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9 19: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8 20:46
哥们.是望月有感吧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军(治所在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汝南)节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
观 月 记
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
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
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之:往。 [10]蕲(qí):求。
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
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作者与题解】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二十三岁举进士,廷试第一。
孝宗乾道五年(1169)三月,以显谟阁直学士退休;不久,病卒于芜湖。他主张抗战,寄情于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有《于湖居士文集》。 这篇《观月记》即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 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流畅自如,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我爱月亮,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永恒,爱她的神秘。
中秋节来到了。为了看月出,傍晚的时候我早早的出去,等着月出。
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
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河边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轻松而闲适。连歌声、笑声、说话声也像月亮那样轻柔、和谐。
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楼顶。她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皓月当空,我眯起了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明月高悬中模模糊糊的景物。是山?是水?是天空?是云雾?还是我的影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虽然我不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月亮的无私,月亮的默默奉献,还有她那促使人类不断进行探索的神秘感,。也许,月亮上的黑点是蕴藏着宝藏的山脉,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啊,月亮你是一条淙淙的溪流,时时刻刻为人们送去情感的活水,你是历代文人溺爱的孩子,使他们的文字千百年来一直年轻、灿烂。你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沧海桑田,高山平地。你丰富的阅历,你的饱含风霜之美,使世人永远有如面对得道的高僧——可望而不可及。你的纯洁、永恒、神秘永远得宠于时空的长河,赢得世人无限的眷恋与赞美。
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
观 月 记
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其具是四美〔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我找了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得,翻译不全啊,只是单个词的解释观 月 记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临水之观,宜〔宜 适宜,应当。〕独往;独往之地,去〔去 离开。
〕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安得 哪里能。
〕皆临水?盖有之矣〔盖有之矣 假如有这样的地方。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
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诚〔诚 果真〕。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
而之〔之 到〕。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蕲顷刻之玩 求一时的快乐。
蕲(qí),通“祈”,求。顷刻之玩,一时的快乐〕。
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其具是四美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3563〔四美 指文中开头提到的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
〕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过洞庭,天无纤云〔纤云 一丝云彩。
〕,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尽却 全部退去。〕童隶〔童隶〕书僮仆役。
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正黄 纯黄 〕,与月相夺〔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激射 喷射 。
〕,体寒目眩〔目眩(xuàn) 眼花〕。,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广寒宫,即月宫 。〕,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如是而止耳如此而已。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于是为备在这里完备、齐全。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