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2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51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
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比如心理学家彭凯平等人研究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对两起谋杀事件的归因,就发现中国人倾向于把事件归于周围的环境,而美国人则认为是凶手本人的特征造成的结果。
可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关于东西方思维差异的分析。通过对五百多名中国人思维方式评定结果的因素分析,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衡量:①变化性: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②矛盾性:世界并不是精确和清晰的,而是充满着矛盾的统一体;③折衷性: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做极端的事情;5联系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脱离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⑤和谐性:客观事物只有与其它事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意义。至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维度,我们和国外的合作者正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不过有许多实证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西方人的思维特征符合上述的分析。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的观点。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尼斯比特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东西方思维的产生渊源和特性。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最后,从生态背景上讲,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这两种思维系统的维持和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二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思维系统引领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强化着思维系统。这一观点在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尼斯比特认为人类的认知并不是处处相同的,亚洲人的思维特性和西方人的思维特性截然不同。
尼斯比特的“思维地缘学”为我们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个选择,但是这种理解只是一种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两种文化对人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思维方式研究可以回答一些我们以前难以回答的问题。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尼德汉姆就注意到,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场”、“远程作用力”等概念,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但为什么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心理学家把这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叫做“尼德汉姆难题”。很显然,如果考虑到东西方人的思维特性,这种矛盾并不难理解:西方人强调个体性的作用,在处理客体时,他们会把一个客体从它所处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而忽略它所处的环境的作用。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都需要对作用力的分解。西方人善于分解和分析,所以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尼斯比特关于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理论也为文化多元性的理论提供了支持。任何一种文化都来自于某种传统,文化可以互相影响,但一种文化永远不可能代替另一种文化。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发展。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从对比中认识我们自身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也应该为继承和创造良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服务。相信随着心理学和其它诸多学科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必将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实践上讲,研究思维方式对东西文化的交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对双方的有效沟通都显得极为重要。只有认识到这种思维差异,并且以此去指导行为,才能够使双方的交往更有效。我们相信,随着心理学对思维方式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对文化影响机制问题的认识也必将越来越深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51
中国哲学的未来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
