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4 14: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4 05:50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傅雷家书》时,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虽然仅仅是那一封封家书,但那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把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傅雷对儿子的耳提面命就如在眼前。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容易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更多的是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对待孩子的心态都扭曲了,导致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中国*多是奉行“棒槌底下出孝子”的教子做法,就连傅雷也曾几次对儿子进行这种做法。但是同一样事,傅雷“棒槌”下培养了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可其他人的孩子却未能如愿成才,甚至有的孩子被*上堕落的极端。也许有人说傅雷的运气好,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博学睿智,正直,极富个性。他的妻子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在一封封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傅雷对儿子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傅雷也十分讲究因教施材。原先他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儿子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读之不禁让人对其教育肃然起敬。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要不是溺爱,要不是错爱——重视孩子的学业而忽视其道德教育。而能如傅雷夫妻两人培养出既事业成功又品德高尚的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读《傅雷家书》,不仅仅是看一本教育书。这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孩子透过这本书看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舐犊情深,父母透过这本书看到的是孩子的教育成才的另一种方式。但如此亲子教育世上的父母又可做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