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言面临着快要失传的原因是什么?罪魁祸首又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3 17:5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3 00:03
你说罪魁祸首是谁?大家心知肚明,只是都不说而已。O(∩_∩)O~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3 00:04
好多文化都失传了,虽然可惜,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3 00:04
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据50年代调查,只会土家语不会汉语的土家的约有七八万。他们多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秀山、来凤一带偏僻山区的土家族村寨中,而且多是老年。目前,据土家族语言组调查,在沿水河岸的土家族村寒中,汉语已成为社会交往和生活中表达情意的工具。土家语分为北部和南部方言,其基本特点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词汇以复音词为多。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主语-宾语-谓语等等。他们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早、较深、所用的汉语,多为西南官活。现在,绝大多数土家族人都通用汉语,习用汉文。在土家族聚居地内,有的土家语正在消失,有的土家语消失较早,还有的渗入了当地使用的汉语,80年代,操土家语的约有20余万人。
文学土家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有神活传说,如“洪水登天”、“兄妹成婚”、“鹰公”与余婆婆、“向王天子”、“巴务相”、“廪君化白虎”、“九节牛角”、“八耳锅”、“土家神马”、“腾云草鞋宿地鞭”等都是对人类,族别,姓氏来历的神奇解释。有寓言故事,如“吴著冲和彭士愁”、“白鼻子王”、“聪明的波七卡”、“巴列降龙”、“向叫花子*”等。有哑语谚语,在盘歌,舞蹈时少不了它。还有优美的民歌。“农人随口唱山歌,北陌南阡应鼓锣”,说明了土家族善歌的传统。大致可分为劳动歌、苦情歌、爱情歌等。薅草锣鼓歌是劳动歌的一种;相传土家先民定居于湘鄂川黔时就是一边敲锣击鼓,一边劳动生产。薅草歌一般以七言四句,七言五句居多。对歌是在正词中穿插衬词或“号头”,穿插的句子多样。对歌中,情歌所占比重较大。如“结交歌”、“初恋歌”、“赞美歌”、“相思歌”、“情别歌”等。盘歌多是与土家历史上以歌为媒分不开。传说情歌如“十爱”、“十关”等流传至今,歌词纯真,寓意抒情。长篇诗歌中叙事诗歌较多,“古歌”、“神歌”以及史诗,如土家语唱的“梯玛神歌”。文学诗词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首推竹枝词。土家先民巴人,善讴巴歌。通常以短笛和之,以竹枝击鼓,踏点起舞,这种词牌在川东梁山一带又叫做“杨柳”。竹枝词内容,多记土家地区的山川景色,生产生活,风土人情,语言清新多用谐音,潇洒醇郁,自成一体。魏晋南北朝郦道元记有二句式竹枝巴歌。在唐代,经刘禹锡整理成竹枝词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