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3 21: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17:53
种子处理:甲壳胺广泛用于处理种子,在作物种子外形成一层薄膜,不但可以抑制种子周围霉菌病原体生长,增强作物对病菌的抵抗力,还有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如甲壳胺11.2克+谷氨酸11.2克,处理22.68千克作物种子,显著增产;1%甲壳胺+0.25%乳酸,处理大豆种子,促进早发芽。用甲壳胺800倍液浸泡油菜、茼蒿种子后播种,可促进根系发育。用不同数量的甲壳胺处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麦、燕麦、大豆、甘薯、蔬菜等种子,均有取得增产的报道。
阻止植物病原菌生长:在植物病原菌与寄生植物之间,壳聚糖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生长有阻碍作用,并可诱导植物对病原菌感染的防护机能。0.1%~1%甲壳胺能阻抑90%病原菌的生长;用0.4%甲壳胺溶液喷洒烟草,10天内可减少烟草斑纹病毒的传播;喷洒0.1%的甲壳胺,可阻止豆科植物免遭病原菌侵染,菜豆将减少由苜蓿花叶病毒造成的损伤。浸种处理,可减轻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大豆根腐病发病率;种子处理,可防治水稻胡麻斑病、花生叶斑病和埃及豆萎蔫病;芹菜苗用25~50微克/毫升甲壳胺浸根,可防治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萎蔫症;番茄浸根或喷施,可防治根腐病;黄瓜水培液中加入甲壳胺,可控制由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
诱导植物或园艺作物抗病性能:甲壳胺的诱导抗病性,近年来报道较多,如甲壳胺的降解产物对黄瓜的幼苗离体叶片及整株都能诱导出几丁质酶活性,而且这种诱导作用是可以传导的。植物体内不含甲壳质的成分,但却具有几丁质酶。这些酶能与植物病原菌或害虫外皮的甲壳质反应,并阻止其侵入植物组织内,从而增强植物自身对敌害的防御能力。树组织附上甲壳质膜后,组织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比没有覆盖甲壳质薄膜的去皮树组织提高4倍,并且这层甲壳质膜在4~24周内被树组织降解、吸收,加快了树组织伤口愈合。用氨基糖喷施黄瓜幼苗500倍液、800倍液、1000倍液处理后,几丁质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7.4%、15.9%、6.1%;500倍液处理黄瓜枯萎病的诱导活性提高59.6%,表明甲壳胺对植物防御酶系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杀线虫:将甲壳胺与适当载体物质相混,可制成一种对防治线虫非常有效的天然物农药。它不溶于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它的杀虫作物与化学制剂在美国已开始使用,其商品名是CLANDOSAN,主要用于苗圃及园艺作物如草莓等。当用1%的量施入土壤时,能在60天内控制线虫发生。
改良土壤:将甲壳胺与可溶性蛋白(如胶原蛋白)合成液体土壤改良剂,降解后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供作物吸收利用,还能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生长繁殖,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区系。喷洒到土壤表面后,能形成一层薄膜,起到保墒作物。以甲壳胺为基本成分,配以化肥、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及防腐剂,可制成用于无土栽培的叶面肥料。以甲壳胺25微克/克(土)水液施入土壤,可改进土壤团粒结构,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土壤盐渍作用。梨树用50毫升甲壳胺+300克锯末混合,有改良土壤作用。
灌根、叶面处理:黄瓜、茄子、大椒、番茄用0.1%甲壳胺液剂600~800倍灌根、叶面喷雾,可提高产量。黄瓜使用甲壳胺,在相同条件下,可提高杀菌剂防治霜霉病的效果,减轻病害。草莓移栽前或移栽后用0.1%甲壳胺600~800倍灌根或叶面喷雾,可促进根系活力,提高糖度、产量和优良果品率。此外,叶菜类、葱蒜类、豆类等作物上使用均有良好的效果。
果蔬保鲜:甲壳胺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附着性,在果实形成一层选择透气性保护膜,限制氧气的进入,但不影响二氧化碳通透,使果实处于自发调节的微气调状态,从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进程。苹果采收时用1%甲壳胺均匀喷于果面,晾干,在室温下贮存5个月后,苹果表面仍保持亮绿色没有皱缩,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好果率达98%。
注意事项
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应用的效果有差异,使用时应注意产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