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2:50
(丁家宜、张恩汉)
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别名米仁、六谷子、苡米、薏苡仁、药玉米等。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早在周代以前即有栽培,据闻一多先生等人考证《诗经·周南上》“采采芣苜中”的芣苢即为现代薏苡。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薏苡仁,甘、微寒……,久服轻身益气。”以后历代各家本草均有记载。可见薏苡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省均有零星种植。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福建等省,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较大的栽培面积。近年来,由于药用数量增大,食品开发利用以及出口需要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去余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其中含有薏苡脂、薏苡素、薏苡醇、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成分。总脂肪酸可达7%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6%左右,另外尚含18种氨基酸,其中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高。维生素类中除含有维生素B以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E。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白带、湿痹、关节疼痛、肠痈、肺瘘等症。尚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癌症以及多发性疣。薏苡种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可做成粥、饭、各种面食供人们食用。尤对老弱病者更为适宜。久服可促使皮肤润滑光泽,防治皮肤干燥和鱼鳞状皮肤发生。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1.5m,茎直立粗壮,有10—12节,节间中空,基部节上生根。叶互生,呈纵列排列;叶鞘光滑,与叶片间具白色薄膜状的叶舌,叶片长披针形,长10—40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稍鞘状包茎,中脉明显。总状花序,由上部叶鞘内成束腋生,小穗单性;花序上部为雄花穗,每节上有2—3个小穗,上有两个雄小花,雄花有雄蕊3枚(雌蕊在发育过程中退化);花序下部为雌花穗,包藏在骨质总苞中,常2—3小穗生于一节,雌花穗有3个雌小花,其中一花发育,子房有两个红色柱头,伸出包鞘之外,基部有退化雄蕊3。颖果成熟时,外面的总苞坚硬,呈椭圆形。种皮红色或淡*,种仁卵形,长约6mm,直径为4—5mm,背面为椭圆形,腹面*有沟,内部胚和胚乳为白色、糯性,有粘牙之感(图15—75)。
图15—75 薏苡形态图
1.植株 2.雌小穗 3.二退化雌小穗 4.第二颖(♀) 5.第一外稃 6.第二外稃(♀) 7.第二内稃(♀) 8.雌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湿生习性
薏苡外形与玉米、高粱相近,历来农艺上把它划为旱地作物,生产上亦习惯以旱地栽培。作者经多年研究观察到土壤水分对其产量影响甚大,进而观察到其叶脉、叶鞘、茎、根中有大量通气组织存在,其解剖结构与沼泽植物水稻十分相似。淹水试验证明,薏苡植株在抽穗扬花期中可在长时间浅水层中生长发育,根系仍保持为白色,根系发育较好,根/冠比值大,特别是近地表根数增多,对水肥吸收较为有利,以致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提高。在苏南昆山县和苏北宿迁县等地推广类似于水稻的干湿相间的湿生栽培法,春播薏苡一般亩产均在400kg左右,比旱地栽培提高2倍以上。日本学者小林甲喜等人也曾报道日本自亨保年间(公元1716—1735年)从中国引种以来,一直在旱地栽培,产量较低,近年来在潮湿的水稻土上栽培,特别在抽穗扬花期给以浅水层,可以获得显著增产。
据此,我们认为薏苡不是旱田作物而是沼泽性作物,从生态学角度而言它不是中生性植物而是湿生性植物,其栽培方法应跳出历来认为是旱地栽培的范畴,而采用湿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二)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现以江苏地产薏苡地方种在南京春播为例,将其植株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列于表15—54。
表15—54 薏苡结实器官分化形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1976)
