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2:00
感谢阿本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阿本是我少时的朋友,典型的南人之像,聪颖、鬼精、执著且多有一副侠义之肝胆。缘此,身边总有一群气味相投的朋友,不为利益,不求所得,只为做朋友的那份畅快。二十余年间,阿本带着老婆和一群孩子在新疆、广东、河南游居多年,问其动因,只为朋友的一声召唤。年近五十,重又回到家乡重庆,是否顺应了认祖归宗那句老话,不得而知,也许仅只是游居途中的又一驿站。阿本的不安分是尽人皆知了。
得其不安分之因,阿本的从艺之路,也多了许多超常的色彩。
秉承家传之技艺,初学古法,遍临历代名画,研习各家各派之技艺,兼攻历代材料、装裱技术之研究,所做仿古画作几近乱真,此为阿本中国画传统之技法打下坚实基础,且练就了辨识古画真伪之硬功。藉此,阿本曾遍游大江南北,阅尽民间所藏历代之精品,为考查,为学习,更为幼时的艺术家之梦,默默地积蓄着力量。果不其然,近二十年间,阿本不再以仿古为能事,凭借着坚实丰盈的传统积累,沉浸于个人绘画风格的凝造之中。于是,一组组鲜活的,颇具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的画作频现于各类全国性展览和报刊之中。
阿本的画亮丽、华贵。张之于壁,满堂生辉,充盈着迷人的绚烂之气。究其技法之源,有宋元花鸟双勾之功,有文人笔墨之书卷意气,有金碧山水色彩之明丽,有院体画的工细与缜密。显然,阿本有着过人的整合传统绘画语言的能力和追求绘画语言当代特征的文化自觉,并已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当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的语言样式。在他眼中,对传统技法的研习,目的不是对传统语言规范的谨守,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是基于当代人多样审美需求上的融入了个人审美判断的当代表现。语言的目的在于表现,追求绘画语言的当代特征,是当代人情感表现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到阿本的画,无论山水、花鸟,无论是摇曳的风竹、簇拥的牡丹还是漫山的野菊,表现出的均是置身繁华的当代人的盛世情怀和幸福理想。有别于传统文人画的“逸笔草草”,阿本的画作调动了绘画语言的全部元素和技巧,布局大张大合极具张力,气势洒脱恣意,且合于法度,设色艳丽而不失典雅。在这娴熟精湛的技法背后投射出的是画家丰盈的精神情感和充满*的表现*。
显然,阿本的画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情感——热情、快乐、幸福、阳光,一如其做人的那份畅快。无论背后的阿本付出了多少辛劳,人前的阿本和阿本的画,永远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冬日里的温暖阳光。
刘阿本——从传统到创新的孜孜不倦的耕耘者
钟耕略(著名旅美艺术家、艺评家)
困扰了中国艺术家近一个世纪的有关中国传统绘画变革的问题,依然陷在一片迷雾之中。有志于此的艺术家可谓前赴后继,努力实践,尝试寻找一条既能保存中国传统优势,又能切合现代社会欣赏习惯的创作道路。20世纪初,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所开创的“岭南派”,提倡写生,试图以现实生活的生动资源,挽回日渐陈陈相因的文人画的颓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群有志的艺术先驱,纷赴欧美求艺。他们归国后致力于推动西方体系的美术教育,以西方绘画的精确法则修正中国画在透视和比例上的所谓“弱项”。其后于50年代之际,国内美术学院体系的设立,进一步将中国画的发展纳入规范的轨道。无疑,这种带有方针性的导航,进一步把中国的传统绘画带入现实的生活;然而,过于强调艺术的社会实用功能,则堵塞了艺术家探索个人心象的空间。虽然各地美术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特色,但总体而言,难免流于单一模式的创作理念。
