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6: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9:53
概况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夏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如今年是乙酉年,7月9日是甲午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有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第四个庚日起的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如2005年就有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2006年初伏是7月20日到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到8月8日,终伏是8月9日到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