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作文,“餐桌上的语文”为题的作一篇,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2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26
餐桌,对家庭而言,是人员最为集中且见面频率最高的场合。家中大小事体,都在餐桌上决定;外界有什么新鲜事,也在餐桌上说出。餐桌是家庭的会议桌,也是家庭“新闻发布会”的最佳所在。对一个教育严格的家庭而言,餐桌往往成为教育的平台,这种餐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我的经历中,餐桌教育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就餐教育”,这是餐桌教育的第一课,是人生修养的启蒙。就餐教育讲的是吃饭的一系列规矩,从进门落座、端碗拿筷到盛饭吃饭,一点一滴,无一不要求中规中矩。细细推敲这些规矩,有时虽近苛求,但其中不少饱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上桌。有客人时要先让客人入座,等客人落座之后才能自己坐下;坐位置时只能坐凳子的一半,起座时要提醒客人,以免客人那端坐偏了而摔倒;双手不能全趴在桌子上,尤其拿筷子的右手及手肘要小心,不要戳到客人。小孩不能随便上桌,要等客人吃完之后才能接着吃。小时候,我对此怎么也不能理解,总觉得受了委屈,认为父母有些不近人情。成年后,才明白个中道理:小孩自控能力弱,看到有好吃的就只管自己先伸筷子,这样会怠慢客人;若是流着鼻涕、涎着口水如同虾米越舷地把身子都攀爬到餐桌上,则会让客人紧皱眉头、大倒胃口,客人会觉得孩子没家教,做主人的自然也就脸上无光。
盛饭。有客人来,晚辈要主动给客人盛饭,盛饭时饭铲不能碰得饭锅响,那是没有饭吃的信号,不吉利,客人听到了就不敢吃了;饭要盛满,不能太少,少了客人会认为你小气舍不得;不能装得饭冒尖,不然客人不好往碗里夹菜;不能弄得碗沿都是饭粒;在吃饭的过程中,要时时留心客人的碗,以便随时主动热情地为客人盛饭。
端碗。不能左手偷懒撑在桌子上而饭碗摆放在桌上,那是“吃老爷饭”,一定要用手端起来;大人端碗可以用手掌托住碗底,而小孩必须用大拇指配合掌心抓住碗沿,以免掉落。
夹菜。自己的筷子伸到菜碗里时,只能夹碗里位于自己胸口一方的菜,不能伸到旁边、对面的碗边去;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碗里为寻找自己喜欢的菜而一阵胡搅乱翻,只能夹到什么是什么。因为尽管是在一个碗里吃菜,你这样做既失礼,又让人觉得不卫生。此外,在农村家庭,作为主人还要热情地为客人夹好吃的菜,这是待客之道。不过,这一条规矩在城市家庭中已难觅踪迹,主人就是考虑到了卫生的冈素;在如今的农村这一点正在慢慢淡化,盛情之下也只用公筷招呼客人。
吃相。客人在座时,不能只顾自己吃,还要热情地招呼客人吃;筷子不能碰得碗沿叮当响;咀嚼时不能出声音,吧嗒吧嗒的实在有碍观瞻;喝汤时喝得滋滋响也是不雅观的;再饿也不能作狼吞虎咽状,而要细嚼慢咽,这样既对胃有好处,又不会让客人看出丑来。吃完之后不能自己一抹嘴巴就走,而要等客人放碗才能走;有时还要陪着客人一起吃完。
这些粼粼总总的规矩,处处透着礼让客人的待客之道,也暗含了克己复礼、先人后己的人生态度。曾去过一位朋友家中做客,友人的独生儿子没等菜上桌,太早开始嚷嚷。菜刚端上桌,就伸手在碗中抓菜吃;吃饭时,筷子在菜碗中乱翻,一味寻找好吃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快。虽然他是小孩子,还不懂事,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教育。每在此时,就会想起小时父母对自己在就餐方面的谆谆告诫,不免感慨系之,觉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们虽然细致琐碎,但若能谨记遵守,必将让人受益终生。
