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各位给提供一下甘肃的红色*事迹、人物,讲述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党员得先进性事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0: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甘肃省直机关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朴实无华勤耕耘 炽热丹心献水产
——记优秀*党员周凤歧先进事迹
2005年,40出头的周凤歧被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到黄河鲤鱼原种场担任场长兼党支部*。他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科学养殖,黄河鲤鱼原种场已发展为集渔业技术推广、高效示范养殖为一体的我省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有养殖池塘1000亩,高效网箱养鱼4亩。总投资4800万元,年生产商品鱼500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周凤歧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受到表彰。
扎根基层 默默奉献
1988年周凤歧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工作,当时的渔场职工生活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甚至连找对象都成问题,面对困难,他没有后退,一头扎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8年到1992年他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大川鱼种场从事成鱼养殖工作,这一段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产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的特殊行业,参加工作之初,周凤歧在工作中虚心跟老师傅学习,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每天白天都要做到“定时”投喂,晚上还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尤其在夏季凌晨左右是池鱼最容易浮头的时间,稍不留心就会造成池鱼浮头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在成鱼收获时,要及时清塘销售,否则一旦越冬到了次年,不但鱼会因消瘦影响产量,而且冬季往往会发生很多鱼病,造成死鱼,因此每联系到一位客户,他都会按照客户要求提前抽水清池,连夜工作是常有的事。
周凤歧就这样在生产一线默默地工作着。由于工作责任心强,1993年,组织安排他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从事施工工作,一干又是4年,他施工建设的白川渔场菜篮子工程被甘肃省原水产局评为优秀工程,受到了表彰奖励。之后他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先后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大川渔场场站等渔场工作,2005年组织安排他担任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黄河鲤鱼原种场场长兼党支部*。一路走来,周凤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起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产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省农牧厅优秀*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总站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省农牧厅授予“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
心系职工 以技谋效
古人云“授人为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于终生受用无穷。”周凤歧所在单位曾由差额向自收自支过渡,其间部分职工采用承包经营、自负盈亏方式经营。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头几年,个别职工亏损严重。周凤歧率先垂范,主动攻艰克难,将所学的养殖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认真分析职工亏损原因,主动为职工谋出路。围绕降本增效,周凤歧从成本核算到管理,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工养殖且有经济效益的模式,并主动向职工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他的指导,承包职工实现了扭亏为盈,职工的收入增加了,主动承包经营的职工多了,渔场经营逐渐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2005年,黄河鲤鱼原种场成为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场长,周凤歧深知责任重大。他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带领职工钻研新技术,发展新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当年引进斑点叉尾10万尾进行试验。职工对新品种养殖思想上有顾虑,害怕养殖失败。作为支部*,他首先从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入手,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与此同时,周凤歧还主动承担了养殖新品种的任务。在养殖过程中,他夜以继日蹲在池边,观察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并观察水色,记录池塘日志,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细致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下,当年新品种养殖取得*成功。此后,凡是总站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都要先经过周凤歧的试验示范点过滤,待成熟之后再向全省推广。
探索创新 科学发展
2006年,黄河鲤鱼原种场被列为农业部第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高效渔业技术等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必须要加大调整水产养殖模式和结构,创新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和应用。面临新的挑战,周凤歧迎难而上,大胆探索。首先他从河南取经,学习先进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从思想上对池塘高产高效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养殖理念上得到了升华。在实践中,周凤歧根据黄河鲤鱼原种场的实际,提出了适合发展的健康养殖技术新模式。在养殖品种上,他独具慧眼,通过对兰州市场调研,首次引进云斑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示范,在放养模式上也打破传统的养殖理念,变稀养为高密度放养模式,提高了成鱼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管理方面,周凤歧提出要加强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并对养殖池塘全部配置安装了投饵机和增氧机等设备,使池塘养殖由过去的人工养殖时代初步走向机械化养殖时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精心试验,池塘高效养殖云斑技术取得成功。两年生产云斑共2.5万公斤,亩产量超过1250公斤,亩纯利润达4000元以上。云斑因市场销路好、养殖周期短、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当地普遍推广开来。该技术也得到了省农牧厅和总站领导的充分肯定,曾组织全省各级渔业工作者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2008年和2009年由周凤歧示范成功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在全省推广,推广面积达10000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3年来周凤歧在基层带领职工埋头苦干,奉献了青春年华,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而今,他正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甘肃省农牧厅)
