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如果出台,有什么负面效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7: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20:09
今日正值传统消费者权益日3·15,在此探讨《物权法》似乎有巧合之嫌,但这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实在是解决了诸多积存已久的争端。
燕都地产副总经理刘树伟认为,《物权法》对房地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车位、会所等公共建筑设施的归属权方面。比如把车库问题的处置权归在开发商手里。他感觉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很多人在关注土地使用期70年之后会怎么办,现在明确提出续租。同时把以前一些纠纷明确了,并规范了一下。
从物权法形成与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角度看,显然此次*希望物权法通过,代表了*对经济的判断,包含了对相关房地产控制措施、对社会民生保障的落实等诸多内涵。物权法一旦形成,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已大大减小。相反这种增加的难度,还有助于遏制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的势头。
从房地产控制的角度看,《物权法》出台将有望摆脱房价越控越高的怪圈。有专业人士认为,这几年对房价的控制,有些本身就是伪命题,然而又是不得不为之的命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物权法。有了物权法,真正拥有所有权的物业必然有着极高的价值,而通过出让具有所有权的土地,必然给*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以此去建设大量出租型社会保障性物业,就构成市场与福利的完好平衡。
能否*房价,尚待观察,但是从草案透露的细节看,此次物权法的核心,都围绕对最基层普通市民和农民的权益的保障。对普通市民而言,是住宅的业权的保障,住宅土地使用期限到期后将自动延期,而对商业用地却不涉及。这同国家大的产业实行垄断经营,另一方面保障基本民生的国家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显然,对已购房的消费者来讲,《物权法》是重大的利好。其拥有的物业必然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产权。随之而来的是,未来出让的全产权的土地,因自身价值的提高,加之对城市旧居民住宅的保护,对农村耕地的强制性保留,今后土地资源必然更加稀少,土地出让价格必然大幅飙升无疑。且未来*需建设保障性出租房的投入,也需通过商品房土地出售的收入来平衡。尤其占有稀缺性资源的高端住宅,其价值更将直线上升。
当中国百姓几乎倾其所有去购买一套住房的时候,潜意识中都是作为一个祖传家业性的不动产在购买。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对住宅有着等同于家业的潜意识。当住宅年限到期,真如现有土地出让条约所约定的那样,购买者所购买的只是使用权,土地应收回再次出让,或者延期需重新交费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商业用地同样取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由于之前与住宅是同样的性质,只是期限不同,因而存在将同住宅同样处理的假设。如今住宅已经“解放”了,而商业用地却未提及,就不得不让人感觉有将“不解放”的性质。商业同住宅相比,一不是普通百姓最根本的需求,二是更含有公共资产的性质,三是城市中含金量最高的资产,*不急于界定其购买者的所有权,至少保留了对这种性质的产权的控制权。联想到中国已经明显的大产业国有化执政思想,国家整体上仍将保持公有制性质,商业用地的所有权是否会被视为最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予以保留,出让的将始终是使用权,就变为需要思考的命题。
明显的改变将会是,外国的投资基金是否依然会象以前的那样,出于人民币升值和赚取不动产增值的双重考虑,而大举购买中国的标志性商业物业,而不考虑购买的物业是否真正地拥有所有权?对目前一些商业性质的用地建成住宅进行销售的项目,是否将思考会遇到更大的障碍和难题?
刘树伟认为,感觉《物权法》出台得稍有仓促,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但很多细节方面规定得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一些。他认为还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出台。
参考资料:http://news.eastday.com/china/c/20070315/u1a268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