餐桌教育除了这些就餐礼仪之外,还有关于粮食的教育,节俭的教育,礼貌的教育等等,包罗万象。千万个家庭有千百种教育,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都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那就是紧紧围绕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等做人的道理而进行。
餐桌教育,是一个家庭所有教育的凝聚和缩影,他的教育启蒙功能、他的潜移默化影响是在课堂和书本上都难以学到的,也是难以取代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27
中国自古本是分餐制,到了北宋以后才进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的历史要比合餐长得多。
从古代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彼此间隔着相当的距离,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各吃各的。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著名的鸿门宴,就是这样干的。
而从分餐变到合餐,始诸唐代,完成于北宋。这个转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分配方式的演进
这是由分餐向合餐过渡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当食物相对匮乏时,“按人均分”是比较适合的分配原则。要获得平均,就需要在就餐之前将食物分为相等的若干份,这便形成了原始的分餐制。而毕竟人的情趣、口味、习惯不同,所需也不同,待食物相对丰足后,人们便有条件按照自己的不同喜好进行选择,即“各取所需”。这是最适合于合餐的分配方式。
住宅建筑的演进
最初,厨房和餐厅是一体的,人们习惯于在房屋之内置备一火塘,将炊具架于火上,待食物烹好,就由固定的人来分配,大家围火而食。这里既是炊事中心,又是进餐场所。到春秋战国时期,厨房和餐厅的分工已普及。这个分工推动了餐食制作的精细化,减少了就餐者以前必须完成的很多进食工序。比如食客对大块熟肉的切割、去骨等粗笨费力的工作,现在可以在厨房里完成,餐厅摆放的是精细处理后的餐食。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无此分工之前,若采用合餐,对于一般的家庭四五个人(事实上,古时的家庭不分家,通常是多于四五个人的),在同一个食器里,手舞足蹈地切割同一盘食物,似乎是自寻烦恼,而有了这一分工,人们只需从同一食器里取得自己想要的食物就可以了。
食物多样化的演进
我们的餐饮在不断推进,菜肴的种类越来越丰盛。分餐制显然不能适应食物多样化的发展。假如8个人吃12道菜的话,每人一份的分餐就需要近百种餐具,这样不但浪费人力和餐具,而且占用很大的空间,在每个人的小俎案(古时一种低矮的用于盛放食物的工具)上都摆放12个食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餐食家具的演进
很早以前我们是没有桌椅的。此前,古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就是把用芦苇编成的席子铺放在地上作为坐具,面前放置俎或案以盛放食具等东西作为食案,吃饭时在席上跪坐着吃,即所谓“跽坐”。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影响,带来了新的家具。早在东汉后期,游牧民族的胡床(一种比较低矮的坐椅)就已传入中原。这种椅子的应用使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这样,矮小的俎案就不再适应坐姿变化的要求,便渐渐地被淘汰。而且,这时的房屋较以前更加高大起来,正好需要高大家具的配合。于是大案高桌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那么,如果再沿袭原来的分餐制,每人都要有一套高大的桌椅,四五个人或许尚还可以(其实已经很拥挤了),人数再多就会造成糜费,而且也太沉重,占用空间多,何不合而为一,同盘而食呢?
