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1: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05
1、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2、 表现出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表现出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向妻、 客发出的三问是: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向妻、、妾 3、 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妻妾 客所做出的三答是: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 客所做出的三答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从妻、 6 、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示的句子是: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7 、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 (今齐地方千里,百 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 8 、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令的句子是 :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时时而间(jiàn)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问答题: 问答题: 1、、 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采用 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了什么方法说理? 了什么方法说理? 答: (1)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 的问题的故事。 (2)道理: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 (3)方法:邹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件具 体的家庭小事为譬喻,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邹忌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答: (1)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采用现身说法,明 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2)特点:邹忌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 受到启发,并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3、简要说说本文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简要说说本文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道理,变深奥为简单,变逆耳为顺耳,委 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4、文章开头细致描写邹忌的外貌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头细致描写邹忌的外貌有什么好处? 答:突出邹忌很美丽,为下文进一步突出徐公的美作了铺垫。 5、你认为徐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徐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很有智慧,并善于观察和思考。 6、从文章来看,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文章来看,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听忠言的明君。 7、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说话也要讲究艺术,并应该有理有据,作为听者,也应该对别人的 建议进行分析,取其精华,进行采纳。 8、邹忌不肯偏听偏信,在一片奉承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邹忌不肯偏听偏信 在一片奉承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偏听偏信, 重视客观实际,能认识到别人奉承自己的原因,并以此为鉴, 重视客观实际,能认识到别人奉承自己的原因,并以此为鉴,去向齐 王进谏,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王进谏,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他的这一做法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两千多年前的邹忌尚能尊重客观事实,不偏听偏信,能正确对待自 己并正确对待别人,还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当然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作 为领导者,应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作为群众也应该积极的提出合 理的建议和措施,以加快经济建设的脚步,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9、本文的标题应如何理解? 、本文的标题应如何理解? 答: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的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 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大治。 10、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这一处就突然停住了,有、 邹忌进谏时说到“ 王之蔽甚矣” 这一处就突然停住了, 什么好处? 什么好处? 答:因为齐威王是一个聪明的君主,只要认识到了自己受了蒙蔽,接下 来应该怎么办,他自己很清楚,所以面对聪明的君主,不需要说废话。 11、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的口气 、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 有什么不同,揣摩(分析)各自的语气的感*彩。 有什么不同,揣摩(分析)各自的语气的感*彩。 答: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妻子的感情是亲昵。 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对妾的感情是严肃。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对客人的感情是平淡。 12、 由于邹忌的妻、妾、 客与心理不同, 所以回答问题时,、 由于邹忌的妻、 客与心理不同, 所以回答问题时, 语气感情上有明显的差异,请从原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语气感情上有明显的差异, 请从原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并说明 其感*彩。 其感*彩。 答: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由衷热情。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拘谨、勉强。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阿谀奉承。 13、 面对妻、妾、 客的赞美, 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妻、 客的赞美, 邹忌的态度如何? 答: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14、 邹忌入朝见威王, 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的?、 邹忌入朝见威王, 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的? 答:邹忌入朝后,并未直接进谏,而是先以家庭小事,谈论自己 的体会,然后又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15、 邹忌的讽谏结果如何?、 答:其为王愉快的接受了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悬赏求谏。实 现了齐国的大治。 16、 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积极意义?、 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积极意义? 答: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学会与人交流, 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 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果能向邹忌那样生动形象的说理,从小到 大,由深入浅,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17、齐威王设立上中下三种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对进谏者予以 、齐威王设立上中下三种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奖赏意味什么? 奖赏意味什么? 答、 (1)区别: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和采取方法的不同。 (2)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和振兴国家的决心。 18、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进谏者的人数是为什么? 进谏者的人数是为什么? 答:为了说明齐国的*日益清明。 19、 邹忌为什么会成功?、 邹忌为什么会成功? 答:因为邹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深奥的道理, ,以家事比喻国事, 说理生动形象,委婉动听,便于齐王接受。 20、 文中委婉劝说的方式有何优点? 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 文中委婉劝说的方式有何优点? 往有何启示? 往有何启示? 答: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 白道理,从而愉快的接受意见。 21、 纳谏除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纳谏除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 国大治。 现实意义: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 识自己和客观事物。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 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哲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 择恰当的语言、语气,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 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 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22、请 写出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至少 3 个)、 写出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答: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 23、 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国内:齐国的*日益清明,齐国实现了大治。 国外:在诸侯国之间,地位有所提升,国力日益强盛。 24、 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参考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0c98e1a1b0717fd5360cdc62.html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05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说的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06
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