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4 06: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8:13
第六意识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是情况在前五识的基础上分别的,是第六意识。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对外界刺激的第一感受。第二种情况是不在前五识的基础上分别,而是闭门造车,把法尘翻起来分别妄想,过去现在未来,天上地下,什么都可以想,这种情况也是意识、第六识。《楞严经》里说,“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前六识其实是一个,是这个一精之明分别作用。
扩展资料:
佛教唯识学,为地上菩萨详说悟后实修、地地增上的内容;是真正的“了义法”;凡夫不可能实知,须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实证其中的微妙;故凡夫只能通过熏习建立知见,可于将悟、已悟之时,自行修证(辨别所证是真是假)。
未证者解说常有错误;学习唯识,也能对佛法之“甚深及甚深”,有个大致的感受。而“八识心王”,是唯识学最基本的知见,也是很重要的知见;末学根据真善知识解说,整理略说如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识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8:14
佛教唯识学,为地上菩萨详说悟后实修、地地增上的内容;是真正的“了义法”;凡夫不可能实知,须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实证其中的微妙;故凡夫只能通过熏习建立知见,可于将悟、已悟之时,自行修证(辨别所证是真是假)。
未证者解说常有错误;学习唯识,也能对佛法之“甚深及甚深”,有个大致的感受。而“八识心王”,是唯识学最基本的知见,也是很重要的知见;末学根据真善知识解说,整理略说如下。
扩展资料:
公元前后,佛教就已正式传入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传统不同,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如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祖师菩萨。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归唐后,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
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间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
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8:14
第六意识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分别的,是第六意识。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对外界刺激的第一感受。打个比方,吃东西的时候舌头接触到食物的感觉,这是舌识,然后分别是酸甜苦辣咸,是什么食物的味道等等,就不是第一念了,是分别念了,就是第六识了,也就是意识;还有一种情况,不在前五识的基础上分别,而是闭门造车,把法尘翻起来分别妄想,过去现在未来,天上地下,什么都可以想,这种情况也是意识、第六识。《楞严经》里说,“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前六识其实是一个,是这个一精之明分别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8:15
简单说就是你心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08:15
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