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1: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35
袁崇焕的故事距离现代世界并不遥远,他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名将,也可以说他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辽东王牌,但是他却永远不能和戚继光、岳飞等爱国将领相提并论。
甚至,后世微言,说他是让清兵得以入关的罪魁祸首、卖*。他的一生有做文官在庙堂上共商国事的风采,也有弃笔从戎、一心报国的豪情热血。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在不过500年后的今天,史家学者会对他褒贬不一呢?
登仕途,遇贵人
科举!科举!
讨论古代的*总是离不开这两个字,仿佛魔咒一般束缚着士大夫那颗赤诚之心。袁崇焕也不例外。
袁崇焕,字元素,家住两广一代(史有争议),史料记载他仅仅在世46年,在他的短暂人生中,竟有至少16年的读书科举生涯:袁崇焕从小念书备战三年一次的乡试科举。在公元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的广西桂林丙午科乡试中一举考中举人。
当年的他年仅23岁,23岁中举在古代算是年轻有为,毕竟每年各省乡试录用举人不过百,可是参加乡试的秀才将近过万。(从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我们也能洞若观火)他真正的苦日子还在后面,袁崇焕中举后,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考取位于京师三年一次会试的进士资格。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他走了长达13年,也就是说袁崇焕在他中举到中进士的13年内,有四次机会与他失之交臂,可见明时的科举考试之路有多么难走。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历尽千辛万苦通过了万历己未科的会试和殿试。但是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
袁崇焕虽是进士出身可一点没有书生气。他考中进士后,被朝廷分配到福建邵武做一个七品知县,他在任期间,经常和一些边塞退伍的老兵讨论兵法和边塞的地形警备,自以为熟知边塞战事,活脱脱一个赵括。正是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在他回京觐见明熹宗皇帝朱由校时,被任命为兵备佥事,支援辽东。当时的他更是放出一人足以镇守山海关的狂言,朝中众臣无不唏嘘。
当时辽东经略名为王在晋,他是袁崇焕的顶头上司。但是,袁崇焕就敢于多次顶撞。一方面是袁崇焕性格刚直狂妄,另一方面他王在晋是在是个军事白痴。为了抵御后金的攻击王在晋主张在后金主攻关隘十余里前再修军寨,以达到关寨遥望,共击后金的战略意图,最重要的是加固防御。
乍一听,可能觉得王在晋的方法好。可是,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后金军队以骑兵为主,军寨根本不能抵御后金铁骑的冲击。一旦形成败北之势,大量大明官兵处于生存本能一定会往身后的关隘跑,到那时,你是开门救人,顺便让后金借个道,还是看着大明士兵帮着后金破城或是惨死在屠刀下。这个真是个愚蠢的计策!好在当时有袁崇焕反对。但是他人微言轻不能阻止王在晋和一干*的决定,眼看着关外军寨日益筑成。袁崇焕铤而走险,将情况越级密奏给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不明情况,于是请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时任大学士孙承宗巡视辽东防务,深处辽东的孙承宗就辽东防务推心置腹,提出了他主张的漏洞及不可取之处。''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冥顽不灵的王在晋,苦口婆心的孙承宗。无奈之下,孙老师上奏朝廷罢免王在晋,内阁商议决定辽东经略由孙老师代替。(当时王在晋主张放弃山海关以外的所有土地、军堡、城池,采取上述以军寨守关的消极*)。
这个真是个愚蠢的计策!好在当时有袁崇焕反对。但是他人微言轻不能阻止王在晋和一干*的决定,眼看着关外军寨日益筑成。袁崇焕铤而走险,将情况越级密奏给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不明情况,于是请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时任大学士孙承宗巡视辽东防务,深处辽东的孙承宗就辽东防务推心置腹,提出了他主张的漏洞及不可取之处。
''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冥顽不灵的王在晋,苦口婆心的孙承宗。无奈之下,孙老师上奏朝廷罢免王在晋,内阁商议决定辽东经略由孙老师代替。(当时王在晋主张放弃山海关以外的所有土地、军堡、城池,采取上述以军寨守关的消极*)。
因为王在晋的愚昧,孙承宗看中了据理力争的袁崇焕,觉得他是可用之才。果不其然,孙老师上任后,广泛采取袁崇焕等人的意见,就此孙承宗、袁崇焕等建立了西起辽西山海关东至锦州的关宁防线,这条重要的发现,在大明王朝灭亡时依旧没有被满清攻破,固若金汤。
两次大捷,才华显露
