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0: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39
年羹尧是清朝有名的大将军,要说他在历史上显赫的战绩,他先是带兵平定*乱事,之后又平息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他为大清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康熙信任他,雍正敬重他。
但是,历史上关于年羹尧的结局,却让人有些意外。他被雍正列了90多条“罪状”,削官夺爵,惨淡死去。
原因是什么?
从明面上看,年羹尧被雍正处死的原因之一,主流说法是年羹尧狂妄自大、居功自傲。
但是细细分析之后,颜小二又觉得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就像有朋友指出的,当雍正动年羹尧的时候,他手上还有30万大军,却以近束手就擒,这不像是一个狂妄自大、居功自傲的将军会有的“痛快”。
在颜小二看来,首先,年羹尧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心,所以在雍正动他的时候,他才没有反抗;其次,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功高盖主”。
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1、关于年羹尧“失宠”原因的主流看法:恃宠而骄关于年羹尧的“失宠”的原因,从颜小二收集的资料来看,主流观点大抵集中在年羹尧因为雍正的宠爱“恃宠而骄”这个观点上。
有不少朋友指出,年羹尧之所以让雍正下定决心除掉他,是因为功成名就的他,在雍正的敬重下,日益骄横,甚至到了嚣张跋扈的境地。
据记载,年羹尧帮助雍正平定青海的叛乱以后,雍正很是感激,于此便更加器重、宠爱他了。这种宠爱,主要表现在权力的赋予上,以及对年羹尧家人的关心上。
比如,每当朝中有重要的人员变动、重大岗位需要更换人员的时候,雍正都会与年羹尧商量,并且十分尊重年羹尧的意见。而在年羹尧的管辖区域内,他近乎拥有自治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换管辖区域内的*。同时,年羹尧本人或者妻子生病了,雍正也会亲自过问,甚至赐药。
因为雍正如此这般的宠爱,年羹尧日益骄横,甚至在雍正面前失了君臣之礼。
“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说的就是年羹尧。
除了在雍正面前表现得十分“无礼”,年羹尧在文武百官的任用上,还出现了排斥异己、培养个人势力的现象。
“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说的也是年羹尧。
而年羹尧敢做到这一点,在许多网友看来,其底气,便是雍正的“宠爱”。因此,许多人认为,年羹尧最后死在雍正手上,原因在于他的“恃宠而骄”。
2、是恃宠而骄?还是功高盖主诚然,说年羹尧因为雍正过于宠爱,导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失了君臣礼仪,还徇私枉法,在朝廷中形成自己的“小团体”,继而自掘坟墓,这么说乍一看合情合理。
但是,上述的这种做法,不像一个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会表现出的“鲁莽”。
关于年羹尧,他不仅是出色的将军,也是军师一样的人物,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年羹尧领军平定青海的乱,他仅仅通过翻看地图,便知道第二天行军路上会遇到淤泥深坑,于此便让将士提前带好木板和草,以此应对第二天的“路况”。
结果到了第二天,果然如他所料,前进的行军路上十分泥泞,而且还有深沟,于此,士兵提前准备的木板和干草便派上了用场。
本来敌人是打算以此泥泞的路段阻碍年羹尧军队前进,但是却没有料到年羹尧仅仅通过地图,就能料到这一险情,行军进度大大出乎意料,敌军继而被打得措手不及。
于此,年羹尧也在历史上便留下了“料事如神”的名声。
在战场上能有如此出色的观察、推理能力,在朝堂上,年羹尧难道连雍正不满他的“恃宠而骄”都没能看出一丝一毫吗?
一个屡战屡胜的将军,靠的绝对不止是英勇,还有执掌大局、审时度势的能力。而年羹尧“料事如神”的名声早已在外,又岂会鲁莽到不知“不顾君臣之礼”是大忌吗?
