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1: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4
释义: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利而实施的*。
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功高震主而杀害老臣,致使朝中无可用之将才,而燕王方面均为能征善战之宿将,故而朝廷军队节节败退。
朝廷军队最后燕军入南京,明帝不知所终。朱棣以与宫俱焚为其发丧,即皇帝位,为明成祖,其后迁都北京。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次削藩:
1、西汉景帝的削藩,引发七国之乱,仅三个月便消灭叛乱七国,平定七国之乱后确立了*对地方的权威。
2、唐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朝的历次削藩,先成后败,暴露了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唐王朝也为藩镇所灭,这为宋代提供了教训。
3、明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棣夺位后再行削藩。
4、清康熙帝削藩,引发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平定三藩,*政权由此确定了对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削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4
撤藩是为了削弱王爷的权利及财富,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是一种手段。
撤藩是*收回以前因血缘关系封给子孙或封赏有重大功勋的臣子的领地的行政权军事权的一种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著名的撤藩有明朝时朱允炆削藩,清朝时康熙撤三藩。
藩王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决定。
但当*王朝崩溃后,部分藩王的藩国(又称藩王国、列国)仍会存在(通常会不再承认藩属)。比如中国明朝时期的燕国,朝鲜国,缅甸国等。
扩展资料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抵御侵略、拱卫王室的目的,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朕无北顾忧矣”。不过朱元璋也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危险性,故规定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但未从根本上对藩王军事权利进行*,最终造成了“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虽未继续“削藩”,但在*上对藩王的*越来越多,直至形成“藩禁”之制,甚至对省墓、入朝等作了事无巨细的规定。藩府成员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作为宗室享受一定的*待遇。
藩府的爵禄有细致规定,等级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未有亲王、郡王品级者多隔世而降,直至六世都为奉国中尉。另外,亲王、郡王之嫡长子、长孙可册封亲王世子、世孙,郡王世子、世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4
撤藩是为了削弱王爷的权利及财富,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是一种手段。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5
藩是封建王朝分给诸侯王的封国。也用于称属国、属地:~国。~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46
*集权。削减其他王爷的权力,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