作息时间的演进
我们的祖先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大约从商代到春秋战国这段时期内,基本上实行一日两餐制,即“食时辰(七至九点),下市申(十五点至十七点)”。大约在战国末年,一日三餐制渐渐流行,增加了“宴辅”(十九点至二十一点)。要在这个时间内吃饭,就必须配备照明,而当时的照明工具绝不是我们现在电灯这样的亮度,其光照范围也非常狭窄。分食的宴会需要很多光源,但仍然会昏昏暗暗模糊不清。采用合餐则可以统一方便地解决照明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27
语文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像大海一样浩瀚无边,像平原一样一望无际。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它时常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留住它,我们将收获颇丰。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婚宴。在这欢快时刻,我们当然要一饱口福,当服务将菜一道一道的端上时,我又学到了语文,因为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新颖精致的名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着服务员端来两道菜,一句诗飘入我们的耳中。我好奇地观察起着两道菜:碧绿的青菜被切得细如发丝,上面点缀着一两个金黄的虾米,于是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只整的白斩鸡下垫着青翠的生菜叶,白青相配,当然能展现出四句中所描绘的神韵。原来,酒宴上也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接下来的菜更加丰富:“如鱼得水”是一道清蒸鱼的名字,预示着两人今后的生活能如鱼得水;平时家里叫做“红烧狮子头”的菜,在宴席上却叫“节庆团圆球”,大家都曾在这个酒店的文化气息浓郁,吃的也开开心心。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用诗词歌赋给菜起名,也显示了餐饮行业的浓厚文化底蕴。语文总是在我们身边轻轻走过,给我们留下许多美丽与温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28
为什么我们小学生也得写这种天杀的作文啊!!
餐桌上的语文
语文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像大海一样浩瀚无边,像平原一样一望无际。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它时常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留住它,我们将收获颇丰。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婚宴。在这欢快时刻,我们当然要一饱口福,当服务将菜一道一道的端上时,我又学到了语文,因为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新颖精致的名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着服务员端来两道菜,一句诗飘入我们的耳中。我好奇地观察起着两道菜:碧绿的青菜被切得细如发丝,上面点缀着一两个金黄的虾米,于是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只整的白斩鸡下垫着青翠的生菜叶,白青相配,当然能展现出四句中所描绘的神韵。原来,酒宴上也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接下来的菜更加丰富:“如鱼得水”是一道清蒸鱼的名字,预示着两人今后的生活能如鱼得水;平时家里叫做“红烧狮子头”的菜,在宴席上却叫“节庆团圆球”,大家都曾在这个酒店的文化气息浓郁,吃的也开开心心。
还有一些菜名,运用了一些词语,让菜名听起来更加有意义,更加吉祥比如:
嘻哈满堂——清炒大虾仁 ,扭转乾坤——蜜椒小牛排 ,合家团圆——鱼面筋炒腊肠 ,步步高升——红烧圆蹄 ,金屋藏娇--煎蛋盖饭 ,二牛争春--牛肉丸子撒香菜 ,群龙戏珠--粉条肉丸子 ,情人之泪--芥末拌肚丝 ,战长沙--木耳黄瓜炒鸡蛋 ,贵妃醉酒--醉鸡 ,一本万利--卤豆腐干 等 。
还有中国菜一向为世人钟爱,其菜名也有学问。厨师给菜肴命名时,也有点像作家撰文著书时命题一样,深思熟虑,让人一看菜名便可窥出菜肴的特色或全貌。
以数字为首的菜名有:一品天香、二度梅开、三色龙凤、四宝 锦绣、五彩果味、六君闹市、七星豌豆、八仙聚宴、九转肥肠、十味鱼翅等。
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名有:美食蟹、龙虎斗、金蛇宴、发财玉兔、北京烤鸭、麻皮乳猪、金都贵妃鸡等。
以水果命名的菜名有:榴莲蛋挞、凤梨猥包、拔丝地瓜、山楂太极盏、杏奶小金猪等。
蕴含轶闻掌故的菜名有:彩蝶纷飞、一掌定山河、太史五蛇羹、孔雀东南飞、霸王披金甲等。
表示象征吉兆的菜名有:步步登高、发财到手等。
套用成语的菜名有:游龙戏凤、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碧血丹心等。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用诗词歌赋给菜起名,也显示了餐饮行业的浓厚文化底蕴。语文总是在我们身边轻轻走过,给我们留下许多美丽与温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8:28
有没有搞错啊,大江南北的都布置这种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