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怎评价项羽和刘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1:1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49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
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项梁起义后,征集精兵八千,项羽做了裨将(副将)。为了便于号召,采纳谋士范增建议,立前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建都于盱眙,仍称楚怀王。项梁率义军在和秦军战斗中接连取胜,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结果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被秦军章邯指挥的军队打败,项梁战死。
定陶之战后,秦军北渡黄河,攻打起义抗秦的赵王歇和张耳,将赵军围困於巨鹿(今河北平乡)。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援。宋义率军到达安阳(今河南安阳南),便畏缩不前,屯兵四十六天。当时,阴雨连绵,起义军缺衣少粮,处於困境之中。项羽当机立断,杀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任他为上将军,并命他立即挥师北上救赵。
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巨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心涣散。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下令将这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时,另一路起义军汉高祖乘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在巨鹿,关中空虚,占领了咸阳。
项羽大为不满,率军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陜西临潼东北)。当时项羽军四十万,汉高祖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汉高祖自度力量不敌项羽,便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鸿门宴上,觥筹交错中闪烁著刀光剑影。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举起所带玉块,暗示项羽杀死汉高祖,项羽却优柔寡斯,被汉高祖借故逃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依靠强大兵力,暂时压制汉高祖。引兵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挟其军事上的余威,以诸侯上将军自居,发号施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封汉高祖为汉王,王汉中、巴蜀,企图*汉高祖势力的发展,使其不得东进。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势力日后卷土重来。
由於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先是田荣据齐反楚,项羽急忙率军讨伐,汉高祖便乘隙东进。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汉军从汉中潜出故道,打败项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东进,直抵阳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项羽与齐军交战之际,一举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万精兵还救彭城。
此时,汉高祖仗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项羽军则收复失地心切,斗志旺盛。三万楚军在项羽率领下,出山东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趋萧(今江苏箫县西北),直抵彭城汉军侧背。战斗从拂晓开始,楚军勇猛顽强,边打边冲。到了午时,已将汉军打得大败。楚军追到彭城东北的泗水,汉军纷纷落水,死者十余万。汉军向南方山地溃逃,楚军追击至灵壁(在今安徽省)以东的睢水上,又歼灭数十万人。汉高祖只率数十骑逃出重围,连妻子吕雉和父亲太公都作了项羽的俘虏。彭城一战,项羽决策果断,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敌不意,击溃汉军数十万之众,是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彭城之役后,项羽乘胜进军,在京邑、索亭间(荥阳西、南)同汉高祖打了一仗,结果被阻於荥阳以东。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两年之久。这期间,汉高祖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扼守成皋,在持久战中消耗对方实力,伺机反击;项羽找汉高祖决战,又急攻不下。双方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变化,汉军由弱变强,项羽由强变弱。汉高帝五年(前二0二),汉高祖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苏洵嘉佑集?项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进,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页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谁成就了荆轲
年少的时候(已是十多年前),曾读过台湾作家高阳的《荆轲》(原名记不太清了),一句“荆轲刺秦王,千古长仰望”,让我回味悠长。
当然,《史记》我也读过,《刺客列传》中对荆轲的描述也寥寥;高阳书中所描述的荆轲与《史记》有些出入,但并不影响它对我的影响。
书中所述的荆轲并不是身怀绝技术的剑术高手,而是一个弹铗而歌的文士,才识过人,却流落于江湖。最终被燕太子丹纳为幕客,因刺秦而成名天下,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有名的刺客,无人出其右。
我为书中那士者情怀、侠者风范所迷恋,更崇敬于那种守信、守礼的高义。男人就当如此,男人不是粗野的代名词,真正的男人就应当,翩翩如风、恪身守已、诚实信义。我也为此标榜自己。
事隔多年,想起这些,除了感慨年少情怀,也不禁有个问题。就是,谁成就了荆轲?