递至80年代经改*的实施,对西方文化艺术的门户开启,欧美现代艺术新思潮的震撼性冲击,再次促使人们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反省。“抽象水墨”的崛起以及“新文人画”的倡导,乃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寻求革新的道路。抽象水墨主要源自海外新水墨运动的理念,而以西方当代艺术的形格为蓝本;新文人画则植根于传统,而试图拓展一种空灵简约的装饰意趣。我们并不否定各种不同的艺术思潮和形式在中国画创新道路上的艰辛尝试,毕竟艺术是多元的,而且多方的实践更可提供各种不同的可贵经验。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纯以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来构建中国水墨的前景,则如一朵虚幻的浮萍,只有游走的特色,而无扎根的优势。何况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多从东方艺术的线条、墨韵吸取养料,假如单纯效法西方抽象形式,则失于舍本逐末。而新文人画的提倡却依然泥足深陷,没有彻底超出前人的境界;一些装饰趣味的刻意玩弄,以及呼应西方艺术的极简意象的追求,均未有足够的说服力。
凡在此新旧冲突交替的历史时段,必有摇旗呐喊者,亦有默默耕耘者。窃以为艺术之发展必与历史大环境相关,一是涉及社会之需求,一是关乎艺术家个人先知先觉之敏感。举凡设定划一的路线方针,抑或是盲目的出位反叛,皆不能达至理想之成果。只有脚踏实地的辛勤实践,不断刷新创作的理念,以传统文化精华为经,以当代艺术思潮为纬,去构织出新颖而有内容的艺术前景。刘阿本就是其中一位这样的默默耕耘者。他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根底,由于家学渊源,其祖上在书法、金石、民间工艺和复制古画上的独特成就,让刘阿本从小就对绘画材料的选取以及技法的讲究已有相当认识。年未及弱冠,即已显露出敏捷的思维和挥毫的胆色。其后经历了巴蜀、西北和南粤等地的奔波迁移,刻苦的钻研加上丰富的阅历,遂成就了一种豪雄刚拙而清劲的画风。尤其是“洗墨”、“洗彩”技法的开创和运用,更体现了刘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理念的继承和变革,早就显现出其优势。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就,一方面努力耕耘,一方面以其艺术触觉去探索创新的道路。
刘阿本的创新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之格局,充分发挥线条和水墨的功能,辅以西方艺术的光色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新颖的视象。它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视野,以其独特的洗墨、洗彩技法,以频密的黑白反衬手法,开拓出一种苍郁幽深的雄伟画境。刘试图从一个“繁”与“密”的角度去探究文人画未曾涉足的领域,又以一种混合着西方素描艺术肌理的层次去构筑起文人画尚未进入的空间。那种魔幻般的水洗和吸墨技法,所营造的虚实正负倒置的观念,以及那水渍墨痕的意外效果所构织的抽象符号,却是西方的水彩和中国的“破墨”、“撞水”等技法无法达到的一种肌理性的特效。刘画在传统的叠床架屋式的布局中建构出一种纪念碑式构图的感觉,而洗墨竹则密集成林,竹干自画下边缘节节上冲,直达画顶,除了展现纪念碑式的宏观之外,更探求一种罗织肌理的神秘幽深的现代视象。显而易见,它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体裁,为那已经凋谢了的传统“四君子”艺术赋予新的生机。无可讳言,刘的洗墨梅和洗墨兰虽已有超越传统的架构,但尚未能达到洗墨竹的特殊境界。
综览刘阿本的近作,可以归纳为一首“三部曲”。以此三部曲的特色去欣赏刘的艺术,则不难发现其在现代水墨发展范畴里的创见。第一部曲是洗墨竹,一如前文所述,那是标志着他突破传统文人绘画的固有面貌,以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开拓了墨竹艺术的崭新领域。第二部曲则是“洗墨芭蕉”。笔者以为刘的洗墨芭蕉更具现代视觉艺术的境界,它已超出了描绘植物的层次,画面展现给观众的似乎是一帧雄伟茂密的山水。那丰厚的层次、那水墨的斑渍所构成的明暗肌理,恰似一幅现代的素描作品,完全*了文人芭蕉那种清越萧疏的感觉。第三部曲则数“洗墨山水”了。刘的洗墨山水主要由兰草和鹅卵石构成,兰草以洗墨法描绘,于作者而言,并不算特别;其引人入胜之处,乃是浸渍于溪水之中的鹅卵石。刘以精细的笔法、耐心的染渍,描绘出清溪底部卵石的浸润感。那澄澈见底的溪水,不假线条刻画,纯以彩色染出,一种清冽而沁人心脾的清凉感,带给观众一种出世的愉悦。这种近乎超级写实的描绘,令人想起清廷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的艺术。尝见其描绘瓶花的作品,其*真程度不亚于当今西方超写实绘画的功力,而优雅的线条与韵味则有过之者。郎氏的贡献,不但令当时的国*开眼界,其实他的艺术已是中西艺术糅合的滥觞。