哲学这个词中国过去没有,在1903年以前都没有,但关于哲学的问题是有的。我们现在的教科书里面讲的大都是近代西方的哲学及标准,意思说哲学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定义对西方哲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中国哲学来说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写这部书是究天人之际,就是探求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一条恰恰是中国哲学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古希腊有“爱智”,“智”包括很广,社会、*、自然、还有哲学都属于“智”。后来希腊的哲学思想就提出做学问没有什么目的,而是要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这是研究人的问题。提出人要认识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什么这样说呢?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认识自然的问题,人的进步也是从认识自然开始的。人的衣食足了以后,他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哲学总是从先解决温饱以后才发生的。所以当人开始认识自己的时候,是很大的进步。
哲学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要有一定文化的基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且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对世界文化宝库有所贡献。比如诗歌、舞蹈、饮食、服装,这些都包含有文化内容。但是哲学不同,哲学是抽象思维,不是认识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它是要抽象到涵盖面更广的领域和范围。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独特文化,但不能说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没有文字的民族就没有哲学,这是哲学的抽象意义决定的。过去我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发现那里的人们对好坏、大小这样的概念可以理解,但是对“仁、义、礼、智”这个程度的概念就很难理解了。哲学有更高的抽象思维,比一般的科学还要更抽象一些。西方有的学说认为哲学是一个高入云霄的概念,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哲学都要解决一个问题,这是它的任务。哲学究天人之际,将自然、社会、人生都包括在里面,它又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问题的,但任何问题如果缺少了哲学的指导,就会出问题。哲学有一种看不见的用处,就是中国人说的无用之用。哲学能盖工厂、盖房子吗?都不行。但哲学与社会活动、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需要是分不开的,如果哲学脱离社会和现实生活,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这样的哲学就没有尽到它的责任,就不够格。我看到中国人对哲学的定义范围与西方近代不同。宋朝的哲学家张载说一个读书人的任务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最高的目的,这个目的就中国的哲学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很多哲学家、很多种中国哲学史也提出这个定义,在西方看来这个是哲学问题吗?为万世开太平是*家的事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宗教的事情,他们总是觉得不一样。
在西方,中世纪的时候,哲学和神学没有分开,一切的学问都属于神学,哲学是神学的奴婢,神学统管哲学,哲学比神学低一层。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各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自然科学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哲学也分美学、伦理学、认识论、价值论、方*等等。中国的哲学为什么没有分那么细呢?因为西方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逐渐发达,使用的机器也越来越多,手工业开始发展,开始有手工业的工厂,劳动者集中,分工细致,这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分散,哲学与宗教就分开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维持时间特别长,但资本主义兴起比西方迟,缺少西方的“越分越细”的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哲学一开始就宏观地看思想的发展和存在。
中国哲学讲综合,西方哲学讲分析,这种说法不算错。但是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就是西方哲学的分析也是跟现代的科学分类和科学发展分不开的,中国缺少了这一段历史,因此它讲“分”就讲得少,而且分类不像西方这么细,这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造成的,不是说生来就是这样的。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时代就相当中国的孔孟时代,人类认识自己都大致有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的哲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始终跟宗教密切结合。西方有一个*和宗教分离的过程,教权、政权这两者是对立有矛盾的,教权的地位比政权高,实际控制的地位和影响比较大。拿破仑在欧洲是英雄,他当皇帝要教皇给他加冕,皇帝地位才合法,政权和教权是分离的。中国政权和教权从秦汉以后一直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的*和宗教也是结合在一起的,皇帝是天子,天子是上帝的儿子,是宗教的名称。在外国天子是耶稣,国王不是天子。中国的政权巩固也跟这个制度有关系。