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8:1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44
两汉时期绝大多数皇帝,或在太子阶段,或在幼年即位之后,都有接受教育的经历。按儒家古制,太师、太傅、太保均为国君之师,合称“三公”。汉代君权大为强化,“三公”之职遂演化成昀高的荣誉虚衔,而且不轻易授人,经常空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4:4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古代辅佐皇帝的最*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现代“三公”,是指党政机关的公务接待、公务车消费和公费出国(境)
周朝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
1、太师
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或“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职权。周时为“三公”;汉哀、平间,尊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晋、江左均随称“上公”
2、太傅,
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3、太保
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周成王到成周开始亲理政务。
这是由古代到现代三公的解释。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