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是什么?21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6 07:3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6 23:46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眼中的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6 23:47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问家,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在哲学、文学、心理学、逻辑学、中国戏曲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虽然他在思想上是保守的,甚至以清朝遗老自居,但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可观的,著作颇丰,仅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就有二十四种。
王国维读书治学有三句名言,他称为三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王国维自己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三境界”是他读书的体会,也是他的读书诀窍。
第一境界,是借晏殊的词,说的是做学问,首先必须有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登高望远,“望尽天涯路”,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求知识的宝藏。
第二境界,是借用柳永的词,说的是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吃苦,不怕掉上几斤肉。
第三境界,是借用辛弃疾的词,说的是只要博览广识,坚持反复深入地有毅力的进行钻研,做到熟读精思,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王国维的“三境界”读书治学方法,可以说适合于任何人。天资聪颖的人应当如此,就是天资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决心、精神和毅力,到一定的时候,也会茅塞顿开,蓦然有所发现。知识和学问,对勤奋的人都是无私的。
要说明的是,这三种境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读书治学,如果没有求知欲,而不能吃苦,不肯吃苦,就不可能坚持到底;如果有求知欲,并能吃苦,但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也难有所发现。因此,要想读书成材,治学有成果,必须具备这三种境界的精神。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循着三境界的规律去做,才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时你就会尝到甜头,感到乐趣无穷。我们有些青年人,往往开始接触一个问题新鲜好奇,但问题一展开,还没有真正钻进去,就又感到深奥莫测,茫然而无所求,连第一境界都没有突破,就打“退堂鼓”了。还有些青年人,常常是到了衣带渐宽时,就顶不住了,吃了些苦头,搞不出成果,就失去了信心。这样是永远也得不到真知灼见,尝不到甜头,感受不到乐趣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6 23:47
读书的三种境界
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6 23:48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