如果他明知故犯,明知在雍正面前不可没大没小,但依旧我行我素,明知自己组建小团体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却有恃无恐。那么就说明年羹尧有“反心”。
既然有“反心”,雍正动年羹尧时,他手上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却反抗都不反抗一下,以近乎“束手就擒”的态势迎接死亡,这不像是丰功伟绩一辈子、驰骋疆场一辈子的将军,会表现出的“老实”。
于此,颜小二倒是觉得,或许害死年羹尧的,不是所谓的“恃宠而骄”,而是历史描述、或者说因为多种复杂因素,让他看起来“恃宠而骄”。而真正害死他的,可能是“功高盖主”。
3、年羹尧与韩信,不同的经历,相似的人生年羹尧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韩信。
韩信于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智和勇,让后人叹服,而刘邦当年对韩信的敬重,丝毫不亚于雍正之于年羹尧。
韩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成就霸业,但是功成名就以后,却也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韩信对于刘邦,早已表露忠心,比如蒯通当年以“功高盖主”为由劝韩信背叛刘邦,但是韩信给出的答复是“誓不叛汉”,甚至还把在项羽死后沦为逃亡将领的昔日好友钟离眛杀掉,谒见刘邦表忠心,但却依旧止息不住刘邦的疑心。
最后,在刘邦的默许下,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年羹尧和韩信,何其相似。
一生为君主征战沙场,但是功高盖主世人皆知,这一点足以让君主从心底戒备他们。
而“君要臣死”,自古以来都需要“合情合理”的理由。
以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和韩信之死一样,雍正给出的年羹尧之死的理由,大抵可以浓缩为一个字“骄”。而真正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便是如韩信一般“功高盖主”的功绩了,各位觉得呢?
当然,以上也是颜小二的个人分析和看法,仅供参考,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讨论。
参考资料:《清史稿》、《论年羹尧之死》、《史记》等。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39
你以为年羹尧不想反抗吗?作为西北统兵大将,连年征战,年羹尧杀人如麻心狠手辣,绝不是逆来顺受甘心受戮之人,当雍正不信任他,准备收拾他时,已经提前布好局,年羹尧根本无力反抗,或者说反抗面临后果更悲惨,他在权衡利弊之后,才把兵权交给岳钟琪,选择遵旨回京。
康熙皇帝驾崩,胤禛即位称雍正帝,年羹尧被任命为西北大将军,总督陕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所有军政事务,他在那里一手遮天大权独揽,甚至当地巡抚任命都要他点头同意。
虽然远在西北用兵,但雍正准许他参与朝政,甚至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对于全*事都有发言权。汉人有此待遇,受皇帝如此信赖,这在大清朝非常罕见,可以说,雍正皇帝为了打赢西北这一战,给了年羹尧极高荣誉。
生性多疑的雍正皇帝开始慢慢对年羹尧失去信任,首先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皇帝掌握了大军粮草供应,手段和当年如出一辙,这一点非常厉害,即使年羹尧想造反,雍正一道圣旨,断了粮草供应,30万大军就会饿死。
后来雍正又将年羹尧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基本上已将年羹尧狐朋狗友全都分开。不但如此,年羹尧手下第一大将岳钟琪接到雍正密令,到这个时候,即使年羹尧有异心,手下兵将也不会跟着他造反。
所有部署全部完毕之后,雍正下旨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位,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一向自信满满的年羹尧此时傻眼了。
当走到半路上,雍正又下了一道圣旨,让他直接到杭州担任将军,没几天又降为一个看门小吏,两个月后,年大将军*自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0
在古代历史上,君臣关系,始终是一个困扰着皇帝大臣双方的问题,双方就算在亲密无间,因为皇权也很难不引发猜忌,而在清朝期间,如果雍正和年羹尧不彻底闹僵,他们的友谊,或许会成为一段佳话。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主以重托,多次出兵西部,平定叛乱,到了1721年,年羹尧已经是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
康熙六十一年,年羹尧回到了京城,和抚远大将军延信一起掌管军务,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年羹尧是为数不多支持雍正的人,位高权重的他,对于雍正登上皇位,更是有着极大的贡献,而雍正上位后,年羹尧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位极人臣,无人能够出其左右。
