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9: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06
李广田先后出版过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见于报刊的不少篇什,计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融会了“诗的*”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教师中有杨晦,同学中有臧克家、邓广铭。
1929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先读预科二年,后读本科四年,攻读巩,还跟周作人学习日文、自修法文。
1935年秋北大毕业后,他到济南,在一所中学任教。
从李广田最早发表作品的1930年初开始,到离山东开始*的1937年底止,可以算他创作的前期。这个时期,散文结集:《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雀蓑记》虽是1939年出版的,但其中各篇却都是1937年6月以前写作的)。诗结集一本:《汉园集.行云集》,还有一些散见于集外的篇什。
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乡的生活。
总观李广田的前期散文,人题材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乡土文学”。李广田前期作品丰富了“乡土文学”园地。在艺术格调上,李广田的悲剧氛围,人物的悲剧命运,又给李广田前期创作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1934年,他把自己的诗结集为《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合为《汉园集》,交商务印书馆,作为郑振铎编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于1936年出版。
在“汉园三诗人”中,卞之琳的诗淡泊,何其芳的诗绚丽,而李广田的诗则相对地浑厚些。也许因为李广田不刻意求工,更多注意真情流露的缘故。
1941年春,李广田由卞之琳介绍,转至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为时五年之久。这期间,他在中文系教文学概论。他与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等过从甚密,并同为联大学生中影响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冬青社”的导师。他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和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1946年夏秋间,西南联大复员北上,他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
1947年秋,应朱自清邀请,转往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他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着手选编《朱自清选集》和《闻一多选集》。同年,即北平解放前夕,他秘密加入中国*党。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文协(作协前身〕理事。
从1937年全面抗战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是李广田创作的中期。他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计有散文集三本:《圈外》(再版时改名《西行记》)、《回声》和《日边随笔》(此外还有《灌木集》)。短篇小说两本:《欢喜团》和《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论文集六本:《诗的艺术》、《文学枝叶》、《创作论》、《文艺书简》、《论文学教育》和《文学论》(出版于1982年11月,完成于1946年5月)。
中期散文,比较前期,题材更加多样,思想更富战斗性,个人伤感或身边琐事几乎绝迹,社会的时代的印记处处可寻;朴实、自然、真挚、亲切的基本格调未变,但文风却趋于明朗、犀利了。
李广田的散文注重题材、人物的典型性,有时和短篇小说不大容易区别开来。
新中国诞生后,李广田继续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北京调到昆明,在云南大学任副校、校长,一直到1968年去世。这十九年,即李广田的创作后期,恰好与前、中期时间和相等,但论创作数量却远不能相比。这十九年只创作了薄薄的一本诗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见于报刊的散文等。于1957、1958年中,受到当时形势的触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二十多首诗,编成《春城集》出版。这些诗,歌颂了平凡的趔,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现了诗人一贯的朴实、浑厚、真挚、亲切的风格。
《春城集》与《行云集》相比,后来未能居上。思想前进上,艺术上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跃进来,这种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仅李广田一个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总结。
1962年里,李广田又以高昂的情绪,创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几篇散文《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龄人》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是当之无愧的。
“文化大*”中,他坚决抗拒*反*集团煽*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他绝没有屈服。
1968年11月2日夜里,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莲花池内,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几小时,死而不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06
李广田先后出版过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见于报刊的不少篇什,计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融会了“诗的*”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教师中有杨晦,同学中有臧克家、邓广铭。
1929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先读预科二年,后读本科四年,攻读巩,还跟周作人学习日文、自修法文。
1935年秋北大毕业后,他到济南,在一所中学任教。
从李广田最早发表作品的1930年初开始,到离山东开始*的1937年底止,可以算他创作的前期。这个时期,散文结集:《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雀蓑记》虽是1939年出版的,但其中各篇却都是1937年6月以前写作的)。诗结集一本:《汉园集.行云集》,还有一些散见于集外的篇什。
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乡的生活。
总观李广田的前期散文,人题材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乡土文学”。李广田前期作品丰富了“乡土文学”园地。在艺术格调上,李广田的悲剧氛围,人物的悲剧命运,又给李广田前期创作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1934年,他把自己的诗结集为《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合为《汉园集》,交商务印书馆,作为郑振铎编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于1936年出版。
在“汉园三诗人”中,卞之琳的诗淡泊,何其芳的诗绚丽,而李广田的诗则相对地浑厚些。也许因为李广田不刻意求工,更多注意真情流露的缘故。
1941年春,李广田由卞之琳介绍,转至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为时五年之久。这期间,他在中文系教文学概论。他与朱自清、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等过从甚密,并同为联大学生中影响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冬青社”的导师。他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和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1946年夏秋间,西南联大复员北上,他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
1947年秋,应朱自清邀请,转往北平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他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着手选编《朱自清选集》和《闻一多选集》。同年,即北平解放前夕,他秘密加入中国*党。1949年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文协(作协前身〕理事。
从1937年全面抗战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是李广田创作的中期。他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计有散文集三本:《圈外》(再版时改名《西行记》)、《回声》和《日边随笔》(此外还有《灌木集》)。短篇小说两本:《欢喜团》和《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论文集六本:《诗的艺术》、《文学枝叶》、《创作论》、《文艺书简》、《论文学教育》和《文学论》(出版于1982年11月,完成于1946年5月)。
中期散文,比较前期,题材更加多样,思想更富战斗性,个人伤感或身边琐事几乎绝迹,社会的时代的印记处处可寻;朴实、自然、真挚、亲切的基本格调未变,但文风却趋于明朗、犀利了。
李广田的散文注重题材、人物的典型性,有时和短篇小说不大容易区别开来。
新中国诞生后,李广田继续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北京调到昆明,在云南大学任副校、校长,一直到1968年去世。这十九年,即李广田的创作后期,恰好与前、中期时间和相等,但论创作数量却远不能相比。这十九年只创作了薄薄的一本诗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见于报刊的散文等。于1957、1958年中,受到当时形势的触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二十多首诗,编成《春城集》出版。这些诗,歌颂了平凡的趔,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现了诗人一贯的朴实、浑厚、真挚、亲切的风格。
《春城集》与《行云集》相比,后来未能居上。思想前进上,艺术上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跃进来,这种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仅李广田一个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总结。
1962年里,李广田又以高昂的情绪,创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几篇散文《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龄人》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是当之无愧的。
“文化大*”中,他坚决抗拒*反*集团煽*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他绝没有屈服。
1968年11月2日夜里,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莲花池内,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的痕迹,腹中无水……,待人发现时,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几小时,死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