结盟,使张骞此行不得要领。在回国的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扣留,拘禁一年多,最后于公元前126年返归长安覆命。 到了公元前119年,张骞又跟从卫青出击匈奴,他带领随从三百多人及大批物资前往西域。抵达乌孙后,又遣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诸国,宣扬汉朝的国威。公元前115年,偕张骞同乌孙等国使者数十人,返归长安。汉与西域交通之孔道,自此打开。 司马迁的《史记》,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空」即「孔」,意思就是开辟孔道。由于张骞的交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西亚、北非乃至欧洲。它大大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尤以中国丝绸西运最具特色,所以今天称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之始辟。因此,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弘扬了汉朝的文明,而且带回异域的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今天,丝绸之路仍然吸引著络驿不绝的中外游客,继续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张骞可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导游。如果跟从导游张骞,游览古丝路,必定令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china10k/trad/history/4/42/42m/42m01/42m0101 唐朝是中国继汉朝之后的另一鼎盛时代。在唐代前期,通过对外用兵和海陆交通,盛唐之国威远播,使中外交通开辟了崭新的时代,中外交流极为频繁。 随着西域陆路和向西航路的发达,中国的先进文明进一步西传。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金银器等大量输往西域诸国乃至欧洲。造纸术亦于此时传入 *** ,后来再辗转输入欧洲。交通发达促进唐代经济的繁荣与外贸的发展,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成都、汴州等商业都市十分兴盛。海、陆交通要地设有「市舶使」或「互市监」等外贸官员或机构。外国商贾及其他人士集长安、广州等地,如长安有波斯店,广州有蕃坊。而唐的文化亦传至日本,其中以中国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尤为千古佳话。 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物产亦源源输入中国。唐时由于海、陆对外交通的发达,佛经进一步传入,翻译臻于鼎盛,中国成了东土佛教之中心。除佛教外,西方宗教如景教(基督教一派)、摩尼教(又称明教)、 *** 教(又称 *** )等,亦纷纷传入。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宗教,几乎都会萃于中土。唐时音乐、舞蹈及各方面的艺术,受西域文化影响极大。而许多唐代诗文都以中外交通和往来作为题材。 2011-06-14 12:36:52 补充: 如要答没有的话,就是往西方的陆路受阻,高僧重新把陆路打通,并带入西域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