荆轲并不是为刺秦而生,是谁让他走向刺秦之路,并一举成名。谁成就了他的美名?像现如今,大家争相出名,是谁炒作了荆轲呢?这个故事当中,谁是最大受益者呢?思量了一下,有点像明星与影视公司的关系吧。
谁成就了荆轲?我想,这第一个人,应该是国士田光。
这人称为国士,当然在当时之燕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燕太子丹的座上宾,享受国宾待遇多年,受人厚恩,欲报无门啊。
燕太子丹欲强国,求教于田光,实在想不出啥招,还是太子丹提出了刺秦的主意。田光老矣,心有余而力不足。侠之大者,以天下为重,为国家殚精竭滤也能理解,但田光以死来举荐荆轲,有些不可理解。田光的死,是逃避,还是义举?无从考证,只知道田光年轻时也是一代侠士,老了却也侠骨未老,说白了,就是还保持着年轻时的冲动。
春秋之时,人多高义,田光与荆轲都是一样。不管如何,荆轲都要感谢田光的知遇之恩,更不能负他相荐的“厚义”。此时的荆轲,其实已经被*上了“奢华”的死亡路。
第二人,燕太子丹
田光看中荆轲的原因,是他才识过人,目光敏睿。
荆轲倒也卖力,出了个主意,派一名绝顶高手,刺杀秦王,造成秦国大乱,以至于秦国没有精力外侵,燕国便可以抓紧时间增强国力了。
此计与太子丹意合。
选谁呢?天下剑士,高手中唯有推盖聂。盖聂虽与荆轲有故交(据说是二人不合),但此人浪迹江湖,找不着人那。
选谁呢?谁出的主意啊,荆轲呗,那就是他吧。田光之举荐,太子丹不是不明白的,荆轲是刺秦的最佳人选,他虽是剑客,但也是士子,诗书气重,不容易被秦王怀疑,再则荆轲颇有胆识,有勇有谋。最主要,此人重信义,不负厚恩。
太子丹对荆轲可是够好的,他听曲子,歌女弹的好,只说了句“好一双玉手啊”,转身,太子丹就派人把那人手砍下来,端给了荆轲。荆轲郁闷啊,坐池塘边*,随手扔些小石子,太子丹马上命人端来一盘金豆子,让其扔着玩。平日里,锦衣玉食,香车美女自不必说。
太子丹之用意,无需说明,荆轲也不是不明白,这是*他答应刺秦,*他去死。
我想荆轲应该会恨太子丹的。是太子丹把他*到了一个绝路上,但他也没办法恨人家,人家对你那么好,好得让你受不了了。欠人情,要报答的啊,要为人家卖命,恨在心头却又无从说出,这便是太子丹高明之处,这也是荆轲的软肋,太重信义,被人利用。我想荆轲也是郁闷的要死的,秦殿之上,秦王死不死,反正自己早就不想活了。
我想荆轲也是卑视太子丹的,其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一个明确的目的——刺秦;所有的“恩义”为非是一个“*”;荆轲不是不明白,荆轲为什么不逃,错就错在他也是读过书的人,明事理、崇高义。“刺秦,这就是你要的东西罢了,给你便是”(非原文),这便是荆轲以君子之风,对权贵太子丹的鄙夷。
田光也的确没有看错人,“食君之禄,终君之事”,总之,受人于恩义,太子丹的恩,田光的义,不可负,不得不报答,只好答应为其出使秦国。
这便是君子受礼义道德的约束,碍于情面而不得不答应,答应了,便又不得不做。荆轲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后悔吧,已经答应了,去做吧,不情愿,直到太子丹跑来说,“真是不想去,我就派秦舞阳先去好了”,所谓的真君子,就是死要面子,马上就急了,谁说不敢去,这就走。
秦殿之上,荆轲泰然自若,那是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而秦舞阳可没想好这问题,不敢去面对,只好被退在殿外,那也是个死,还不如死在殿上,留个好名。至于为什么没杀成,是不是像《英雄》中一样为了“天下”而没下手,还是如陶渊明《咏荆轲》中所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这些都不可知,都是猜想,史记中对此一幕描写也很简单,但可以肯定,荆轲刺秦是必然要去的,就算他为了天下,可以不杀,或者剑术稀疏,没能力杀,但他不可负了信义,不可负田光,不可负燕太子丹,最不可负的,还有他那光辉美好的侠者形象。所以他只有去刺秦,宁可死,不可负。
君子之可敬,正在于此;君子之悲哀,也在于此。“敬”在重情、重义,“悲”在死要面子活受罪。
荆轲的死亡路之所以奢华,因为陪藏的人太多,田光、樊於期、秦舞阳、蒙嘉。当然,他们只是为这个故事添了一笔又一笔重彩罢了。
其实,这只是个故事,诸多春秋争霸的故事中的一个故事罢了。但荆轲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专诸、要离、曹沫等人;同是刺客,且还就他是以失败告终,却数他最出名,这多少让同行们有些不服。
荆轲何以最出名?
他的故事精彩,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原因,他刺杀的对象太有名,况且这个秦王又不是一般的秦王,是秦王赢政,中国第一个皇帝,第一个建立封建帝国的人。杀名人和杀个普通人能一样吗?
