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3: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13
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所以就刻了“朱德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根据地的砻市,同*带领的工农*军会师,组成工农*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字。
扩展资料:
一、文物来历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把井冈山*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二、朱德扁担
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到了1990年代,小学课文变成:“朱军长找来了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在耒阳遇见朱德,加入红军。上井冈山后,他在军部当通信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
1956年7月,为迎接中国人民*建军30周年,**向全军老同志征文,编辑*回忆录“星火燎原”丛书。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朱良才写了《这座山,它*》、《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四篇文章。
到了1980年代,另一位当事人范树德指出朱良才的文章有记忆错误。1928年朱、毛会师后,范树德任红四军军需处*,成为红军最早的后勤负责人。
他看到《朱德的扁担》后,作为亲身经历者和见证人,他在《文史通讯》1982年第三、四期撰文,提出朱良才的回忆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
1、朱德扁担上的文字,不是“朱德的扁担”、“朱德记”这几个字,而是扁担的一端写的是“朱德扁担”,另一端写的是“不准乱拿”,共八个字。
2、朱德挑粮的路线,朱良才说是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实际上是从柏露村到桃寮村。
3、挑粮重量,朱良才说是挑了“满满的一担米”(当时一担通常为100斤),实际上是40斤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的扁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14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家、*家和军事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14
我们的确是一个人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15
额藏头诗三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