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6: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3:02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
江岭: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 、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 被赞誉为天上人间。世界级摄影基地,婺源春季旅游赏花必游 - 首选风景点,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代表。
它位于婺源县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壮丽雄奇;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 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分外温柔可亲。
它是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代表。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上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 作为 “中国最美乡村 田园风光的代表作 “江岭风光” 不仅是世界级摄影基地,更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江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被誉为中国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香港著名的摄影家陈复礼曾以此为主题的作品《天上人间》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并赞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新片《集结号》也曾到此取外景。
江岭的梯田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大有小,长的几十米、短的三五米;宽的三两丈,窄的无法用牛耕犁;大块的梯田也有一亩,小块的梯田不够一条汉子躺下。
婺源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这里以山川灵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贤俊广众而著称。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部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部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物产丰富,有闻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李坑是婺源景点一颗闪亮明珠,昔日的商贾和缙绅们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成为时间的一个纪念,它们是活着的,它们主人的后代在里面生活作息,绵延着人与自然的对视。走进李坑,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李坑之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在文化与生态珠联璧合。走进李坑,但见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
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篁岭用独有的地域风情,向我们讲述一个古老而新奇的故事,编织一个美丽乡村的童话。
婺源桃花源没有北方的硬朗线条,体现出的是圆润和温婉。这里的山村,也不同于北方建筑的红墙红瓦,简洁的平房院落的布局,和棋盘般笔直的街道。在这里,更多的建筑是依水势而成,房屋的整个走向,就是穿村而过溪水的形象。这里的色彩,是高对比度的白色高墙,和屋顶那黑色的瓦。这里的民居的建筑风格是典型徽派建筑,白墙、灰砖、黑瓦,自然古朴,依山傍水,每家每户都是成排连片,各家各户之间是高耸的山墙相隔,山墙有的是阶梯状,有的是呈弓的曲线状,高低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