十世纪以后教育制度上,《四书》代替了《五经》,成为全国通用教材,任用*必须经过《四书》的考试,官吏同时具有教职人员的身份,*统治就更稳定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的好处就是内部没有战争,它的弊病也就是出在这里,那时中国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只有中国是最好、最强的,所以在这期间中国的哲学发展有一段停滞时期。当时老百姓的要求和权利也就没有机会表达,人们的痛苦也就没有机会改变。这时中国是靠圣人、圣君来治理国家的,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哲学发展,哲学要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阶段地解决新问题才能发展。但在中国古代,你只能照古代圣人说的去做,不能改变,甚至有怀疑圣人的教训都是有罪的。比如说孝,就不能问为什么要孝,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罪,因为孝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像西方的教徒问为什么要信上帝,有这样的怀疑就是犯罪。
可是科学是不断在发展的,政教不分、长期统治,这个流弊越来越明显——考试内容、教学内容陈旧,人们不接受新生事物,自我封闭。从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旧的哲学思想不那么灵了,从西方传来的新思想被人们广泛地接受。新思想的传播有一个特点,从南往北产生影响。天平天国起义是从广西开始的,康有为、梁启超是广东人,接下来的是孙中山也是广东的,*改组是从广东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从广东开始。思想的进步必然要交流,广东是一个对外交流的大门,而此时的中国北方相对锢蔽保守。近代以后,思想上南方比北方的影响大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哲学发展阶段,可以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导源期。这个阶段提出了好多问题:人类责任、人类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来了。导源时期哲学家们对人和天(包括人对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哲学家说天是不可抗拒的,是最高的命令者;也有的哲学家说人可以胜天。还有人性问题的争论,有的说人性善,有的说人性恶。这些争论都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代表人物就是孔、孟、老、庄,孔孟算一个大的流派,老庄算又一个大的流派。孔孟更多是从*和统治阶层方面考论问题,怎么样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老庄注重自然,主张*少干涉个人,希望个人的思想、行动自由多一些。后来有很多“家”,基本上从这两个主流派生出来的。我有文章讲过,孔孟是代表从*管理者的立场观察世界,提出方案;老庄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怎么样能过得自由一点,不受到*过多的干涉。后来孔孟代表在朝的方面多一些,老庄代表在野方面多一些。过去中国的知识分子,同样一个人在朝的时候就讲孔孟,被贬官到了外地或者不当官退休了就讲老庄,同时具有这两种思想,像苏东坡、白居易,也在过朝、也在过野。他们既崇孔孟,也崇老庄。
进一步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哲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奠基期。奠基期是从秦汉开始的,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分立,诸侯国家很多,武王伐纣的时候有800多个国家参加,到了春秋只有几十个国家,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七个大国,国家之间最后兼并成一个国家——秦。秦朝统治时间很短,继起的汉朝继起,统治时间长一些。
这个时期中国成为了多民族统一大国,这是顺应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因为在战国时期,没有一年不打仗,老百姓不得安宁,战胜的也有损失,战败的损失更大。当时百家争鸣,许多学派提出不同主张。归纳一下这些不同的主张,他们都关心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治天下。当时的天下不是指现在的世界,是指国家,如何把国家治好、管理好。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他们都是在讲自己治理天下的主张,有一些主张强硬一点,有一些主张缓和一点,不过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统一,诸子百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趋势。
统一以后对哲学有新的要求。秦汉统一非同寻常,因为国土面积太大了,南方从长江流域延伸到珠江领域,北方是黄河领域,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实行有效管理,怎么把它管好?汉武帝征求把国家治理好的方法,其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应运而生。这种学说认为天跟人是一个整体,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天地,天上(自然)有的,在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人的眼睛代表日月,血脉代表江河,毛发代表草木森林,与天人是相配的。因此人做好事上天会有所反映,人做坏事上天会有所告诫。即使是皇帝,施行的*好,上天就会有祥瑞,施政不好,上天就有灾难。当时也通过这一学说对统治者的作为有所制约。
