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1: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24
那是在晚清末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岌岌可危。这时候,有个人走上历史舞台,改写了清代历史,他就是曾国藩。
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上,能在*、军事、文化、思想几个方面,同样出类拔萃的人,其实并没有几个。曾国藩就是这屈指可数的人之一。
曾国藩是晚清时的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代战略家、理学家、*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几乎览尽天下英才,并且专门写了一部识人用人的书《冰鉴》。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其中学问极深。《冰鉴》的用人学问,是曾国藩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曾国藩用人四法:做、省、学、禁;摸透人的精、气、神;任用智、言、劳3种人。他有个相术口诀为: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其他人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古代文人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浑浊两种类型。“神”的清纯与浑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
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
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二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
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它们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的人,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故作抖擞,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的,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
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神”,要领是:尚未“收拾入门”,要着重看人的轻慢不拘,已经“收拾入门”,则要着重看人的精细周密。
对于小心谨慎的人,要从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小心谨慎,他的举动就愈是不精细,欠周密,总好像漫不经心,这种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轻慢不拘;对于率直豪放的人,要从已经“收拾入门”的时候去看他,这样就可以发现,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举动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丝不苟,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都存在于内心世界,但是它们只要稍微向外一流露,立刻就会变为情态,而情态则是比较容易看到的。
其他诸如骨骼、五官、容貌、面色等,如何辨别确认,书中都做了一一记录,分析到位,讲解详实。
《冰鉴》是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结晶。冰鉴,取“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之意。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样的人可以相处,怎样的人不能共事。为我们在择木而栖、择人而婚、择友而游、择邻而居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同时,《冰鉴》一书本身就是一块冰、一面镜子。世人对照其中的论述,皆可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影子。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得成功,又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的人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个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