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7:13
关于心理健康与否的划分,《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心理学》中一般以以下三种标准为依据:1.统计学标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和数值分布。如果一个人接近数值分布的平均状态,就被认为是健康的。如果其行为偏离平均状态,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2.社会学的标准,也就是以社会规范作为标准,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为健康、正常,反之明显偏离社会行为规范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的标准。没有心理疾病症状者被认为是健康的,凡表现出心理疾病症状者被视为心理不健康。尽管医学上的标准较为客观也较少争议,然而由于偏重于病因症状而显得适用范围狭窄。事实上,无医学病因与症状者并不能都被认为心理健康。尤其从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领域来看,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学生,有严重心理疾病者毕竟是少数,因此,医学标准对于解决该领域问题的帮助实属有限。除以上三种依据外,综合有关文献,还有以下三种依据:1.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当事人如痛苦、抑郁,视为不健康。这个标准往往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依据,用于基本正常的人群。因为有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反而自觉愉快,或坚决否认自己有"病"。而这恰恰是不健康的证据。2.以学习适应状况为标准,善于学习,生活适应者为正常,学习生活适应困难者为异常。而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适应状况不完全由心理素质决定。3.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个体身心两方面相符者为正常,心理发展比同龄人明显低者为异常。那么因教育的影响而智力超常者,又该是怎样的异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