阴阳五行是基于天人感应说法的一套框架。金木水火土,有互相克制的作用,也有互相辅助的作用。金克木,这是从生活经验提炼出来的,金属的刀子可以砍木头,水可以克火,火可以克金;反过来木可以生火,火可以生土,土可以生木。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作为一个框架,可以推广解释其他现象。比如说中医用阴阳五行的学说来解决治病的问题,人的脾胃属土,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还有朝代的更替也是用五行来说明的。秦朝五行占水,接下来的汉朝就把自己作为土的象征,土可以克水,水来土掩吗。而且颜色也不一样,秦朝上朝以黑色为尊贵,汉朝则以*为尊贵。这个体系从汉朝一直到后来很长的时间解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给现实提供一个框架或说明。今天看来这种说明很粗糙,也不科学,可是在当时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够解答问题,成为一个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被董仲舒建立以后,长期影响着社会,这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当时的现实社会需要这么一个哲学,这个哲学可以解答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这是第二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成熟时期。中国统一以后,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战国时期的弊端没有了,生产可以稳定了,像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河如果发生灾难,可以全国统一治理,外来的侵略可以全国组织力量抵抗。像长城,可以动用全国的力量兴建,这样物质建设、精神建设都取得了跨越。从汉朝开始,国家开始兴办学校,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使人们眼界扩大了。但是从秦汉到宋朝,威胁统治的问题不是出自下层的老百姓,而是出自上层统治者之间,不断发生宫廷政变,这时还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统治制度和体系。从宋朝开始,哲学需要进一步为巩固*政权服务,所以对人类社会的地位、国家的职能考虑得更多、更周到。比如说《四书》、《五经》中,《四书》比《五经》的内容浓缩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加起来不到3万字。这就说明我们的哲学慢慢自《五经》集中到《四书》。
《四书》中的《大学》特别强调教育的三个主要原则,一个是明德,一个是新民、一个是止于至善。完善你的人格,造就一个完整的人。有八个详细的条目,从格物开始,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心的修养,推广开以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部到外部,使整个社会有一个框架。《大学》给从天子到老百姓都摆正了地位,制定一个制度,这个变化是宋以前没有的。从宋以后,《大学》从上到下的中心思想,一个是忠,一个是孝,这两个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如果你不忠不孝,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身之地。客观上这是适合于封建社会的要求,能稳定封建社会的秩序。忠孝两个观念是中国社会自秦汉以后一路强调下来的,这两个关系轻重有点变化。在汉魏以前,孝比忠的地位更重要一些。管仲参加战斗时经常打败仗,不是他没有勇气,而是家里有老母要照顾,不能拼死一战。可见那个时候,忠与孝相比,孝更重要。后来忠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当忠孝产生矛盾的时候,孝必须让位于忠。这也说明国家越来越集权。在汉唐的时候,君臣是坐而论道,都是坐着讨论问题。到了宋朝,宰相以下包括宰相没有坐着的。朱熹当过皇帝的老师,他老是发议论,皇帝不喜欢他,给他写了一个客气的指示,说你年纪大了,讲课也很辛苦,你以后就别来了,就辞退他了。到了明清以后,君臣会面时站着都不行了,臣要跪着,跪着就不是讨论了,就是听命令。所以君权更集中,哲学进入了最后的停滞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比较统一,综合国力比较强,可是从明朝中叶以后,科学已经开始停滞不前,以前中国的科学是世界领先的,宋以后就开始停滞了,到明以后天文历法日食月食都算不准了,西方的科技开始超过了我们,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了。
三、中国哲学的未来
将来中国哲学的前途与中国的国家命运是合在一起的,因为中国哲学始终离不开实际,离不开社会问题,哲学必须结合实际。马克思没有说讲哲学原理,他的《资本论》就体现了哲学,具体地分析,实事求是地来说明一个社会,他不会回避问题。哲学网出品zhexue.com.cn
我认为现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就是我们正在吸收各种的文化,总结自己的文化,来展望将来,创造未来。将来我们要寻找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应该是吸收世界所有的先进的文化融合成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现在它正在形成中,还很不成熟。因为第一,中国自己的哲学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有几千年的哲学没有整理透。有一些哲学家个人的著作里面写出自己的看法,真正讲到一个哲学应该是有生命的,有很多人接受它,很多人支持它、了解它,这样的哲学寿命就长,一个哲学家的书可以成为畅销书,但是不能指导社会。中国现在首先要积累资料,这是第一步,有了完备的资料下结论可以放心,中国自己正在做。外国情况怎么样?我们比中国哲学知道得更少,因为留学生到外国去要看当时流行的思潮,是什么思潮才带回来什么样的思潮,这是照搬。我们也照搬过不少,但是都是不成功的。哲学不是靠照搬,而是要靠实践的考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过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也是走越分越细的道路。当初哲学从宗教分离出去,还包括一部分宗教功能,试图解决人生归宿,终极精神安慰等人人都会遇到的困惑。还有一些社会不平等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等问题,都曾要求哲学来答复,解释。人生终极精神追求由宗教去解决,心理不平衡由心理学分担。本来与生活十分贴近的学问(哲学)都逐渐脱离生活,陷入到概念分析、语言分析的狭窄地带。
中国哲学本来离中世纪哲学不太远,它一直干预生活,在古代曾起过重要作用。进入近代社会后,由于没有洗尽封建残余影响,个人的权利不被重视,合理的物质要求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轻视科学技术,以贫困为荣,以生活富裕为精神堕落的诱因,把农村田园贫困生活当成净化思想的课堂,把城市现代文化看成罪恶的渊薮。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哲学思想一度与现代社会背道而驰,对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没有克服的信心,缺少对应的办法。对封建社会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流弊不予重视,这种精神状态根本缺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勇气。