*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 甘肃日报社 合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张一悟,1895年3月出生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原名张仲德,又名张谷,字玉圃,号龛谷云僧,化名章子文。7岁入私塾,后进县城小学学习。1913年进入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任国文、历史教员。1924年,任省立第二师范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党。
1925年底,*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张一悟任*,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斗争,中国*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甘肃特支在张一悟的领导下,宣传新“三民主义”,建立广泛的*联合战线,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公开帮助*整顿和发展党务;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努力发动工农群众,大力开展国民*运动。
1927年11月,张一悟离开甘肃,先后担任华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参与了渭华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6月下旬,随起义队伍退入终南山,不久又到三原县任县委*。1929年3月,*陕西省临时*成立,任*常委。1931年8月,在山东济南参加山东*的工作。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等被捕入狱。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城,*军政机关仓皇逃走,混乱之中,张一悟和难友趁机出逃。1938年1月底,张一悟安全到达兰州,参与*甘肃工委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相关工作。1948年8月,到达陕甘宁边区,由于在狱中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受损,被送往大连疗养。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张一悟任甘肃行署文教处副*、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同年12月,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兼任甘肃省*监察委员会委员。10月,当选为甘肃省*委员。12月,由大连返回兰州。1951年1月3日逝世,终年56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2
张一悟,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兴隆山有他的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甘肃省直机关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朴实无华勤耕耘 炽热丹心献水产
——记优秀*党员周凤歧先进事迹
2005年,40出头的周凤歧被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到黄河鲤鱼原种场担任场长兼党支部*。他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科学养殖,黄河鲤鱼原种场已发展为集渔业技术推广、高效示范养殖为一体的我省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有养殖池塘1000亩,高效网箱养鱼4亩。总投资4800万元,年生产商品鱼500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周凤歧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受到表彰。
扎根基层 默默奉献
1988年周凤歧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工作,当时的渔场职工生活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甚至连找对象都成问题,面对困难,他没有后退,一头扎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8年到1992年他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大川鱼种场从事成鱼养殖工作,这一段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产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的特殊行业,参加工作之初,周凤歧在工作中虚心跟老师傅学习,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每天白天都要做到“定时”投喂,晚上还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尤其在夏季凌晨左右是池鱼最容易浮头的时间,稍不留心就会造成池鱼浮头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在成鱼收获时,要及时清塘销售,否则一旦越冬到了次年,不但鱼会因消瘦影响产量,而且冬季往往会发生很多鱼病,造成死鱼,因此每联系到一位客户,他都会按照客户要求提前抽水清池,连夜工作是常有的事。
周凤歧就这样在生产一线默默地工作着。由于工作责任心强,1993年,组织安排他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从事施工工作,一干又是4年,他施工建设的白川渔场菜篮子工程被甘肃省原水产局评为优秀工程,受到了表彰奖励。之后他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先后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大川渔场场站等渔场工作,2005年组织安排他担任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黄河鲤鱼原种场场长兼党支部*。一路走来,周凤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起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产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省农牧厅优秀*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总站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省农牧厅授予“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
心系职工 以技谋效
古人云“授人为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于终生受用无穷。”周凤歧所在单位曾由差额向自收自支过渡,其间部分职工采用承包经营、自负盈亏方式经营。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头几年,个别职工亏损严重。周凤歧率先垂范,主动攻艰克难,将所学的养殖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认真分析职工亏损原因,主动为职工谋出路。围绕降本增效,周凤歧从成本核算到管理,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工养殖且有经济效益的模式,并主动向职工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他的指导,承包职工实现了扭亏为盈,职工的收入增加了,主动承包经营的职工多了,渔场经营逐渐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2005年,黄河鲤鱼原种场成为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场长,周凤歧深知责任重大。他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带领职工钻研新技术,发展新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当年引进斑点叉尾10万尾进行试验。职工对新品种养殖思想上有顾虑,害怕养殖失败。作为支部*,他首先从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入手,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与此同时,周凤歧还主动承担了养殖新品种的任务。在养殖过程中,他夜以继日蹲在池边,观察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并观察水色,记录池塘日志,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细致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下,当年新品种养殖取得*成功。此后,凡是总站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都要先经过周凤歧的试验示范点过滤,待成熟之后再向全省推广。
