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贝壳是怎样产出珍珠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1: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08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中的双贝壳类,因此它自身的因素是长出珍珠的优越条件。牡蛎的自身非常柔软,为了保护自己,它的分泌物会形成珠母层,填塞在贝壳里,这样使自己的身体接触到的是一个光滑的表面。当某种外来物刺激时,例如一粒细沙掉进了牡蛎的贝壳里,牡蛎就会将沙泣层层包裹起来,最终形成珍珠。现在人类发现了牡蛎会长出珍珠的原理,于是开展起人工养珠业。把一粒沙子或一片母珠放进贝壳中牡蛎身体的一旁,然后将牡蛎放回水中,过三年,再剥开贝壳,就会有成形的珍珠在里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08
▲珍珠形成的原因
当蚌在海床进食中,贝壳张开,受到外来物沙粒,寄生虫等异物偶尔掉进去,外套膜受到刺激,它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把掉进去的异物层层裹住,使其圆滑,逐渐形成珍珠囊-光亮润泽的外层。养殖珍珠就是根据此原理,运用插核技术将圆形珠植入蚌内,便形成了珍珠。
一般认为,蚌的外套膜表皮细胞受到某一刺激而急剧地*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渐次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因此,所形成的珍珠是圆球形或非圆球形,关键在于珍珠质能否均匀地在刺激源周围积累。
归纳起来形成天然珍珠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种像砂粒、小虫或虫卯等异物,偶然侵入蚌壳内,与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一起陷入蚌的结缔组织,表皮细胞组织*增殖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最终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有核的。
另一种为外套膜表皮细胞组织的一部分因病变或受伤等原因,脱离原来的部位,进入结缔组织中,*增殖形成珍珠囊而形成珍珠。这样形成的珍珠是无核的。
▲特性
珍珠和蚌壳内层的物质相同。它的形状多变,可分为规则形和不规则形两种。规则形有圆形、半圆形、馒头形、卵圆形、长圆形、棒形、扁圆形、梨形等。不规则形有核珠的形状随其中核的形状而变。无核珠中除了可以描述的规则形外,其他均为不规则形。
珍珠的硬度是3.5-4.5,高于铜(为3),与铁硬度(为4)相似。 淡水珍珠的比重为2.70左右,优质珍珠比重稍大为2.65-2.68,劣质珍珠比重则较小。
珍珠弹性的大小决定于其中壳角蛋白含量的多少。把一颗珍珠从70厘米高处,让它自由降落到玻璃板上,一般珍珠的弹跳高度约在37厘米左右。而优质珍珠,其弹跳高度较大。
▲优劣
珍珠品质的优劣,色彩和光泽是最为重要的标志。珍珠的色泽一方面由珍珠表面和内部的光反射和光干涉而产生,另外还与珍珠含有的各种色素和金属元素的本体色有关。经光谱分析法发现,金*、奶油色珍珠含有较多的铜和银;肉色和粉红色珍珠内含钠、锌较多;白色和粉红色珍珠中含锰较多。因此,珍珠的颜色和光泽可分为白色系统、粉红色系统、*系统、蓝色系统。正圆形的珍珠色泽是从球面发出的,它的色泽不但随光源的种类、强弱和背景的差异而不同,而且随光源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变化。
由此可见,珍珠的颜色与水域中的化学成分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水域不同或育珠蚌的垂放深度不同,珍珠的颜色也不同。随着蚌的年龄的增长颜色略有加深,但色泽的系统变异不大。此外,珍珠的颜色与育珠蚌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蚌的壳色为*,育出的珠就以*系统为主,但同时可能还出现其他各种颜色,这可能是同时吸收了水域中的金属元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