刘画的兰石清溪为其洗墨洗彩山水的起步,但作为第三部曲的焦点,确实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刘并不着意于刻画局部的卵石肌理,而是有意识地以卵石去构筑大山大水,因此其下一步的计划,必是以旷阔的胸怀,把他的洗墨洗彩绝技纳入以卵石构筑的山川,探索一种前人未曾涉足的画境。固然,他的卵石系列作品尚存在着不少有关中西技法融合、以及画面的艺术处理等问题,仍待进一步摸索解决。不过以整体而观之,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相信以他的聪慧和气度,以及那积极进取的艺术心态,在默默耕耘的辛劳中,必能寻求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把他的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需要更多像刘阿本这样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艺术家,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艺术本无新旧之分,今日之新即是明日之旧;然而艺术必与时共进,才能展现时代之特色。中国水墨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的根基,继而开拓现代视觉的空间。形式不过是外表,潮流不过是商机,真正可以与历史共存、永远散发出魅力的艺术才是人类的宝藏。刘阿本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孜孜不倦地往前探索,实属难能可贵。尽管前路依然荆棘满途,但迎战艰辛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乐趣,愿阿本勉之。
“艺庐”后裔 博采众长--刘阿本其人其画
李作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1980年秋,我出差去四川参加一个有关悬棺葬的研讨会,会后顺便到永川去看望我多年未见的姑姑和弟弟、妹妹们。在此期间,听朋友介绍说永川有位民间艺人叫刘声道,不仅诗、书、画、印样样精通,对历史也很有研究,特别是他的微雕技巧,能在头发丝上刻字,还在家里办了一个永川仿古工艺美术厂等等。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我即前往永川县三教乡拜访了这位艺庐第十一代传人刘声道老先生。
位于三教乡的一块坝子上,有一排普普通通很不起眼的民房,显得十分宁静而安详。一进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穿着朴实、和蔼可亲的长者和一个年轻英俊、个头不高、笑容可掬的小伙子。这就是初次和刘声道、刘阿本父子见面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与刘老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这是一个艺术世家,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刘老的祖上即创建了艺庐,专门从事金石书画,篆刻微雕等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创作,此后代代相传,至刘阿本已是第十二代传人了。而且刘老的老伴每天除了要料理家务事之外,还要抽出时间来刻印章,女儿则忙于装裱字画,阿本时任厂长,绘画、雕刻样样都搞。一家人好像生活在一个世外桃园的艺术殿堂之中,每天无拘无束,不辞辛苦地在耕耘、创作。见到刘老的家庭生活如此勤劳朴实,使我不由得想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幅楹联,深信艺庐必定能代代相传,流芳百世。于是我向刘老建议,希望让外界对他们的仿古技艺有所了解,更好的总结一些经验,刘老听了欣然同意。
临别前,阿本画了一幅《熊猫嬉竹》送给我,这是我第一次看他挥毫作画,运笔如飞,一丝不苟,速度之快,令人震憾。我当即向刘老说,应当让阿本到外面去闯一闯,若是老呆在这山沟沟里不见世面,那可真把阿本这样一个好小伙子给埋没了。刘老会心地微笑,一边频频点头,送我离去。此后,我和刘家父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成为了莫逆之交。
1981年,刘声道父子应邀来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仿古书画及民间工艺品展览。由于刘老在解放前曾为地下党建立伤病员医院作过贡献,所以展览一开始,楚图南、张爱萍、魏传统、李永悌、杨国宇、王定烈等,一些出身于老红军的巴蜀将军,都接踵而来,与他会见叙旧,当时在这些能文、能武、能写、能画的老将军们的心目中,像刘声道这样一个,少时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一年半书的人,竞能历经磨难,练出一身惊人绝技,集诗、书、画,印等于一身,这的确令人费解,是个稀奇人物。为此,魏传统将军即给刘声道送了一个雅号--巴蜀奇才。
