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改革前各国数据,例美国,德国,法国,高分求,在线等急用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9 12: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09:49
查不到太多的数据,你说的原来我有一部高性能混凝土培训材料里有提到,但是书不在身边,帮不了了,另外你说的数据是指什么?铁路长度?时速?收益?建议说具体点
以下数据均指铁路网络长度(network length),不是轨道长度(track
length)。轨道长度包括复线轨道、服务线、站场线和其他铁轨长度,一般而言比网络长度要大得多。例如,京广铁路全程复线,因此轨道长度至少是网络长度的两倍。中国目前的复线铁路已经达到27100公里。而德国的许多铁路是四线的。
1 美国 226706 2006
2 欧盟整体 209895 2007
3 俄罗斯 84158 2007
4 中国 78000
2007
5 印度 63327 2007
6 加拿大 57042 2006
7 阿根廷 35753 2005
8 德国 33897
2007
9 法国 29488 2007
10 巴西 29487 2005
11 墨西哥 26662 2005
12 南非 24487
2007
13 乌克兰 21891 2006
14 日本 20050 2006
15 波兰 19419 2007
16 意大利
16668 2007
17 英国 16208 2007
18 西班牙 14832 2007
19 哈萨克斯坦 14205 2006
20
罗马尼亚 10646 2007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09:49
◆1949年2月,中央军委铁道部在北平王府井南口霞公府挂牌办公。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门之一。
◆1967年5月31日,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畅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铁道部实行军事管制。6月12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对全国铁路实行全面军事管制。
◆1970年7月,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邮政部分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
◆1975年1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届一次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从整顿铁路开始着手整顿全国各条战线。从这一年起,铁道、交通两部重新分立。
◆1983年底,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当中一个特殊兵种的历史使命。
◆1986年,时任铁道部部长的丁关根提出铁路系统内部“大包干”的方针,将原本收归于铁道部的财务、劳资、人事等权力直接下放到各地路局,试行铁路行业的经济责任大包干。
◆1992年,铁道部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3年成立了广铁集团,1995年建立了大连铁道有限公司。
◆1998年以后,铁道部改革力度增强。当年,工程、建筑、工业、物资、通信五大总公司开始逐渐与铁道部实行结构式分离。
◆2000年,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提出“网运分离”的铁路改革思路。
◆2005年3月,中国铁路最大的一次内部改革启动,全国41个铁路分局全部被撤销,铁路进入“铁道部-铁路局-站段”的三级管理体制。
◆2013年3月,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美国的铁路公司数量多,但集中度高,1999年美国有566家铁路公司。按照他们的分类标准,运行收入2.5亿美元以上的铁路是I类铁路,4000万~2.5亿美元之间的为地区铁路,4000万美元以下的为地方铁路,此外还有提供调车编组和终到服务的枢纽铁路。I类铁路公司经营的铁路里程占全国的70.8%,雇员人数占88.2%,运行收入占到91%以上。I类铁路公司形成了美国铁路网的骨干,其他数目众多的铁路公司只能活动在大铁路竞争的空隙和边缘。美国的铁路一直都是网运合一,铁路公司拥有铁路网,同时还拥有机车车辆厢等运行设备。因此,美国铁路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自给性”的系统,多线路竞争是美国铁路的特色。
(一)美国铁改的历史沿革
在铁路建设上,美国政府曾以贷款、特许土地等多种形式表示支持,但这种支持相对于公路和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就小得多。美国铁路基本上是私人公司投资和经营,政府与铁路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在政府对铁路的规制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铁路陷入严重困境的现实,美国政府一方面放松规制,另一方面提供帮助。
1.政府的管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铁路委员会接管了所有美国铁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20年,联邦政府把铁路的管理权归还私人手中。但后来的法律规定,铁路行业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铁路不能放弃“与公众利益有关的”线路和客运业务。这样使铁路更多地具有了公益性质,在运输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减少,铁路经营开始变得困难。
1970年以来,人们对铁路的认识随着现实的变化发生了根本改变,政府开始对铁路放松管制。1976年的《铁路复兴和规章改革法》和1980年的《斯塔格斯铁路法》是放松管制的重要法律。因为这些法律,一是放松对铁路公司资产重组的管制,也不再要求铁路公司继续经营亏损的线路;二是放松价格管制,扩大了铁路公司定价范围,铁路公司获得了相当大的定价空间。政府放松铁路管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是逐渐赋予铁路灵活经营的规制环境。
2.政府帮助铁路摆脱困境
1970年,改组铁路公司、剥离亏损的客运业务,就是政府帮助铁路公司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外,根据1973年的《地区铁路重组法》,成立了两个联邦代理机构:美国铁路协会和铁路服务规划办公室,他们分别负责规划地区铁路系统和指导铁路并购。1973 年,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对濒临破产的铁路进行重组,帮助亏损企业组建联合铁路公司,并免除其许多规制规定的责任和义务。1987年,联合铁路公司上市筹资16.5亿美元,完成了私有化。美国专门管制铁路的部门是联邦铁路署和路面交通局,前者负责铁路安全和噪声污染等技术方面的管制,后者对铁路进行经济方面的管制,目标是确保铁路等运输市场的竞争和效率。
德国
性质:国有铁路
运营:德国铁路公司
总里程:41315千米
年客运量:22亿人次
向来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开起火车来也是一丝不苟。德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密集的铁路网络,德国的火车,尤以准时舒适闻名于世。无论是密集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优质的火车服务,都要归功于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以下简称DB)。这家由德国联邦政府控股的全世界第二大运输企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2012财年实现了27亿欧元的盈利。
1 背景
16次改革尝试失败
按照德国铁路系统的说法,德铁“从1949-1990年期间,先后进行过16次改革尝试,这些尝试都没有能挽救铁路迫在眉睫的死亡。现在到了非采取极端措施不可的时候了。”
德国铁路也曾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是二十年前一场政企分开的铁路改革,令其重焕生机。
德国铁路始建于1835年,并于1920年开始了国有化。由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铁路在德国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水上运输、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在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急剧下降。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红昌介绍,1950年到1990年间,铁路货物运输所占的市场份额从60%下滑到29%,客运方面由36%下降到6%。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直接带来债务增加,1993年,联邦铁路的亏损达79亿欧元,此外它还要接管早就债务缠身的原东德国营铁路,铁路已经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
当时的铁路员工享受着公务员待遇,企业官僚化严重,舆论认为德铁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要求铁路改革的社会情绪越来越浓厚。
恰在当时,欧盟要求欧洲各国放开铁路网络,将铁路部门由行政机关转变为公司,允许各个国家铁路公平接入,引入私营铁路运营商参与竞争。
1994年,在国内国外政治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在政府对铁路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期待下,德国铁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 改革
遭遇金融危机 上市计划搁浅
德国铁路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以市场为导向,私有化为方向,实行政企分开,按照网运分离、细分市场的模式,重构运作市场化、经营多主体的铁路运输企业。
第一步是政企职能分离,在原东西两德铁路基础上,DB作为联邦政府独资的股份公司应运而生。组建公司之后,联邦铁路管理局管理原属政府的事务;联邦铁路资产局负责管理资产,处理债务,负责原铁路员工中公务员的养老金支付等工作。
1999年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集团内部分离,DB刚开始是将公司改为客运公司、货运公司、车站服务公司、线路公司和房地产公司5个全资子公司。DB负责国际事务的传播部主任贝恩德·维勒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随着DB全球业务的拓展以及物流业务的发展,2005年DB进行了集团重组,目前集团内部划分为三个核心业务部门:客运、货运及物流、基础设施。这三大部门各自以企业的方式运作,在集团内部实现网运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