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态度,我们看几个例子便知道,首先年羹尧在西部的一切问题上,都是大权独揽,还经过雍正认同,直接参与朝政。
雍正在委任人员方面,多次咨询年羹尧意见,要求他“据实情奏来,朕依尔所请敕行”。雍正在猪皮中如此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如今看来两个大男人之间有些肉麻,但是正因为此这才召年羹尧回京,并且成为了总理事务大臣。除此之外,雍正还在几次问张治中,将年羹尧写作是自己“恩人”,这显然有损他天子威仪,雍正却不管不顾,他加封年羹尧为太保,一等公,还公开下令:“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写这道圣旨的时候,是1723年,然而仅仅过了3年的时间,雍正就列大罪十二条,赐年羹尧自尽,如此速度,让他人叹为观止。事实上,这和年羹尧本人的志得意满离不开关系,除此之外,不少人,也开始依附于年羹尧的势力,结党营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能够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雍正也是杀伐果决的人,对于年羹尧能痛下杀手,也就不出意外了。
但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在雍正杀他的时候,年羹尧依然是30万重兵在手,为何甘愿束手就擒,而不是起兵反抗呢?就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在清朝中前期,除去年羹尧之外,还没有哪个汉人*,能够受到如此重用,年在当时清廷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清末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但是曾李二人能相安无事,而年羹尧却不行,原因也有三点。
第一点,年羹尧过于骄纵,以至于根本不察言观色,在他人生当中最后一段时期,雍正对他的态度,已经是明显有了警告的态度,1725年,年羹尧回京述职的时候,雍正就送了一段这样话给他:““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结果年羹尧依然是我行我素,史*载,他在雍正面前,行为同样是放肆无比,“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第二点,雍正动手的时候,年羹尧并没有反应过来,他先是更换了西川和陕西的*,同时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对此年羹尧依然认为这是正常的变动,在他看来,雍正根本不敢对德高望重的自己出手。然而等到雍正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而最后一点,年羹尧师出无名,雍正作为一名有才华的皇帝,民心兵心全在他的那一边,相反年羹尧任职期间的骄纵,已经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而且年羹尧的家眷,也都是在京城,如果他造反,这些人必定小命不保,最终也就选择了听天由命,此时的他,依然认为雍正不会拿自己怎样,最多也就是革职查办,然而雍正对自己的兄弟,同样能毫不留情的下狠手,怎么会放过年羹尧呢?一代康雍名将,在监狱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0
因为年羹尧即使有三十万大军还是抵抗不了朝廷,所以只能够束手就擒,反抗也无济于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1
因为年羹尧心高气傲,但是从没想过造反,如果年羹尧反抗的话,下场只会更惨,年氏一族会受到更大的损伤。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39
年羹尧是清朝有名的大将军,要说他在历史上显赫的战绩,他先是带兵平定*乱事,之后又平息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他为大清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康熙信任他,雍正敬重他。
但是,历史上关于年羹尧的结局,却让人有些意外。他被雍正列了90多条“罪状”,削官夺爵,惨淡死去。
原因是什么?
从明面上看,年羹尧被雍正处死的原因之一,主流说法是年羹尧狂妄自大、居功自傲。
但是细细分析之后,颜小二又觉得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就像有朋友指出的,当雍正动年羹尧的时候,他手上还有30万大军,却以近束手就擒,这不像是一个狂妄自大、居功自傲的将军会有的“痛快”。
在颜小二看来,首先,年羹尧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心,所以在雍正动他的时候,他才没有反抗;其次,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功高盖主”。