中国哲学的前景无限广阔。因为我们有前人没有遇到的机遇,有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文化遗产早已存在,只是过去没有科学地对待它,有时捧到天一样高,不敢触动它一根毫毛;有时贬斥得一无是处。这两种偏向,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切身经历。文化有继承性,不能白手起家,传统文化是抛不掉、打不烂的。“文化大*”中曾捣毁曲阜孔庙,这种疯狂行为恰恰是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封建迷信的泛滥。中国哲学的封建主义的深层次的问题清理得不够,我们责无旁贷。
世界各种思潮一齐涌来,我们对它们要鉴别取舍,还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为了鉴别取舍,要提高我们的文化识别本领,才不致上当受害。有的人到外国取经,取经者正赶上某种学说流行,取回的未必是真经。即使是真经,他们用得上,拿来是否对我们适用,还要通过实践检验。“五四”以后,我们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可贵的教材。
西方哲学发展,由浑沦到分析,又由分析到综合,看来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致轮廓。对中国哲学来说,我们不能安于自己的浑沦、综合,认为比西方的分析更高明,这是一种误解。有人讲今天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法《易经》早已讲过了;火箭发射原理宋代早已发明,只是西方火箭飞得更高而已。这是极端无知的说法。从原始浑沦的统一,经过近代科学分析的洗礼,再进行综合,这个否定之否定(黑格尔说的正—反—合)的认识步骤必不可少。融会中西,经过新的否定之否定的必由之路,从宗教分离出来的哲学,今天要以崭新面貌,接过当年宗教负担的职能,化解人们心理精神负担,解答人生的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问题。未来的哲学要干预生活,深入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性的优点、特点得到充分陶养,全面发展。哲学要解决人类最自由的追求,最大的精神安适。人类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问题。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对待一切发生的疑难问题,如果不图侥幸,不靠神仙皇帝,那只有靠哲学,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我相信,到了大同社会,国家机构自然消亡后,哲学还要继续存在发展。
哲学的使命是指导整个人类怎么生活,不是指导哪一个人,使整个社会,整个人群受益,不是哪一部分人受益。过去董仲舒指导汉朝四百多年,现在我们的哲学应该有更长久的效益。未来是酝酿和准备阶段,我们正在转型之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把转型期的工作做好。
问答
提问:任老您好!您在一些著作中提到中国的儒学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儒教有它的信仰,忠、孝,讲三纲,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有这样的儒教形式。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种儒教的信仰发生质疑,您认为现在儒教是否还是中国环境中的一种宗教形式?
任继愈:在辛亥*以后,消灭了帝制,废除了皇帝,没有“教皇”,儒教组织就不存在了,为“教皇”服务的各种机构都不在了。儒教这种教虽然没有了,但是它的思想影响还是有的,不过这种思想是封建社会时候的思想,在那个时候才有效。现在是新社会了,它的情况又变了。比如孝,它是对父母的服从和尊敬。过去的孝是一面的任务,是子女对父母要感恩、要图报。那父母对子女有没有责任?这是一点。再一个是社会和家庭变了,过去一个家长为什么有权威呢?因为一家人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分配由家长管。可现在父亲和儿子可能生活在两个地方,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见面都很困难,而且独生子女多了以后,过一个团圆年都成问题,这些都是新的问题。人对父母哪有不尊重不爱护的,可是现在社会生活变了以后,就影响了孝的实际操作,衡量标准也会有所改变。
孝还有一个副作用,家族观念和孝是连在一起的。我在农村也待过,一个村选支部*,比如一个村叫王家庄,如果姓王的不当*,换一个少数姓的人当,大家就不支持他。孝在今天的社会上应该是一种心理秩序的建立。美国人不讲孝,可是美国也有“孝”,它的孝是倒过来用的。父母对子女很关心,有义务,有法律保护,有社会*支持。父母如果打骂子女,轻则受罚,重则承担法律责任。子女对父母也很好,对父母有义务。我们提倡敬老,他们提倡爱幼,这也是一种孝。忠也是一样,看你忠是怎么个忠法,如果是盲目服从的忠,就是文化大*要求的那种忠,那个忠是封建的东西。传统美德都有,都应该保持,可是怎么样使一个新的理解,新的解释可行,有可操作性,有社会等一系列其他的问题。
提问:任老您好,请问您对易经预测和阴阳五行的算卦怎么看?
任继愈:讲一点科学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科学发展得很了不起了,可以向太空发展了。可是我们的科学有一个缺点,中国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他们把数理化当做科学,社会、文学、艺术不叫做科学,其实这是人文科学,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科学。现在外国人文科学发展的很少,现在我们看柏拉图、庄子、《论语》没有觉得很过时,为什么?就说明现在我们进步不大,没有像自然科学、太空、地下研究得那么深那么远。现在我们变成一条自然科学腿长,一条社会科学腿短。科学是一个整体,绝不光是自然科学,只会向自然索取已经遭到了报应,气侯异常,未尝不跟这个有关系,因为破坏了平衡,这也是一个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如果缺了这一条腿的话,科学就不完整,这也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和加强认识的。
提问:《四书》、《五经》的利大还是弊大?
