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对刘姥姥的看法是什么?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5 20: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3 04:13
黛玉是不甚喜欢刘姥姥的,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这个词多年来一直成为不喜欢黛玉的人揶揄她尖酸刻薄的把柄。如果黛玉能活着见到刘姥姥在贾府落难时救了巧姐,也许对刘姥姥的评价能好一些。对于这一章节,曹先生要表现的是贾府贵族生活在一个农妇眼里的反映,通过生活的对比批判贾府的糜烂奢侈,刘姥姥虽说身世可怜可悲,但她不自知,一味曲迎,这点又表现得令人可厌可恶。在这从头到尾的欢会中,大家都沉溺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欢乐中,没有谁对这件事感到厌恶。
而后来恰恰是黛玉说了这句“携蝗大嚼”,表现了黛玉在这件事上与众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说黛玉很反感这种生活,而禁不住想讽刺它。
不能说黛玉不同情刘姥姥,而是,黛玉一生最重的就是人的尊严,刘姥姥在这场宴会的表现就毫不保留地出卖了自己的尊严,这是黛玉最看不惯的,也是看不起的。你看黛玉在整个红楼生涯中对谁说过逢迎的话,没有!!
大观园一行中,黛玉没有参与到主动拿刘姥姥出丑取乐这件事情中来,因为她并没有这种空虚贵族的爱好。但是冷眼旁观中,她却看出刘姥姥在自觉的扮演清客,也只有聪明如黛玉,才在一片取笑的喧闹中看透这其中周俞打黄盖的本质,所以只有是她,而不是别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姥姥意在“大嚼”。其他一班姐妹们,或许潜意识有这种感觉,却没有黛玉那么清楚的看透这一点。正因为这句“母蝗虫”一针见血的点到本质,大家才没有顾及这个用词之刻薄,而只顾大笑。那大笑中除了觉得用词形象之外,恐怕还有一种自己潜意识里的想法被别人清楚的说出来后,恍然大悟之感吧。且看宝钗如何评:
“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足见,“母蝗虫”三字,刻薄则有几分刻薄,真实却也十二分的真实。
回头说刘姥姥的另一个侧面,就是知恩图报、质朴善良的本性,估计没有人会认为她性格中的这一面在游大观园时就表现出来了。公认的,这一性格体现在贾家落难之后救巧姐这件事情上。
再回头说黛玉,就现存的全本来看,黛玉只有机会看到打秋风的刘姥姥,却没有机会看到后面救巧姐的刘姥姥。对黛玉这个最推崇陶渊明的人来说,她对刘姥姥性格的前一个方面无法认可是十分正常的,这反映的是她的人生观,而不是什么阶级观念作祟。由她的人生观,她根本就无法接受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她揶揄的,不是人穷,而是志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