当然,在我看来,荆轲的故事之所以出名,多是因为后世的吹捧。诸多士大夫对荆轲的形为大加赞赏,像陶渊明都不能免俗,写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的诗句。为什么要吹捧,无非是宣扬一种精神,满足封建统治的需求。
按现在的话说,荆轲是为“*献身”,自然是高尚情操的具体展献,不管是为了忠,还是为了义,还是为了恩,还是为了什么什么,但在后人的描述中,根据统治社会的需求,他就成了“义”的化身。统治阶层需要这个东西,自然会寻一个榜样出来,只是恰好选了他罢了。这个道理,就像我们提倡雷锋精神是一样的,雷锋也是一种精神形象的化身,是一个人为竖立的榜样,况且雷锋真的是个好人,荆轲真的非常守义。
守信、守义自然不是坏事,以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义”,那更令人尊崇,无可厚非,但为了信义,而卖了性命,是不是有些过了。就像大家都学雷锋,却依然认为雷锋傻,呵呵。一样的道理。
只是荆轲不明白一个道理,我用现在的话解释一下吧,反正他是没有希望看到的了。就是“学雷锋,却不要做雷锋”。好人做到底,就是傻;君子做的头,就是死;
荆轲被封建道德所束缚,又被封建社会所追捧,若说是谁成就了荆轲,或许,真是那“吃人的道德”(鲁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49
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在鸿门宴中,亚父也说了项羽难成大器,因为他不懂得把握时机杀死刘邦,而且刘邦走后,他的手下奉上礼品,亚父扔掉了,但项羽却不明所以地收起来。这是他的*之处。但是这是司马迁写的,他是西汉的,为刘邦的孙子效力,如果他说了一句汉武帝他爷爷的坏话,一定是死罪一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有贬低项羽的意思。
而且项羽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懂得用才。韩信是何等的优秀,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还有就是他比较残暴,我听老师讲过,他打秦的时候,俘虏了些士兵,那些士兵向他求情,但是他怕他们会袭击他,所以把他们全杀了。
但是项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尊敬亚父,深爱虞姬。而且他敢于面对死亡。
我并不喜欢刘邦,但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爱才之人,也是个懂得用才之士,不过在我的观念中,我觉得这大多是他妻子吕后的功劳,因为看很多电视剧和电影,演的刘邦都是懦弱*的,是现代的“气管炎”。
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韩信这句话完全说出了刘邦的残酷。
不过刘邦也算是个勤国爱民的皇帝吧。虽然我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不可否认,他创建汉王朝在某个方面来说,比项羽创建好得多。
司马迁说过,(自己)并非没有死的勇气,而是心愿未了。大多人是如此,而项羽最后困乌江的时候自刎,很有勇气,但是却给人一种是懦夫的感觉。所以就这方面来说,刘邦那种在妻子的强权下顽强生活,统治自己创建下的王朝的精神倒显得勇敢多了。
所以,我很不情愿地承认,就结果来说,刘邦比项羽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5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在鸿门宴中,亚父也说了项羽难成大器,因为他不懂得把握时机杀死刘邦,而且刘邦走后,他的手下奉上礼品,亚父扔掉了,但项羽却不明所以地收起来。这是他的*之处。但是这是司马迁写的,他是西汉的,为刘邦的孙子效力,如果他说了一句汉武帝他爷爷的坏话,一定是死罪一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有贬低项羽的意思。
而且项羽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懂得用才。韩信是何等的优秀,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还有就是他比较残暴,我听老师讲过,他打秦的时候,俘虏了些士兵,那些士兵向他求情,但是他怕他们会袭击他,所以把他们全杀了。
但是项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尊敬亚父,深爱虞姬。而且他敢于面对死亡。
我并不喜欢刘邦,但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爱才之人,也是个懂得用才之士,不过在我的观念中,我觉得这大多是他妻子吕后的功劳,因为看很多电视剧和电影,演的刘邦都是懦弱*的,是现代的“气管炎”。
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韩信这句话完全说出了刘邦的残酷。
不过刘邦也算是个勤国爱民的皇帝吧。虽然我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不可否认,他创建汉王朝在某个方面来说,比项羽创建好得多。
司马迁说过,(自己)并非没有死的勇气,而是心愿未了。大多人是如此,而项羽最后困乌江的时候自刎,很有勇气,但是却给人一种是懦夫的感觉。所以就这方面来说,刘邦那种在妻子的强权下顽强生活,统治自己创建下的王朝的精神倒显得勇敢多了。
所以,我很不情愿地承认,就结果来说,刘邦比项羽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50
项羽男人 刘邦英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51
建议你去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前传——汉代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