任继愈:至于《四书》、《五经》的利大还是弊大,当时社会上不接受,有时当时是利,后来成为害。应该是不断与时俱进,这是从历史地看它,比较公平一点。
提问:中国哲学未来怎么样发展和指导人类社会发展?
任继愈:哲学不是强迫你信,你认为它好你就相信它,你认为它不好就不相信它,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哲学不能强迫。
提问:能否对中国历史系的大学新生提出几点阅读建议。
任继愈:我觉得中国不光是大学新生,现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科书或者历史知识讲得太少,不够。美国的历史讲一年就够了,因为美国总共才200多年历史,我们五千年也放在一年里面讲根本讲不完。而且我们中国有很多英雄人物,有克服困难的,有追求真理的,有创造发明的,有抵抗侵略的,有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值得讲一讲,小学中学以讲故事为主,大学讲规律,这样对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有好处。
提问:您认为哲学和宗教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任继愈:中国哲学跟宗教是分不开的,所以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政教高度统一,它的作用就是导致了*的高度稳定,但是也*了事物的新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有好几次机会都被打下去了,比如说修铁路,原来的路线经过曲阜,因为曲阜有孔子的坟墓在那里,所以拐了一个弯,现在曲阜人后悔了,这是当时的迷信,影响历史的发展。
提问:您觉得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有哪些呢?
任继愈:哲学的指导有明显作用,首先是无用之用。可是它给人的好处是很多。现在我们简单地说,哲学从周易开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发展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走到极限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我看这个还是有它的道理的。还有一个全局观,这个很重要,看问题是全局着眼,不只看局部,这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说我们一个现实项目,有可行性论证。我想可行性论证并不是错误的,也不能说它是假的,数据也不能说是假的,可是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你看问题正面要看,反面也要看。还要有一个不可行性论证才全面。我记得白洋淀的围湖造田做了一个可行性论证,围湖以后产生多少稻米,第二年见效不是假的,可是对大环境和气侯的破坏就没提到。哲学告诉我们要全面看。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近30年,我们的领导人都不是经济学家,都不是搞经济的,为什么能够提出这种发展方向呢?我们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全局来看,我们有*的*,*的*很起作用,《管子》就提出*要起调剂的作用,完全交给市场是不行的。而且市场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没有合理的法规保护,任凭市场操作,结果会是劣货淘汰优货,假的淘汰真的,现在市场经济已经影响到我们学术界,假学问挤真学问,完全是靠交给市场一定糟糕,所以*要*引导。
结束语
听众朋友,非常感谢任先生的精彩演讲,感谢听众朋友的热情参与,任先生在讲课中告诉我们,有着深厚思想、文化根基的中国哲学在绵延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精神和独特传统,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敢于生活、深入生活,对社会进步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的中国哲学一定是在吸取现代学问,吸收人类一切精神成果和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强大思想体系,这个体系足以反映现代化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成果。我们身后是5000年的厚重历史,过往先贤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辉煌,让我们遵照任先生的教诲,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民族,历史正号召我们前进,我们绝不会辜负这个难得的机遇,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资料:http://www.zhexue.com.cn/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51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论题,一篇论文是很难表述得深入而全面的。建议你选择一个比较具体的切入点进行论述。给你找了一篇中西文化中“龙”论文,供你参考。
中西文化中龙的意义比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西方的龙(dragon)的意义的剖析,揭示出当代西方对龙的意义理解的一个误区——龙性为恶是*教统治后才在人们思维中形成的固有模式,并进而通过与中国的龙进行意义比较,得出龙的形象源自于祖先们的共同记忆的结论。
[关键词]:龙 神兽 求雨 文化内涵 提丰 派松 卡德摩斯 *教 撒旦 圣乔治 贝奥武甫 埃达 认知因子 集体无意识 原始记忆
由于字数*,全文请参考: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6695443.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52
论,如何用东西方文化和哲学找到一篇论文.
试论:基本上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