在展出期间,刘阿本每天都当场作画,画得最多的是竹子,而且能临摹一手郑板桥的书法在画上题款。因而向他求画、买画的人络绎不绝。启功先生是很喜欢画竹子的,那天来博物馆参观,见到阿本作画非常高兴,十分欣赏,当即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评价--当代小板桥。
阿本那年才21岁,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头乌黑的卷发,作画时,他目无全牛,大笔一挥信手拈来。围观者都会惊奇地认为,这个小伙子是画画的天才。其实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本村久一也说: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刘阿本也正是这样一种人。
阿本因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书画、雕刻。从5岁开始继承家学,拜师学艺。然而在*期间,他的父亲刘声道被关进了牛棚,家中被抄,过去自己所学的东西,也都成了破四旧的对象。为了谋生,年幼的阿本只能靠乡间赶集时,和母亲、哥哥一起去刻点图章度日,有次因为刻错了字,还被人家狠狠揍了一顿。后来他自己又去学印背心,挣点钱来养家糊口。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阿本仍然不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痴迷于习字、临画。他的那种天才,也正是这种环境中锤炼出来的。
这次展览对于刘阿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京结识了许多驰名中外的老画家,如许麟庐、黄苗子、蒋兆和、娄师白,并拜董寿平、刘继卣等老先生为师,专门攻研国画。这也是阿本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由于阿本勤奋好学,悟性很高,颇受这些老画家们的倾心关爱,都很愿意向他传授自己的绝活。使他不仅继承了家学技艺,且兼容各家,博采众长,为其以后的绘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功力基础。
此后,阿本为了深入生活,积累素材,走南闯北,到处写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当代中国画实力派的杰出画家之一。他以独创的洗墨洗彩法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就奖、铜奖等。2004年11月,国家邮政局将刘阿本的17幅作品制作成《二十一世纪中国著名画家精品选》个性化邮票,在国内外限量发行。2005年8月,这17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作品有《君子宏论神州兴》、《雪过寒林花报春》、《君子烟雨中》、《独吐红》、《教子图》等。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来收藏个人书画作品最多的一次。
最后,我还想再强调一点的是,观看阿本画画,那可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艺庐后人存远志·洗墨洗彩创新法--赏读刘阿本洗墨洗彩画
李好军(著名画家)
花鸟画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美术史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五代两宋至明清时期,经历了漫长而光彩的道路,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大画家。他们共同遵循师外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古训,拓展了不同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特色凸显的艺术流派,影响所及迄今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市场活跃,中国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名种风格层出不穷,人才辈出。单就花鸟画而言,取得突出成绩的画家不在少数,著名画家刘阿本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独特的洗墨彩画一出现,就颇受社会和行家的关注和赞赏。这是刘阿本先生从艺四十年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的必然结果,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
