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是什么?95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1 14:4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4:06
意思是:意思是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泰伯》。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扩展资料
《泰伯篇》共计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重而道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4:07
士不可不弘毅意思是:意思是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泰伯》。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扩展资料
《泰伯篇》共计21章,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重而道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4:09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要理解这段句子首先要把整句的倒装部分全部正过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读书人不能不宣扬决心,这个任务重大且意义深远.把仁爱做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要吗?将生命放在责任之后(有责任心)不也很有意义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4:07
任重而道远
作者:钱逊
在谈到一项须要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时,我们常会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他的原意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所以,就它的原意讲,它不是一般地形容任务的艰巨,而是提出了关于人生的一个很深刻的见解。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话,主要也是想来探讨它这个方面的含义。
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群体生活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个人的努力。人生在世,对于群体(家庭、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或使命。春秋时期就有“三不朽”的思想,认为不朽不在于物质生活上个人从社会获取了多少,而在于“立德、立功、立言”,有益于社会,流传于万世,成为民族和历史大生命的一部分。曾子说“仁以为己任”,是具体指出要以弘扬仁道为使命。仁,是孔子儒家提出的最高道德要求,也是孔子儒家的社会理想。他们认为,如果仁道得到弘扬,大家都接受和实行人道,天下归仁,那就是理想的世界了。他们把弘扬仁道看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样的使命,这样的目标,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旅程。
从任重而道远,曾子说明“士不可以不弘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追求远大的目标,就要求有坚毅宏大的品格,要能坚强地克服旅途上的种种艰难困苦,既不为一时的挫折、失败所动摇,也不为一时的小利而迷失方向。反过来说,也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自觉的使命感,才能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现在常有人问:人活着究竟是为的什么?也有人经不起挫折,为一点小事而轻生。对于这些,我想可以从曾子的话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人生在世,是带着使命来的。我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能生存,能生活好,还是为了社会、为了人类能更好。简单地说,人到世上走一遭,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东西。从小处说,对亲人、对家庭、对朋友,从大处说,对民族、对国家,以至对世界、对人类,在历史上留下些东西,这也就是古人说的立德、立功、立言。古人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许多不再适合于今天了,古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却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要怎样才能为世界留下点东西,无愧于到这世界上走一遭。这个世界,人类的生活,是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来延续和发展的;每一个人负有自己的责任,也在人类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所需要;留下一点东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以至民族、国家和世界、人类对我们的期待。这样想,我们就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就会坚毅宏大,去面对一切困难挫折而不退缩,不动摇。就会珍惜生命的宝贵,不会轻生。古人说“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去做,还有许多人期待着我们,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人生路途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坚毅宏大,奋勇前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9 14:03
任重而道远"的下一句是: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此词出自《论语》,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说:
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解释
任重而道远 rèn zhòng ér dào yuǎn
外文名称 A long way to go
白话文为:"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造句: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真是任重道远。
【近义词】:
全力以赴 quanliyifu
负重致远 fuzhongzhiyuan
【反义词】:
无所事事 wusuoshishi
无所作为 wusuozuo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