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17 15: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23:01
每一个老母亲老父亲都经历过带娃的情绪崩溃。
在孩子无止境的哭闹中或者是辅导作业的屡教屡错中,我们的耐心一点点被消磨,情绪越来越失控。
疫情宅家的某一天,中午我一个人带4岁的汤圆吃饭,饭渣本渣的汤圆总是边吃边玩,时不时还经常跑到弟弟旁边,逗他玩。
在多次屡教不改后,我越来越烦躁,她也厌烦我不反复的提醒,对我吐舌头做了一个不屑的表情,就这个表情压垮了我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我“鬼使神差”地头脑一炸,一个耳光已经扇了在她脸上。
扇完女儿愣了一下,随之整个人也炸了,用幽怨的小眼神着看我,边哭边说
事情发生就在那么一瞬间,快到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手已经打下去。几秒后我也好像突然醒过来一样,仿佛刚才动手的我是被恶魔附体,发生后自己又后悔懊恼不已。
虽然后来我赶紧安抚女儿,多次说了对不起,但心里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
从来我就很痛恨诉诸于武力让孩子屈服的方式。
明明是自己没能力用正面良好的方式引导孩子,却利用自己强者的地位,让弱势的“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权威”,是霸凌的一种方式和自己*的表现。
明明痛恨武力霸凌的行为,怎么现在也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的模样。
在我小学的作文中,总爱用两个小人打架来描绘自己做选择的心理活动。
后来了解到弗洛伊德的冰山模型,才了解到我们身体里真的有两个*的小人,只是它们轮流在你不同的状态中占据上风。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1895年提出一个心理学的“冰山模型”把人的心理分为显意识和无意识,相当于一个漂浮于海上的冰山。
露在海洋上的山尖相当于显意识,相当于理性小人,其思想活动能被自己察觉和掌控,在整个思想活动中只占有很小的部分。
而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则是潜意识,代表着人的本能和*(感性小人),思想活动特别活跃,但不容易被自己察觉,占据了人心理的大部分。
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却主要支配着人行为。
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什么对自己好,却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
父母的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及和他人交往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期如果出现创伤,会压抑到个体的潜意识中,以个体不能自知的方式,对其产生持久影响。
父母打骂孩子这种负面行为,给子女造成了不快的体验。尽管子女对此打骂行为是抵触、反对的,但是这种打骂模式无意中也内化到子女的潜意识中,只是等待一个导火索爆发出来而已。
所以当若干年后,成年的你和自己小孩在类似场景时,你不知不觉也会沿用当年父母管教你的方式来对待她,尽管当时的你是讨厌这种压迫式的管教的。
这个场景碰到了你潜意识中冰山下巨大山体中的一角,触发了埋藏已久的潜意识,让你在原始脑的支配下做出同样的反应。
所以冲动之下,你和当年的父辈一样,做出了同样你不耻的举动,变成了你讨厌的人的样子。
在之前一篇《带娃就得“鸡飞狗跳”?巧用“情绪熔断”让你母慈子孝》的文章中,我从情绪排解的战术上告诉大家几个实用的好方法--
及时将自己抽离现场,给“冲突”暂停;
非原则问题,从正面积极角度看待事件的发生。
一些原则性的行为,比如饭桌吃饭,立下规矩后就执行,如果汤圆离开饭桌,就代表饭已吃完,我就收起碗筷,不用再耗时耗力和她“对抗”。
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弄脏了哪儿,都是小事,我从多次跳出来第三者的视角来看,也不是什么值得“鸡飞狗跳”的问题,最后引导她一起收拾残局即可。
想想为了一点小事把全家人的一天都“毁”了,真是不值得。
除了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小孩子的情绪上来,她们也会沉浸在她们自己的情绪里,哭个不停,这时候怎么哄,怎么满足都是没用的。
这个我深有体会。
好几次,三四岁的小汤圆为了一点小事,突然就崩溃大哭,怎么劝都劝不住,后来等她心平气和后,我好好和她分析,她自己也不能理解,为啥当时哭得这么伤心。
有时候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上一秒还哭得跺脚嘶吼,下一刻情绪安抚好后,她马上又和没发生过一样,有说有笑。
所以,如果崩溃的是孩子,那么也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泄完自己的情绪,过后双方再找合适的时机,就事论事好好分析。
情绪正确处理的方法不是压制,而是察觉和接纳。
每个人的外面没有别人,这个是十多年前我读第一本心理学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记住的话。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
现在在带娃时,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成长某些类似经历,才略有感悟。
自己突然情绪崩溃的原因可能是小时候遭遇的需求不满,积累在潜意识中,爆发出来。正如翻船,不是撞到冰山的上面,而是撞到冰山下面的,只是自己看不到(没察觉)。
所以,很多人无意中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父母”,也是因为潜意识中原生家庭的间接影响。
同样,明白原生家庭重要性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也应该妥善处理。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关系,在德国让我感同身受。
和德国父母一起溜娃时,即使是很日常的对话,我经常听到他们和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词。
如果孩子生气或悲伤的不良情绪,因父母的“权威”恐吓而压下,或者这种情绪被忽视,这个不愉快的事件触发记忆,就会形成潜意识的一部分,如同一个隐雷,随时可能在未来的某个类似事件中被触发,再次引爆,情绪崩溃。
所以,任何负面情绪,一定要及时妥善处理。
如果父母本身有过激行为,过后记得和孩子拥抱,为自己过激行为说对不起,不让这事件成为孩子的内隐记忆,不让孩子成为第二个你。
留意和总结平时孩子的哪些举动或者事件会引发你强烈的情绪躁动,并分析是否过往有类似不快的经历,然后对自己暗示说,此刻的内心难受,这都是过去埋下的地雷,孩子本身并无过错。这样可以拉长情绪失控的反应时间,为自己争取到情绪熔断的机会。
没有完美的父母,包括我们自己也是。
在原生家庭,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潜意识。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组成了潜意识的一部分,继而影响子女自身的核心家庭的相处方式。
我们不必活成父母喜欢的样子,也不一定要活成子女喜欢的样子,但千万不要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