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刺齐王成功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0: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23
一、关于课文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
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2段,进谏的内容。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段,进谏的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需要指出的是,“无可进者”“皆朝于齐”均与史实不符,是作者的有意夸张。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0342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24
选自《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劝齐王纳谏除蔽一事。说明治国之道。全文逻辑性强,试作分析如下。
全文分三个逻辑段。第一逻辑段,写讽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妻、妾、客的恭维话中,悟出了受蔽之因。第二逻辑段,写讽谏的内容:以己事推王事,指出“王之蔽甚矣”。第三逻辑段,写讽谏的结果:齐王纳谏,群臣进谏,各国来朝,齐国强盛。
第一逻辑段。起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联言判断,从身高、体形容貌两方面言邹忌长相美,为下文邹忌与徐公比美张本。
接着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妻言“君美甚”是一个肯定判断,与反问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连用,写妻夸奖邹忌美于徐公。接着用一个肯定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以“齐国”、“美丽”两个概念来*概念“者”,极写徐公美,既为下句“忌不自信”铺垫,又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邹忌与徐公孰美?”这一悬念,引人入胜。再写邹忌问妾、问客,答话均言邹忌美于徐公。至此,邹忌不再是“不自信”了,这里有个推理过程,其逻辑结构是: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所以,徐公不及邹忌美。(省略)
这是一个省略结论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推理,正因为这一推理已在邹忌脑海里形成,所以邹忌就不再是“不自信”了。
接着文章又起一波:徐公来,邹忌视彼视己,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这里有一个省略结论的完全归纳推理,其逻辑结构是:
孰视徐公,自以为不如。
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所以,邹忌不及徐公美。(省略)
这就以“视彼”、“视已”的客观事实对“比美”作了完全归纳推理。这一推理的结论“邹忌不及徐公美”与上一推理省略的结论“徐公不及邹忌美”正好是一对矛盾判断。这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邹忌尊重客观事实,确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用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推理得来的具有或然性的结论“徐公不及邹忌美”就被用完全归纳法得来的可靠结论“邹忌不及徐公美”推翻了。
为什么众口一辞的竟然是虚假的呢?邹忌暮寝而思之,找出了原因。邹忌自言自语说的一番话是一个科学归纳求同法的推理,其逻辑结构是: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美我者,蔽我也。
所以私我者、畏我者、欲有求于我者,皆蔽我也。
邹忌悟出了这一道理,触发了对齐王的讽谏。
第二逻辑段。邹忌入朝讽齐王纳谏:邹忌的讽谏用了类比证明法,其逻辑结构是:
论题:王之蔽甚矣。
论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论证: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而蔽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以,王之蔽甚矣。
邹忌运用类比证明法,以家事比国事,说明广开言路,兼听则明的道理。
第三逻辑段。齐王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令纳谏,又是“善”,又是“乃下令”如此心悦诚服、从善如流,蕴含着齐王的思维过程如下:
若不广开言路,则吾蔽也,
吾不能蔽,
故吾广开言路也。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否定倒推式。齐王纳谏的结果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各国来朝,齐国强盛。
综上所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灵活运用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证明等方法,充满了逻辑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24
呵呵,课堂笔记!!
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25
邹忌见齐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齐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2:25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03425.htm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邹忌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1) 看准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当时齐王的确深受蒙蔽.(2) 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如:先夸奖齐国的强大,把所有的错误归结为众人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不说是国君的过错.(3) 运用委婉的说法.如:他...
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原因: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特点:1、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为什么能说服齐王?
因为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齐威王知错能改,同时齐威王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方法是用借事说理和以事明理的方式。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如下:1、看准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2、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3、运用委婉的说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一是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一位敢于进谏、善于巧谏的爱国志士。二是因为齐威王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可以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从而广开言路,逐渐消除弊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来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一位敢于进谏、善于巧谏的爱国志士.二是因为齐威王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可以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广开言路,逐渐消除弊端.所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更是由小见大,齐王也更容易被蒙蔽视听.其次,讽齐王,并非是讥讽齐王,而是自我讥讽,当他在自我讥讽的时候,齐王做为旁观者而更容易明白邹忌的意思;自我讽刺之后,再用赞美自己的三类人代入到齐王身边的三类人中去,让齐王更容易自省.邹忌自我检讨后再帮齐王代入,渐近而不冒进,手段相当高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求解
一是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一位敢于进谏、善于巧谏的爱国志士。二是因为齐威王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可以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从而广开言路,逐渐消除弊端。所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进谏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为邹忌知己知彼,善于思虑,勇于以忠言规劝,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加上齐威王犯了错误能改正,革除缺陷,改格军事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