探索创新 科学发展
2006年,黄河鲤鱼原种场被列为农业部第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高效渔业技术等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必须要加大调整水产养殖模式和结构,创新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和应用。面临新的挑战,周凤歧迎难而上,大胆探索。首先他从河南取经,学习先进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从思想上对池塘高产高效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养殖理念上得到了升华。在实践中,周凤歧根据黄河鲤鱼原种场的实际,提出了适合发展的健康养殖技术新模式。在养殖品种上,他独具慧眼,通过对兰州市场调研,首次引进云斑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示范,在放养模式上也打破传统的养殖理念,变稀养为高密度放养模式,提高了成鱼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管理方面,周凤歧提出要加强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并对养殖池塘全部配置安装了投饵机和增氧机等设备,使池塘养殖由过去的人工养殖时代初步走向机械化养殖时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精心试验,池塘高效养殖云斑技术取得成功。两年生产云斑共2.5万公斤,亩产量超过1250公斤,亩纯利润达4000元以上。云斑因市场销路好、养殖周期短、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当地普遍推广开来。该技术也得到了省农牧厅和总站领导的充分肯定,曾组织全省各级渔业工作者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2008年和2009年由周凤歧示范成功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在全省推广,推广面积达10000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3年来周凤歧在基层带领职工埋头苦干,奉献了青春年华,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而今,他正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甘肃省农牧厅)
*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 甘肃日报社 合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甘肃省直机关先进典型系列报道
朴实无华勤耕耘 炽热丹心献水产
——记优秀*党员周凤歧先进事迹
2005年,40出头的周凤歧被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到黄河鲤鱼原种场担任场长兼党支部*。他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科学养殖,黄河鲤鱼原种场已发展为集渔业技术推广、高效示范养殖为一体的我省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有养殖池塘1000亩,高效网箱养鱼4亩。总投资4800万元,年生产商品鱼500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周凤歧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受到表彰。
扎根基层 默默奉献
1988年周凤歧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工作,当时的渔场职工生活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甚至连找对象都成问题,面对困难,他没有后退,一头扎在基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8年到1992年他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大川鱼种场从事成鱼养殖工作,这一段工作经历,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产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的特殊行业,参加工作之初,周凤歧在工作中虚心跟老师傅学习,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每天白天都要做到“定时”投喂,晚上还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尤其在夏季凌晨左右是池鱼最容易浮头的时间,稍不留心就会造成池鱼浮头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在成鱼收获时,要及时清塘销售,否则一旦越冬到了次年,不但鱼会因消瘦影响产量,而且冬季往往会发生很多鱼病,造成死鱼,因此每联系到一位客户,他都会按照客户要求提前抽水清池,连夜工作是常有的事。
周凤歧就这样在生产一线默默地工作着。由于工作责任心强,1993年,组织安排他到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从事施工工作,一干又是4年,他施工建设的白川渔场菜篮子工程被甘肃省原水产局评为优秀工程,受到了表彰奖励。之后他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先后在原刘家峡水库渔场白川渔场、大川渔场场站等渔场工作,2005年组织安排他担任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黄河鲤鱼原种场场长兼党支部*。一路走来,周凤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起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产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省农牧厅优秀*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总站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省农牧厅授予“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
心系职工 以技谋效
古人云“授人为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于终生受用无穷。”周凤歧所在单位曾由差额向自收自支过渡,其间部分职工采用承包经营、自负盈亏方式经营。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头几年,个别职工亏损严重。周凤歧率先垂范,主动攻艰克难,将所学的养殖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认真分析职工亏损原因,主动为职工谋出路。围绕降本增效,周凤歧从成本核算到管理,每个环节都认真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工养殖且有经济效益的模式,并主动向职工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他的指导,承包职工实现了扭亏为盈,职工的收入增加了,主动承包经营的职工多了,渔场经营逐渐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2005年,黄河鲤鱼原种场成为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场长,周凤歧深知责任重大。他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带领职工钻研新技术,发展新模式,积极引进新品种,当年引进斑点叉尾10万尾进行试验。职工对新品种养殖思想上有顾虑,害怕养殖失败。作为支部*,他首先从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入手,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与此同时,周凤歧还主动承担了养殖新品种的任务。在养殖过程中,他夜以继日蹲在池边,观察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并观察水色,记录池塘日志,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细致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下,当年新品种养殖取得*成功。此后,凡是总站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都要先经过周凤歧的试验示范点过滤,待成熟之后再向全省推广。
