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著书都为稻粱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2: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6:13
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虽名咏史,实是讽时。
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金粉,古时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繁华绮丽的生活。东南十五州,泛指江南富庶之地。这两句用“金粉”来衬托那些所谓名流们的庸俗生活。而“金粉”又是这些人追逐的对象。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这两句是写那些同大官僚、大盐商关系亲近的狎客,把持了全部盐政;摇着团扇的才人,占据着朝廷高位。牢盆,煮盐的工具,这里指把持盐政。狎客,封建帝王或大官僚特别亲近的幸臣或门客。全算是全局的意思。团扇才人,指不学无术而行为卑污的贵族子弟。这一联紧承上联,还是说的“金粉东南十五州”里的事情。一方面是特别善于钻营、唯利是图,在*上毫无操守的狎客们在呼风唤雨;另一方面,纨裤子弟尽管流连声色、生活腐化、万事不做,却可以高踞政权的上层。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多么令人绝望和窒息呀。颈联:“避席畏闻*,著书都为稻粱谋。”这两句是说,读书人都远远地避开,不敢说话,因为害怕*;即便有人著书,也不过是为了糊口。此二句充分体现了作者敢于揭露、批判现实的勇气和魄力。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是最为酷烈的。尤其康、雍、乾三朝更是发展到极端。知识分子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掉的不知凡几。这使整个社会都生活在极为恐怖的气氛中,特别是知识分子,更不敢稍有挣扎。许多人只好扎进故纸堆中寻求安慰。不敢面对现实,更无法面对现实。在这样铁屋一样的黑暗中,龚自珍敢于发出这样的呐喊,其勇气确实非同小可。联系上面两联,就是说,清朝的社会之所以死气沉沉、毫无生气,除了那些无聊、无耻、无所作为的名流、狎客、团扇才人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龚自珍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还表现了他的锐利、独到的眼光。他是一个清醒者。一个“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式的清醒者。
再看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两句是说,如今在那些东南名流中,再也找不到有骨气的人了。这是对当时那些奴颜婢膝、醉心功名利禄,而向清朝统治者卖身投靠的士大夫的讽刺。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田横是楚汉相争时齐国的贵族,曾经占据齐国旧地,自立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田横带领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后来田横因不肯归顺刘邦而自杀,其手下五百多人也全部自杀而死。事见《史记·田儋列传》。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讽刺那些名流人物,只知奔走权贵,毫无廉耻。列侯,汉制,群臣异姓中有功而封侯的,称为列侯。
龚自珍在这首诗中揭露当时的*黑暗,痛斥东南地区一批庸俗鄙劣、祸国殃民的所谓名流人物,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百年之下,如获见之。在艺术上,这首诗虽然是议论时政之作,但并不以议论为主,也不作具体、详细的刻画描绘,只是概括地指出现实中的黑暗现象。抒发情感,表明态度。观点鲜明,语言淳厚有味,避免了一般议论的枯燥和单调。用典亦贴切自然。最后一问矫健有力,劲透纸背。总之,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诚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答案来自汉明吧-楚冠钟仪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龚自珍的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