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的书法特点&薛稷的书法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0: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9:50
砚臼磨穿笔作堆,千文真面海东回。
分明流水空山境,无数林花浪漫开。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百首》
《书后品》且评之云:“精熟过人。”
张怀瑶撰《书断》,以神、妙、能三品评述历代书家,智永之楷、草、章列为妙品,行书列为能品,并作传曰:
师远祖逸少,历记专精,摄齐升堂,真、草唯命,夷途良辔,大海安渡。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阳询)、虞(世南),精熟过于羊(欣)、薄(绍之)。相传其曾有真、草《千字文》800本,散诸于江东佛寺,各施一本。按《千字文》出自南朝粱武帝指命周兴嗣编次,殷铁石集拓王羲之书而为之。《书断》有记智永住吴兴永欣寺时临仿其书,“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颓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又记“尝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馀,而五簏满”。若是,智永研习先人遗迹,其精熟者自可想知。传世《千字文》墨迹多六朝别字,书法秀逸,风神娟静,信是出自其所临右军之手迹。
古代名家评智永
唐李嗣真《书品后》:精熟过人,惜无奇态。
唐张怀瓘《书断》: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宋苏轼《东坡题跋》: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之诗,初若散缓不及,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又: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
又:虽骨气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胄偏性,方循绳墨,忽越规矩。
又: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
宋米芾《海岳名言》: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明项穆《书法雅言》:智永专范右军,精熟无奇,此学其正而不变者也。
清梁巘《评书帖》:晋人后,智永圆劲秀拔,蕴藉浑穆,其去右军如颜之于孔。
《承晋斋积闻录》:隋楷莫佳于智永《千字文》。今世所传《乐毅论》、《黄庭经》诸帖,皆不如《千字文》。书法自右军后当推智永第一,观其《真草千字文》圆劲秀拔,神韵浑然,已得右军十之*,所去者正几希焉。
清刘熙载《艺概》:陈僧智永尤得右军之髓。永禅师书,东坡评以“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则其实境超诣何如哉?今摹本千文,世尚多有,然律以东坡之论,相去不知几由旬矣。
清何绍基《题智师千文》:右军书派自大令已失真传,南朝宗法右军者,简牍狎书耳。至于楷法精详,笔笔正锋,亭亭孤秀,于山阴棐几,直造单微,惟有智师而已。永兴书出智师,而侧笔取妍,遂开宋元以后习气,实书道一大关键,深可慨叹。
清何绍基《跋牛雪樵丈藏智永千文宋拓本》:颜鲁公与素师论书,谓:“折钗股何如屋漏痕”。屋漏痕者,言其无起止之痕也。顾唐贤诸家于使转纵横处,皆筋骨露现;若智师《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此视之觉渐远于古。永兴得笔于智师,乃于疏密斜正处,着意作姿态,虽开后来无数法门,未眠在铁门限外矣。
清鲁一贞《玉燕楼书法》:隋智永、唐虞世南皆宽和有余,英迈不足。
薛稷,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睿宗先天二年(731)。字嗣通,蒲州汾阴人(今 山西)。官至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唐代著名楷书家。其书出学褚遂良,得褚甚多。故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但又以用笔纤瘦,结构疏通的特点,别具一格。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
参考资料:http://bbs.8mhh.com/thread-283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