孙老师倒霉了,被魏忠贤算计了。孙老师下台了,新上任的辽东经略是阉党的高第。听说孙老师倒台了,后金手舞足蹈,准备问候一下新上任的辽东经略,顺便打一波''草谷''。(少数民族把侵犯中原边境,掳掠物资、女人称为''打草谷'')本就是认贼作父的高第自然不是什么真汉子,软弱*的他采取鸵鸟战术,率领大军稳稳龟缩在山海关。
孙老师一手培养出来的袁崇焕不敢苟同,誓要与其镇守的宁远城共存亡。后金来到宁远城下对孤立无援的袁崇焕进行劝降工作,袁崇焕果断回绝。因为后金善用反间计,袁崇焕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战略,并以辽人守辽土的口号广泛征集民夫。
努尔哈赤见计策不成,决心于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下令攻城。经过袁崇焕的奋力反抗,城下后金士兵的尸体倚叠如山。明朝的火炮技术举世瞩目,为何宁远城久攻不下,那是因为宁远城城楼上安装了大明先进的火气——红衣大炮,这四个字将成为后金的噩梦。
攻城已然过了四日,宁远城依旧矗立在那里,在大明王朝的版图里。努尔哈赤恼羞成怒,更是为了唤醒士气,他亲自率领军队冲锋。不料一枚炮弹与这位一世英杰来了个亲密接触。这之后努尔哈赤受伤退兵,这时大明王朝与后金交手以来的首次胜利,史称宁远大捷。
可怜的努尔哈赤自此不久便一命呜呼。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五月,取得朝鲜胜利的皇太极出兵辽东,为父报仇。在强大的后金铁蹄下,大、小凌河城相继失守,乘胜追击的皇太极围困锦州。袁崇焕为解锦州之围,命祖大寿率4000精兵与东出的水师合力攻击后金后方。
可不料,骑兵机动性太强,祖大寿刚出发,后金竟然兵至宁远,当时与袁崇焕不和的满挂前来支援,兵合一处,在袁崇焕的领导下,后金伤亡惨重。皇太极急中生智调转*头攻击锦州。可谁想到皇太极刚至锦州城下整顿,就遭到了袁崇焕的追击,皇太极腹背受敌,不得已毁掉大、小凌河城,退出战斗。这场战役被称为宁锦大捷。
再述狂语,市井销魂
袁崇焕在辽东正风生水起时,远在京城的魏忠贤不忘''照护照护''他。袁崇焕深感阉党的恶贯满盈和朝政的黑暗,毅然辞官归隐。
明思宗朱由检上台后打垮阉党,为了稳定辽东局面,崇祯皇帝重新启用袁崇焕。此时的袁崇焕还如当年一般狂妄,声称可以五年平辽,并极力推荐祖大寿等亲信,朱由检大喜,册封袁崇焕太子太保衔,赐蟒衣、尚方宝剑。
崇祯二年,后金绕过山海关直*京师,袁崇焕急忙救驾,却遭到朝中众臣怀疑,纷纷诽谤袁崇焕故意放清兵入关,以当着皇帝的面炫耀战功。
为什么朝中众臣这么想?事出有因当年五月袁崇焕以喝酒为名亲自登临毛文龙总兵的岛屿(在后金后方,主要为了牵制后金,此前袁崇焕就军饷开销大与毛文龙争执,并且毛文龙不听从袁崇焕安排调遣)以帝赐尚方宝剑私自斩杀总兵毛文龙,朝野一片哗然。为了稳定毛文龙手下他减兵增饷,引起朝中大臣的警觉,但崇祯毫无例外的相信了他。
袁崇焕处在风口浪尖上,皇太极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善于使用反间计的大清皇帝皇太极抓住两个小太监,故意让他们听到满清高级将领谈论袁崇焕与皇太极的秘密约定。为了让小太监相信,皇太极故意杀一个放一个。逃走的小太监自然把此事禀报给明思宗,明思宗果然中计,以谋反罪于崇祯二年十二月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审讯半年后,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处死于西市,抛尸于市。袁崇焕受凌迟刑法(刮肉3000多刀)仍面不改色。但是不明*的群众认为他是卖*,纷纷花钱从刽子手里买袁崇焕的肉和心肝,并生食之。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总结
什么是爱国将领,英勇杀敌、忠君报国,这一点袁崇焕做到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彰显了他的军事才华;他本可以因阉党诬陷辞官归隐,从此不过问军政,但是因为一颗忠于大明的良心,一颗爱护辽东受苦难百姓的决心,他毅然决然接受朱由检的邀请,接手辽东这个烂摊子。
但是,为何他会沦落到凌迟于市井,百姓争而生食之的下场。
于君父,他一人镇关、五年平辽的狂妄之言给了国君希望,换来的是京师被围,私通后金的局面。
于同僚,他排出异己(满桂),擅自杀害总兵,加重军饷负担。朝中众臣充盈国帑的难题未解,还要勒紧裤腰带凑足他的军饷,还面临一言不合就身首异处的风险,叫同僚怎么不恨他。
于黎民,自是被诬陷私通后金,背上卖*的骂名(后来乾隆帝不忍忠良被唾骂,解密皇太极时的档案,才还清白于袁崇焕),还有眼前烽火京师,家破人亡的惨剧。百姓早已恨之入骨。
袁崇焕是个忠良之臣,但是他的个性太过张扬。虎伏于山、龙卧于岗,做人做事要给自己留后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35
他当然不该死,他是遭到了大臣们的诬陷才落得那样下场的,非常冤。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36
袁崇焕这个人一生的功劳非常的大,但是所犯下的罪过也非常的大。所以他是该死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36
肯定不该死的,他根本就没有想要背叛明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37
亡明先锋袁贼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