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2:5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35
你好,根据您现在的这种情况,您所说的这种肺水肿多考虑为这一种呼吸困难的一种情况,咳嗽咳痰或者是这一种心衰而导致的。建议您现在的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肺部的CT或者是这种心脏功能的检查以及抽血,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才能选择这两个方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35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疾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到看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一些患者心里,总认为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是万能的,只要做了一次影像检查就能明确全身疾病的诊断;还有一些患者对影像学检查有畏惧心理,总担心会引起身体的损伤。患者若能简单了解各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有助于纠正错误的观念,并使就诊流程更加顺畅。 影像学检查是借助于不同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示成图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情况,以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各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绝大多数都是以从白到黑不同灰度的影像图片来显示的。我们将简单介绍临床常用的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价值及其不足之处。首先要介绍的是X线检查。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详解一:X线成像 X线成像技术中,分为普通X线检查和特殊X线检查。 1、普通X线检查—— *和骨骼系统之首选 可做初步判断 普通X线检查又包括了透视和摄片。 透视是最基本也是曾经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它费用低,操作方便,可根据需要转动患者体位而进行多方向地观察,进而了解组织器官的动态变化。透视多用于*,可实时观察*大血管的搏动、肺组织及膈肌的运动,此外也可用于了解胃肠道对比剂分布情况等。缺点是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欠佳,缺乏图像记录而不便于随访复查对比,目前已较少使用。 摄片则弥补了透视的不足,它的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又便于保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检查。它可对患者从头到脚进行拍摄,特别是*和骨骼系统多首选X线摄片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有炎症、结核、肿瘤或骨折等病变。例如:一个咳嗽、咯血、胸痛的患者到就诊,医生一般会首先申请*平片(摄片)检查,观察双肺有无病变,假若肺部可见模糊片状致密影,则考虑为肺炎,若上肺看到渗出改变并纤维、增殖、钙化灶,则考虑为肺结核,若看到的是肿块(图1),则考虑肿瘤可能性大。通过*平片可进行初步的筛查,再指导下一步检查。此外,X线摄片还可对外伤患者判断是否有骨折(图2);身材矮小的儿童,可观察其手掌骨龄,等等。它的缺点就是不能动态观察器官脏器的情况。 图1.*平片示左肺门区一肿块影,考虑肺癌可能性大,建议CT进一步检查。 图2.右侧胫腓骨平片,图A为正位片,图B为侧位片,均示右侧胫骨中段骨折。 有时候摄片需要与透视相结合。有些患者做了*摄片后又被通知加做一个透视,这时他们会不解:“检查不是做完了吗,为何还要再做?”事实上这是我们医生对患者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摄片是一种静态的二维图片,无法动态观察,假若对影像图片上的一些表现有疑问,最好是在透视下动态观察以进一步协诊。例如:一个女性患者做了*平片,在其右下肺野看到一个边界清晰的结节,这到底是右下肺的病变?还是体外异物?还是右侧乳头影?这时候医生再在透视下观察有助于鉴别病变的位置甚至是性质,如果透视下观察发现这个结节位于肺内,则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CT检查。 2、特殊X线检查——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首选 但部分检查会让患者难堪和不适 特殊X线检查包括食道胃肠钡餐(图3)、钡剂灌肠(图4)、排粪造影、逆行泌尿道造影、瘘道造影、T管胆道造影等项目。这些检查将对比剂(钡剂、泛影葡胺等)引入结构、器官或管道内以增加对比度,可灵活多体位动态观察病变,具有简便经济的优点。目前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首选这些特殊X线检查,尽管其它一些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比如CT、MRI对部分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它们还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胃肠道钡剂造影可清晰显示胃肠道的位置、轮廓、管腔大小及黏膜皱襞的情况,还可实时观察胃肠道的蠕动;缺点是不能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对管壁的浸润情况以及远处转移进行评估,还需与其他检查(CT、MR)相结合,而且患者接收的辐射剂量不低。 图3.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和十二指肠。 图4.气钡双重造影,显示结肠。 此外,有些检查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部分操作步骤会让患者觉得难堪和不适,例如钡剂灌肠时医生需要从患者*插入导管再灌入稀钡、排粪造影的时候需要患者在医生的监视下做排便的行为、尿道造影的时候需要经尿管注入对比剂等等,上述情况都会暴露患者的一些隐私和引起身体的不适,因此在检查前医患需要充分地沟通,患者应尽量理解和配合医生以达到诊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