薏苡一生中有16张叶片、11节茎节(不包括分枝叶片和茎节)。历时129天左右,按物候期可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1.苗期(4月25日至6月4日)
历时40天。叶龄为1—8,此期生长点呈半圆形,不断分化出叶原基,并在基部发一级、二级分蘖。如采用育苗移栽的技术,在此期的后期比较适宜。此期属营养生长期,决定田间的基本苗和有效分蘖数。
2.拔节期(6月5日至21日)
历时16天。此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时期,叶龄8—10.5,节间伸长9节,苗高40cm,主茎顶部生长点经历了枝梗、小穗、小花分化各个时期。此期决定有效茎(主茎和分蘖)上分枝数的多少。薏苡是分枝性极强的作物,分枝多少直接影响结实数。
3.孕穗期(6月22日至30日)
历时8天。此期以生殖生长为主。叶龄变化十分迅速,平均2天增加1叶,各叶相继外露(叶龄为14.5),形成喇叭口状,茎秆变粗。主茎顶花序进入性器官分化,历经花药花粉母细胞形成、减数*和花粉形成等阶段。其它分枝和分蘖茎上也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平均每天要增加20个花序。此期是水肥需要的临界期,抓住良机,加强水肥管理是促使多分化花序、提高结实率、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
4.抽穗灌浆期(7月1日至9月3日)
历时64天。因为薏苡是分枝性极强的植物,很难把抽穗和灌浆分开。抽穗可以从主茎第16叶抽出时算起,一个茎上要经历一个月以上才能基本抽齐(图15—76、图15—77、图15—78),每个有效茎平均可抽100—120个花序,每个花序也仅能结一粒种子(少数有2—3粒)。抽出的花序都经授粉、结实灌浆阶段。此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分枝还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由于已受精的子实形成了营养物质最终贮藏的“库”,造成部分已分化的花序败育,不能正常抽出。即使抽出后也有部分不能正常结实。此期在产量上主要决定实粒数和千粒重。此期是决定高产稳产的第二个关键时期。甶此可见,薏苡一生中不同时期决定产量的因素是不同的。计算产量因素的公式是:
图15—76 主茎抽穗后逐日抽出组合数
图15—78 薏苡不同生育期结实分化数量
经济产量(kg/亩)=总茎数×单株结实数×千粒重/1000×1000
图15—77 薏苡结实器官分化阶段
三、栽培技术
(一)品种
薏苡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在长期栽培中已形成地方栽培品种,如四川白壳薏苡、辽宁省易于加工脱壳的薄壳早熟薏苡,广西有糯性强的薏苡品系等。今后应搜集各地的品种资源,进行人工育种。育种中应着重选择植株矮壮、分枝多、结实率高、成熟比较整齐、米质糯性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等优良性状。
在南、北异地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温度和光照时间)和其生育期长短。因为薏苡一般为秋熟作物(短日照类型),如盲目从南方引种,有可能造成减产或无收的结果。
(二)选地整地
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薏苡对盐碱地、沼泽地的盐害和潮湿的耐受性较强,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薏苡生产是可行的。也可选择湖畔、河道和灌渠两侧等零星土地种植。过干的山地和沙丘如没有灌水条件的土地是不太适宜的。整地无特殊要求,土地经一般耕耙后,每隔2m左右开一条沟(20—30cm深),作为灌排渠道。
(三)施肥
薏苡是需肥量较大、耐肥性较强的作物。施肥方法和数量随各地的施肥水平和习惯决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肥
用土杂肥2000—3000kg/亩作为基肥,如每亩能加入100—150kg鸡、鸭干粪和100kg饼肥、15kg过磷酸钙则更好。
2.追肥
一般分三次。
(1)苗肥
在叶龄为6—8时每亩追施硫酸铵10kg左右,常结合除草、培土进行。
(2)穗肥
在叶龄为10—11时,一般每亩要追施10—15kg硫酸铵和15kg过磷酸钙、10kg钾肥(硫酸钾或氯化钾)。结合田间植株最后一次培土和灌水前准备。此期每公斤氯化铵可增产15kg左右薏苡种子,而在苗期和成熟期只能增产3—4kg。可见此期施肥对增加产量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3)粒肥
在基本齐穗之后,为了促进粒重,防止植株早衰,可每亩追施10kg硫酸铵。如能结合治虫喷药给以根外追肥(磷、钾肥,浓度为2%左右),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亦有显著效果。
(四)田间管理
薏苡栽培可分以下两种方式:
1.育苗移栽
此法具有节约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管理等特点,近年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证明,可以在夏收的基础上获得薏苡高产。具体做法如下:
(1)苗床制作
可采用类似水稻的旱育秧和湿润育秧苗床的制作方法,做1—2m宽、高10—15cm的苗床,早春播种还可做成塑料薄膜苗床,以防春寒,促使早发快长。
(2)苗床管理
播种期以移栽期决定,一般控制在移栽前40天左右下种。播种量每亩35kg左右,1亩秧田可耕15亩左右。种子处理见后。播种后,稍加细土覆盖2—3cm左右。保持苗床湿润。3—4叶时可追肥一次(亩施硫酸铵或尿素5kg)作为提苗肥,促使苗粗苗壮、早分蘖。叶龄为7—8叶时重施追肥(尿素每亩10kg),作为移栽前的出嫁肥。
(3)移栽
以旱地方式整地,按行距30—35cm开沟,依株距10—15cm定株移栽一株,以带土秧苗为好,覆土、压紧,并在田间灌水,约一周后即可成活、返青。
2.旱直播
在旱地上依照预定的株行距进行直接播种,这种方式对大面积机械化作业来讲是十分方便的。它又可分春播和夏播两种:春播即在早春4月中、下旬(长江流域)在冬闲地和绿肥田中播种,其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夏播则是在油菜或大、小麦收获以后再予播种,因生育期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可适当增加密度,一般以行株距20×10cm、播种量为每亩2.5—3.5kg,田间基本苗在2.5万左右为宜。夏播产量在江苏试种每亩可达250—300kg。
3.田间水分管理
根据前述的湿生习性,田间水分管理以湿、干、水、湿、干相间管理为原则。即采用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
4.辅助授粉
薏苡是雌雄同株异穗植物,同一花序中雄小花先成熟,与雌小花不能同步,往往需异株花粉受精。一般靠风媒即可授粉,如能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上午10—12时)使花粉飞扬,对提高结实率有明显效果。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穗病
(Ustilago coicis Bref.)
一般在苗期不易发现,随着植株的生长,在茎、叶部形成瘤状体。穗部被害后肿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包,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病原菌厚垣孢子)。此病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土壤中越冬。开春温湿度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入幼芽,附着植株生长到穗部,进入种子,破坏组织,变成黑穗。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种子处理。60℃温水浸种10—20min,再用布袋包好置于3—5%生石灰水中浸2—3天,或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24—72h,既可防治黑穗病,又有催芽、提高出苗的作用;(3)生长期经常检查,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
2.意苡叶枯病
(Helminthosporium coicis Nishik)
叶和叶鞘,初现*小斑,不断扩大使致叶片枯黄。雨季有利发病。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能力。
3.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Hubner)〕
又名“钻心虫”。一、二龄幼虫钻入幼苗心叶咬食叶肉或中脉,被害心叶展开后可见一排整齐小孔洞,造成枯心苗。穗期幼虫钻入茎内,形成白穗并易被风折断。以老熟幼虫在薏苡、玉米秆内越冬。江南一带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第一代和第三代为害严重。防治方法:(1)4月下旬前处理薏苡、玉米等秸秆,消灭越冬幼虫;(2)薏苡周围种植蕉藕诱杀;(3)做好预测预报,掌握一、二龄幼虫防治,心叶期用50%西维因粉0.5kg,加细土15kg,配成毒土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4)用生物制剂复方Bt乳剂300倍液灌心叶。
此外,还有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的幼虫在生长期或穗期为害,应注意田间检查及时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薏苡的分枝性极强,子实成熟不尽一致。可在田间子粒80%左右成熟变色,即可收割。割下的植株可集中立放3—4天后再予脱粒,这样可以使尚未完全成熟的种子仍可继续灌浆。
脱粒后种子经2—3个晴天晒干,干燥的子实含水量为12%左右,则可入仓贮存。
茎秆可粉碎做饲料加以使用,也可干燥做造纸原料。
干燥后的薏苡子实,其外有较坚硬的总苞,其内又有红色种皮。可用脱壳机械脱去总苞和种皮,则得薏苡仁,出米率约为50%左右。加工时应注意种子是否干透,如已干透,加工机械选择得比较适宜,加工的薏仁比较完整,否则易出碎米。完整的薏苡仁,白色如珍珠,即可做药材和食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