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自为墓志铭》中是如何以个体价值对抗传统道德规范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2-22 00: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0 07:07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鬟,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还有梨园的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在泉水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
张岱是爱繁华、爱热闹的人。张岱之生是为了凑一场大热闹,所以张岱每次都要挨到热闹散了、繁华尽了。
张岱知道的是:这个世界正在瓦解,天柱欲折,四维将裂,张岱在内心深处等待那一刻。那和满洲的铁骑无关,和李自成的义旗无关,和历史无关,那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尘埃落定。所以张岱和他的人群见证了末世。他们见证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见证了缓缓降临的浩大的宿命。休说是王朝鼎革、人事浮沉,这种宿命的末世感将穿越康乾盛世,结出一朵最美的花,所谓“阆苑奇葩”
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气派,作爽朗作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
张岱在文字中注视他的城郭人民,他失去的一切,他权当未曾拥有的一切。他竟无怨愤、无哀伤,偶尔张岱会感慨,但也只是一声轻叹。明季遗民中少有如张岱这般没心没肺。但张岱的没心没肺有更广大的境界:冬天降临时,凋谢的花、殒命的鸟何曾哭天抢地?而这古老文明的荒凉冬天已经来了
明清之际,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科举命题。“存天理,去人欲”为理学重要命题。
而理学的教条化,必然导致僵化。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竞争导致人欲横流,对传统的意识形态形成一种破坏的力量。
从根本上来说,它的存在就是反其道行之的“特立独行”的个性的表现,自为意识的高昂,敢于逆潮流而行的表现。
《自为墓志铭》似嘲实傲,以个体的价值观对抗正统思想道德。
七不可解:
第一:贵贱紊(世事的沧桑)
第三:文武错(理想的自我)
第二:*舛(人格的操守)
第四:尊卑溷
第五:宽猛背
第六:缓急谬
第七:智愚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