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1、关于年羹尧“失宠”原因的主流看法:恃宠而骄关于年羹尧的“失宠”的原因,从颜小二收集的资料来看,主流观点大抵集中在年羹尧因为雍正的宠爱“恃宠而骄”这个观点上。
有不少朋友指出,年羹尧之所以让雍正下定决心除掉他,是因为功成名就的他,在雍正的敬重下,日益骄横,甚至到了嚣张跋扈的境地。
据记载,年羹尧帮助雍正平定青海的叛乱以后,雍正很是感激,于此便更加器重、宠爱他了。这种宠爱,主要表现在权力的赋予上,以及对年羹尧家人的关心上。
比如,每当朝中有重要的人员变动、重大岗位需要更换人员的时候,雍正都会与年羹尧商量,并且十分尊重年羹尧的意见。而在年羹尧的管辖区域内,他近乎拥有自治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换管辖区域内的*。同时,年羹尧本人或者妻子生病了,雍正也会亲自过问,甚至赐药。
因为雍正如此这般的宠爱,年羹尧日益骄横,甚至在雍正面前失了君臣之礼。
“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说的就是年羹尧。
除了在雍正面前表现得十分“无礼”,年羹尧在文武百官的任用上,还出现了排斥异己、培养个人势力的现象。
“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说的也是年羹尧。
而年羹尧敢做到这一点,在许多网友看来,其底气,便是雍正的“宠爱”。因此,许多人认为,年羹尧最后死在雍正手上,原因在于他的“恃宠而骄”。
2、是恃宠而骄?还是功高盖主诚然,说年羹尧因为雍正过于宠爱,导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失了君臣礼仪,还徇私枉法,在朝廷中形成自己的“小团体”,继而自掘坟墓,这么说乍一看合情合理。
但是,上述的这种做法,不像一个在沙场上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会表现出的“鲁莽”。
关于年羹尧,他不仅是出色的将军,也是军师一样的人物,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年羹尧领军平定青海的乱,他仅仅通过翻看地图,便知道第二天行军路上会遇到淤泥深坑,于此便让将士提前带好木板和草,以此应对第二天的“路况”。
结果到了第二天,果然如他所料,前进的行军路上十分泥泞,而且还有深沟,于此,士兵提前准备的木板和干草便派上了用场。
本来敌人是打算以此泥泞的路段阻碍年羹尧军队前进,但是却没有料到年羹尧仅仅通过地图,就能料到这一险情,行军进度大大出乎意料,敌军继而被打得措手不及。
于此,年羹尧也在历史上便留下了“料事如神”的名声。
在战场上能有如此出色的观察、推理能力,在朝堂上,年羹尧难道连雍正不满他的“恃宠而骄”都没能看出一丝一毫吗?
一个屡战屡胜的将军,靠的绝对不止是英勇,还有执掌大局、审时度势的能力。而年羹尧“料事如神”的名声早已在外,又岂会鲁莽到不知“不顾君臣之礼”是大忌吗?
如果他明知故犯,明知在雍正面前不可没大没小,但依旧我行我素,明知自己组建小团体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却有恃无恐。那么就说明年羹尧有“反心”。
既然有“反心”,雍正动年羹尧时,他手上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却反抗都不反抗一下,以近乎“束手就擒”的态势迎接死亡,这不像是丰功伟绩一辈子、驰骋疆场一辈子的将军,会表现出的“老实”。
于此,颜小二倒是觉得,或许害死年羹尧的,不是所谓的“恃宠而骄”,而是历史描述、或者说因为多种复杂因素,让他看起来“恃宠而骄”。而真正害死他的,可能是“功高盖主”。
3、年羹尧与韩信,不同的经历,相似的人生年羹尧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个人,韩信。
韩信于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智和勇,让后人叹服,而刘邦当年对韩信的敬重,丝毫不亚于雍正之于年羹尧。
韩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成就霸业,但是功成名就以后,却也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韩信对于刘邦,早已表露忠心,比如蒯通当年以“功高盖主”为由劝韩信背叛刘邦,但是韩信给出的答复是“誓不叛汉”,甚至还把在项羽死后沦为逃亡将领的昔日好友钟离眛杀掉,谒见刘邦表忠心,但却依旧止息不住刘邦的疑心。
最后,在刘邦的默许下,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年羹尧和韩信,何其相似。
一生为君主征战沙场,但是功高盖主世人皆知,这一点足以让君主从心底戒备他们。
而“君要臣死”,自古以来都需要“合情合理”的理由。
以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和韩信之死一样,雍正给出的年羹尧之死的理由,大抵可以浓缩为一个字“骄”。而真正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便是如韩信一般“功高盖主”的功绩了,各位觉得呢?
