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为什么不能喝?如何使海水变成淡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7 06: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03:56
谭永文研究员介绍,淡化海水的水价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为什么水价会高,这里面就不仅仅是一个成本问题。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基本没有差异。而浙江省的嵊泗海水淡化工程一度出现水价过高的情况,主要在于开机率过低,设备没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开机率过低的原因,与浙江沿海地区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差异大、淡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很大关系。遇到丰水年,开机率很低,但在供水费用计算上,其中几项硬指标,诸如设备折旧、厂房、人员等费用却"一个也不能减少",再加上电费过高,势必会造成高水价的事实。
谭永文研究员介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海水淡化价格,就比较符合市场规律,每吨水0.8欧元,折合人民币六七元左右。而在中国,随着淡化装置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造水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降低成本主要还是体现在工程造价上和电费上。目前嵊泗县嵊山岛日产500吨级的海水淡化装置每生产1吨淡水仅耗电5.5度,在嵊泗县政府所在地泗礁岛上的淡化海水每吨耗电仅4.2度。造水成本主要体现在电费上,目前电费仍很高,随着当地供电与大陆电网连通,电费有望大幅降低。如果说当地每造1吨淡水用的是每度1.20元的电,那么这个电费的消耗范围和计算方式就有点"悬"了。此前,嵊泗有关部门这样介绍,1997年全国第一个日产500吨海水淡化工程竣工投产的时候,每生产1吨淡化海水耗电10度,每度电费1.20元,实际成本达17.7元。
在淡化海水敞开供应的情况下,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一个造水成本问题,还有管理问题。目前我国沿海诸岛屿的自来水供水管网普遍陈旧,供水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淡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控制造水成本,严格管理,必须堵塞一些非正常状况下的"跑、冒、滴、漏"现象,摈弃无关的开支,还海水淡化一个真实的价格。
此前,浙江省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余国辉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目前我们所用的自来水每吨水还不到1元钱,应该被称为"福利水",这个价格是扭曲的价格,并不是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因为自来水厂为国家投资,定价考虑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忽略了市场因素。如果有外资和私营企业来投资开办自来水厂,供应市场的水则应该由市场定价,根本不用考虑"福利"等社会因素。
一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家庭,在淘米、做饭等生活饮用水方面已经做到了全部使用纯净水,而这个水价用"水比油贵"来比喻并不夸张。所以说,从长远来看,扩大海水资源利用,向大海要水喝,降低淡化海水成本,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