洗墨洗彩画的成功,缘于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刘阿本祖籍重庆市永川区,生于一九六0年,其祖上在清代乾隆年间创办艺庐专事仿古工艺。到他已是第十二代。阿本幼承家学,从五岁即开始描红帖涂鸦画画。*时,其父被关进牛棚,家中生活无靠,他就跟随母亲到农村集市为为别人印背心刻图章换钱糊口。幼年的坎坷经历让他吃了不少若头,然而却磨砺了他不畏艰难的心志。为了使阿本打好绘画基础,拜重庆著名书画家王闲影、曾德甫、赵秉葵先生为师,并请至家传道授艺。经过几年努力,天资聪颖的阿本在书画艺术上有着卓而不群的表现。十四岁那年在永川书画大展中荣获绘画一等奖。一九八一年国家改革开放初始,其父刘声道先生应邀进京举办仿古工艺品展览时,为了让阿本见世面长知识,将阿本带在身边。他们的展览在京城引起不小的反响。政界军界有关领导时有光临。书画泰斗启功、黄苗子、蒋兆和、董寿平、刘继卣、范曾等等都成了他们的朋友和老师。当启功先生看到阿本画的墨竹时,十分高兴,大加赞赏,并在其作品上挥毫题字当代小板桥,许多围观者拍手称赞。刘阿本还拜董寿平、刘继卣为师,研习于门下。经过名师指导,阿本的书画技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阿本的名气二十年前已在京城书画界留下深刻印象。
临摹是书画家入门提高的必修课,也是基本功。阿本的传统笔墨正是坚持了这条路,凡是能见到的名画,特别是花鸟画,他必定要临摹,而且不止一次,直到满意为止。他临摹的仿古画本属于仿古工艺品流通于社会。但是有的作品国际友人买走出境时被海关误认为真迹扣压,可见他的传统笔墨功夫一般。
洗墨洗彩画的成功,缘于师外造化坚持写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历代画家都十分强调深入生活。一代宗师文与可是画竹的鼻祖,他不仅画得好,还提出胸有成竹的精典理论。充分说明古人很早就重视深入生活。文与可在陕西洋州做知州时,为了观察自然界竹子的生长规律和千恣百态,曾筑亭于多竹的筼筜谷,并时常至此对实物作观察。他爱竹、种竹、吟竹、画竹,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感。当代大师傅抱石、李可染先生更是主张坚持写生师外造化的典范。在大师们的带领和影响下,中国画家纷纷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已蔚然成风。刘阿本就是积极的追随者。为了画好山水画,他写生于祖国的名山大川,西域东海,当他看到新疆绮丽的大漠风光、雪域高原时,陶醉地手舞足蹈,竟然将家由天府之国搬到新疆。八年时间采风写生走遍天山南北戈壁瀚海,搜集到大量绘画素材,创作了一批批绘画作品,办画展出画册,活跃于新疆画坛。
刘阿本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动物都能画。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他为使作品早出新意有突破,他将自己的突破点锁定在花鸟画上,但塞外的花鸟画素材远不如内地丰富,当时牡丹正在竞争国花,为画好牡丹,阿本又举家来到古都洛阳。对牡丹的生长规律以及风晴雨雪中的多彩变化,都作了认真地写生观察,对历代牡丹画作品反复临摹研究。向当代画牡丹高手登门求教,以期寻找新的笔墨语言。五年时间,他变千人一画的折枝法构图为全景式构图;将牡丹与山水小景结合,使画面丰富,意境深远;将写意与工笔结合,让画面既有大写意的味道又有工笔细写的情致;在施色上增加泼墨泼彩,效果既明快又厚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偶然发现先墨后水互相碰撞渗浸后,画面出现神奇变化,这就是他后来创造的洗墨洗彩画的雏形。这个发现让刘阿本激动的几晚上睡不着觉。