探索创新 科学发展
2006年,黄河鲤鱼原种场被列为农业部第一批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适应现代渔业的发展,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高效渔业技术等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必须要加大调整水产养殖模式和结构,创新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和应用。面临新的挑战,周凤歧迎难而上,大胆探索。首先他从河南取经,学习先进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从思想上对池塘高产高效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养殖理念上得到了升华。在实践中,周凤歧根据黄河鲤鱼原种场的实际,提出了适合发展的健康养殖技术新模式。在养殖品种上,他独具慧眼,通过对兰州市场调研,首次引进云斑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示范,在放养模式上也打破传统的养殖理念,变稀养为高密度放养模式,提高了成鱼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管理方面,周凤歧提出要加强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并对养殖池塘全部配置安装了投饵机和增氧机等设备,使池塘养殖由过去的人工养殖时代初步走向机械化养殖时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精心试验,池塘高效养殖云斑技术取得成功。两年生产云斑共2.5万公斤,亩产量超过1250公斤,亩纯利润达4000元以上。云斑因市场销路好、养殖周期短、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当地普遍推广开来。该技术也得到了省农牧厅和总站领导的充分肯定,曾组织全省各级渔业工作者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2008年和2009年由周凤歧示范成功的池塘渔业高效养殖技术在全省推广,推广面积达10000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3年来周凤歧在基层带领职工埋头苦干,奉献了青春年华,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而今,他正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甘肃省农牧厅)
*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 甘肃日报社 合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张一悟,1895年3月出生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原名张仲德,又名张谷,字玉圃,号龛谷云僧,化名章子文。7岁入私塾,后进县城小学学习。1913年进入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任国文、历史教员。1924年,任省立第二师范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党。
1925年底,*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张一悟任*,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斗争,中国*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甘肃特支在张一悟的领导下,宣传新“三民主义”,建立广泛的*联合战线,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公开帮助*整顿和发展党务;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努力发动工农群众,大力开展国民*运动。
1927年11月,张一悟离开甘肃,先后担任华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参与了渭华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6月下旬,随起义队伍退入终南山,不久又到三原县任县委*。1929年3月,*陕西省临时*成立,任*常委。1931年8月,在山东济南参加山东*的工作。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等被捕入狱。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城,*军政机关仓皇逃走,混乱之中,张一悟和难友趁机出逃。1938年1月底,张一悟安全到达兰州,参与*甘肃工委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相关工作。1948年8月,到达陕甘宁边区,由于在狱中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受损,被送往大连疗养。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张一悟任甘肃行署文教处副*、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同年12月,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兼任甘肃省*监察委员会委员。10月,当选为甘肃省*委员。12月,由大连返回兰州。1951年1月3日逝世,终年56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2
张一悟,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兴隆山有他的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1
张一悟,1895年3月出生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原名张仲德,又名张谷,字玉圃,号龛谷云僧,化名章子文。7岁入私塾,后进县城小学学习。1913年进入省立第一中学。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任国文、历史教员。1924年,任省立第二师范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党。
1925年底,*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成立,张一悟任*,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斗争,中国*党在甘肃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甘肃特支在张一悟的领导下,宣传新“三民主义”,建立广泛的*联合战线,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发展;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公开帮助*整顿和发展党务;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努力发动工农群众,大力开展国民*运动。
1927年11月,张一悟离开甘肃,先后担任华县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参与了渭华起义的准备工作。1928年6月下旬,随起义队伍退入终南山,不久又到三原县任县委*。1929年3月,*陕西省临时*成立,任*常委。1931年8月,在山东济南参加山东*的工作。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等被捕入狱。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城,*军政机关仓皇逃走,混乱之中,张一悟和难友趁机出逃。1938年1月底,张一悟安全到达兰州,参与*甘肃工委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相关工作。1948年8月,到达陕甘宁边区,由于在狱中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身体受损,被送往大连疗养。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张一悟任甘肃行署文教处副*、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处副*。同年12月,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兼任甘肃省*监察委员会委员。10月,当选为甘肃省*委员。12月,由大连返回兰州。1951年1月3日逝世,终年56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7:02
张一悟,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兴隆山有他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