当然,以上也是颜小二的个人分析和看法,仅供参考,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讨论。
参考资料:《清史稿》、《论年羹尧之死》、《史记》等。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39
你以为年羹尧不想反抗吗?作为西北统兵大将,连年征战,年羹尧杀人如麻心狠手辣,绝不是逆来顺受甘心受戮之人,当雍正不信任他,准备收拾他时,已经提前布好局,年羹尧根本无力反抗,或者说反抗面临后果更悲惨,他在权衡利弊之后,才把兵权交给岳钟琪,选择遵旨回京。
康熙皇帝驾崩,胤禛即位称雍正帝,年羹尧被任命为西北大将军,总督陕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所有军政事务,他在那里一手遮天大权独揽,甚至当地巡抚任命都要他点头同意。
虽然远在西北用兵,但雍正准许他参与朝政,甚至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对于全*事都有发言权。汉人有此待遇,受皇帝如此信赖,这在大清朝非常罕见,可以说,雍正皇帝为了打赢西北这一战,给了年羹尧极高荣誉。
生性多疑的雍正皇帝开始慢慢对年羹尧失去信任,首先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皇帝掌握了大军粮草供应,手段和当年如出一辙,这一点非常厉害,即使年羹尧想造反,雍正一道圣旨,断了粮草供应,30万大军就会饿死。
后来雍正又将年羹尧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基本上已将年羹尧狐朋狗友全都分开。不但如此,年羹尧手下第一大将岳钟琪接到雍正密令,到这个时候,即使年羹尧有异心,手下兵将也不会跟着他造反。
所有部署全部完毕之后,雍正下旨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位,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一向自信满满的年羹尧此时傻眼了。
当走到半路上,雍正又下了一道圣旨,让他直接到杭州担任将军,没几天又降为一个看门小吏,两个月后,年大将军*自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0
在古代历史上,君臣关系,始终是一个困扰着皇帝大臣双方的问题,双方就算在亲密无间,因为皇权也很难不引发猜忌,而在清朝期间,如果雍正和年羹尧不彻底闹僵,他们的友谊,或许会成为一段佳话。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主以重托,多次出兵西部,平定叛乱,到了1721年,年羹尧已经是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
康熙六十一年,年羹尧回到了京城,和抚远大将军延信一起掌管军务,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年羹尧是为数不多支持雍正的人,位高权重的他,对于雍正登上皇位,更是有着极大的贡献,而雍正上位后,年羹尧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位极人臣,无人能够出其左右。
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态度,我们看几个例子便知道,首先年羹尧在西部的一切问题上,都是大权独揽,还经过雍正认同,直接参与朝政。
雍正在委任人员方面,多次咨询年羹尧意见,要求他“据实情奏来,朕依尔所请敕行”。雍正在猪皮中如此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如今看来两个大男人之间有些肉麻,但是正因为此这才召年羹尧回京,并且成为了总理事务大臣。除此之外,雍正还在几次问张治中,将年羹尧写作是自己“恩人”,这显然有损他天子威仪,雍正却不管不顾,他加封年羹尧为太保,一等公,还公开下令:“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雍正写这道圣旨的时候,是1723年,然而仅仅过了3年的时间,雍正就列大罪十二条,赐年羹尧自尽,如此速度,让他人叹为观止。事实上,这和年羹尧本人的志得意满离不开关系,除此之外,不少人,也开始依附于年羹尧的势力,结党营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能够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雍正也是杀伐果决的人,对于年羹尧能痛下杀手,也就不出意外了。
但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在雍正杀他的时候,年羹尧依然是30万重兵在手,为何甘愿束手就擒,而不是起兵反抗呢?就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在清朝中前期,除去年羹尧之外,还没有哪个汉人*,能够受到如此重用,年在当时清廷的影响力,已经不亚于清末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但是曾李二人能相安无事,而年羹尧却不行,原因也有三点。
第一点,年羹尧过于骄纵,以至于根本不察言观色,在他人生当中最后一段时期,雍正对他的态度,已经是明显有了警告的态度,1725年,年羹尧回京述职的时候,雍正就送了一段这样话给他:““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结果年羹尧依然是我行我素,史*载,他在雍正面前,行为同样是放肆无比,“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第二点,雍正动手的时候,年羹尧并没有反应过来,他先是更换了西川和陕西的*,同时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对此年羹尧依然认为这是正常的变动,在他看来,雍正根本不敢对德高望重的自己出手。然而等到雍正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而最后一点,年羹尧师出无名,雍正作为一名有才华的皇帝,民心兵心全在他的那一边,相反年羹尧任职期间的骄纵,已经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而且年羹尧的家眷,也都是在京城,如果他造反,这些人必定小命不保,最终也就选择了听天由命,此时的他,依然认为雍正不会拿自己怎样,最多也就是革职查办,然而雍正对自己的兄弟,同样能毫不留情的下狠手,怎么会放过年羹尧呢?一代康雍名将,在监狱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0
因为年羹尧即使有三十万大军还是抵抗不了朝廷,所以只能够束手就擒,反抗也无济于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41
因为年羹尧心高气傲,但是从没想过造反,如果年羹尧反抗的话,下场只会更惨,年氏一族会受到更大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