洗墨洗彩画的成功,缘于作者刻苦钻研,勤奋思考,大胆探索。失败是成功之母,探索是允许失败的。中国画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受到世人关爱,正是历代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的结果。今天的发明创造就是明天的传统。刘阿本先生深知其中道理。所以,他沿着洗墨洗彩的路子,边试验边总结,经过了几百次尝试,从开始只能洗三十公分画面,到可以洗四尺斗方,如今六尺八尺大纸都可以完成洗墨洗彩。有了传统笔墨,再加以洗墨洗彩,使画面呈现出或光或影、或云或雾、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幻化效果和奇妙的遐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洗墨洗彩技法终于试验成功了。他的十七幅洗墨洗彩画被国家邮政总部制作成《二十一世纪中国著名画家精品选》个性化邮票,在国内限量发行,作品并被国家博物馆全部收藏,这是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收藏一位画家作品最多的一次。二00九年他的四十余幅洗墨洗彩画被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独树一帜刘阿本洗墨洗彩竹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邀他参加了《中国画二十家》。今 年天津人美又邀他出版《中国画创新画派》。朋友们都认为刘阿本先生洗墨洗彩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的新技法在新时期信息社会对中国画的繁荣和发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刘阿本先生性情豪爽,为人谦和,热爱生活,勤奋刻苦。他才五十岁,艺术道路尚长,潜力很大,对未来洗墨洗彩画充满信心。祝他在艺术道路上阔步前进,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作品。
二0一0年三月 于北京
深邃 豁达 空灵—读刘阿本的洗墨洗彩竹
逸 之(著名作家、收藏家)
青青碧翠先有节,枝叶婆娑吟歌声,楼宇诸具皆可造。绿江南、风击雨打不断魂。
在当今画花鸟画界中,探索和创新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家永不停步的研究课题。而在开拓创新又渐露头角的中青年画家中,刘阿本可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本传神写竹,重于意境。画竹与写诗合二而一,墨竹构图与意境在心中完全成熟了再下笔作画,可谓胸有成竹。笔下水墨竹从写实向写意方向发展,写意墨竹不仅仅是 君子的象征,也成了表达情感手段。以胸中逸气画墨竹,更显自由奔放,深邃、豁达,可以说将写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本在探索创新的艺术领域里孜孜以求,其独特洗彩洗墨,叠彩叠墨,展现出多彩的画法,让水墨竹的韵味显得更加悠长与深厚。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五个春秋,阿本终于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在近几年中国美协的大展中,人们常能看到他的洗墨竹或洗彩竹的作品出现,都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刻苦钻研和数百次的失败,千锤百炼,悟出了洗墨洗彩,叠彩叠墨
固中道理,并运用湿画法、 勾填法和照染法等诸多技法,让作品更能表现其丰富内涵。如烟雾朦胧之中洗墨竹,其构图之和谐与淡墨着色更显竹子的神韵。
阿本绘画在用水、用墨,施色方面是极其讲究。在同一幅作品中使用胶、矾、奶、水等的多种施水方法。在用色上其力图避免传统的花青,赭石着色单一化,常用一种古蓝色或铜绿的颜色掺入水墨中,以表达墨韵的沉稳。施色前先将颜料数次调洗,去其色渣,做到去火求匀, 漫施轻涂,更显自然,明亮清晰,以达到均匀与完美。问他何故如此写画,他笑答:水各异,墨各味,技法为画意服务,没有好的技法,那来的佳作精品。但画不是一味的玩弄技法。他的几句话让我深感他对艺术是那份执着认真和探索创新的追求。
阿本洗墨画还表现在独特构图上,平和中更见险夷,善长用洗墨洗彩画出墨竹的神韵,非常巧妙地处理好光与暗、黑与白,深浅层次分明更能表达充满幻觉般视觉的效果,洋溢着丰富梦幻与情感。许多藏家都说,阿本的洗墨洗彩竹很耐看,收藏其画作三天两天就得翻出来看一看,好似竹林里有看不完的东西,心情总是那么亢奋,有说不完的享受。
裁剪片绿,轻叠数重,淡烟浓雾匀注。新法洗得,影溢香融,羞煞多少笔墨。废纸无数,损多少案前番后,痛苦,问艺道迢迢;几番朝暮。
阿君不惧冷落,曾游历西域,黄沙白草,冰峰天际,八年有余,知生死不忘艺?居九朝都,梦他乡,有谁识得?从头来,又赴南方。
(为阿本填词晏山亭一首2006年春于珠江)
此文发表于香港大公报2006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