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的诗评300字左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1: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1:15
首联二句,构思颇具匠心。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及家人,却不言明此意,反其道而行之,转换视角而说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怀,想念自己。“独看”一词,值得玩味。妻子独立月下思己,可见孤单凄苦状,自己沦陷天涯,何尝不是如此?清代章燮曾说:“此诗妙在笔法,首联不说自己见月忆妻,单说妻子见月忆己。”此言中肯。
颔联二句,紧承上句,诗人不从正面说自己看见月亮思念女儿,却言明儿女陪伴母亲望月,只因为年幼,不能理解母亲望月思念父亲的举动。“怜”,是父亲的爱怜,“未解”,侧面反衬妻子的“忆”更突出“独看。”
对颈联二句,做详尽评析。
此两句,是对妻子望月形象的刻画,虚笔大于实情。远在天际的妻子望月,是诗*胆的想象和虚构。妻子形象如何?“香”,是嗅觉,“云鬓”、“玉臂”是视觉,女性典型特征,自有美丽动人之处。在此试问一句:战乱之时,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光彩形象和苦难日子是否自相矛盾?非也!宋代陆游《钗头凤》上阕有:“红酥手,黄藤酒”句,陆游对自己爱恋的表妹唐婉不吝赞美之词,原因何在?除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暗示,还有就是自己最亲近之人才有如此动人之处,才写得如此情真意切。杜甫和妻子几经磨难,更为珍惜夫妻恩情。如此形容也不为过。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中,诗人自我形象如何?“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读来让人心酸,千古诗圣一副破落无助,穷困潦倒的样子。《茅》诗中因生活所迫诗人自我形象不够美好,在《月夜》却不吝笔墨来写妻子的美好,反差极大,为何?诗歌立意主旨不同所致。《茅》诗中全家流离失所,困居西南,诗人还未忘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其状越苦,越能让人同情,愈能衬托诗人忧国忧民情怀。而《月夜》诗歌中,妻子形象越丰满立体,越能反衬突出独守苦状和内心的思情,具有以喜衬悲的艺术效果。而“我”的形象,不着一字,也尽在字里行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湿”和“寒”二字,乃触觉所感,其意味深长。足见妻子在外面望月时间之长,从侧面写出思念的深切之情。
尾联二句,呼应开头及上面内容。上面“独看”,一人所为;此处“双照”,诗人和妻子二人——如若团聚,月光照耀,是一种含泪的幸福啊。这能实现吗?诗人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总览全诗,诗人构思立意新奇,借彼言己。特别强调指出的是,诗歌对妻子美好形象的刻画,颇具艺术的张力,也一改杜甫“沉郁顿挫”风格一些外在沉闷悲哀之老套而特别出彩。表面尽力写妻子而无“我”,“我”的形象又无处不在,词句间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情,却随处可感。真正做到了“有中无,无中有”虚实相间相衬。另外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有曲笔起伏,承杜甫诗歌的优长之处,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确实值得鉴赏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