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5 17: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23:40
在过去的一年里,尼康和佳能都加入到了无反相机的竞争中,并且已经毫无疑问地会在无反相机这条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产品格局也发生了彻底的扭转。我在对这些相机进行了解和测试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在推动着相机向无反系统的方向发展,它的未来又会怎样。
是什么在推动?
是的,无反相机无疑就是摄影器材的未来,单反相机也必然如胶片相机那样成为过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画幅影像传感器的像素已经超过了5000万,主流机型普遍都在3600万像素以上,这让抖动模糊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能在手持的情况下,拍摄出更清晰的照片,反光板这一结构就必须被舍去。
单反相机中的反光板是光学取景器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在用户的拍摄中上下翻动,会产生一定的震动,并且由于它的存在,影像感应器防抖系统也几乎不可能实现。这是造成机身震动,进而影响照片,出现模糊的最主要原因。
在还是2000万像素为主流参数的时代里,这个问题并不会特别突出,因为那时的影像感应器的成像分辨率还不算太高,其单像素尺寸比较大,像素密度比较小。所以,在合理使用安全快门的情况下,是可以抵消机身抖动所带来的成像模糊问题的。或者说,机身抖动所带来的细微成像模糊并没有被放大,即便是在100%放大查看的时候,也不容易造成明显的模糊感。
以大家所熟知的"安全快门"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应用层面去看这个问题或许会更加直观。如使用一台2400万像素的单反相机,搭配一支20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传统的"安全快门"计算方法会告诉我们,其手持拍摄静止物体的安全快门是1/200秒左右。但是,当我们使用同样的镜头,搭配一台像素达到3600万以上的单反相机拍摄时,使用"镜头焦距的倒数作为安全快门"的计算方法就会失效,其手持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就需要成倍地增加,基本上只有达到1/400秒左右才能算是真正的"安全"。这说明什么?是我们所使用的相机,因为像素数量的急剧提升,单个像素的尺寸变得极小,像素密度变得更大,而对手持拍摄时的"抖动"更加"敏感"了。
事实上,相机像素的急速提升带来的,不仅仅是抖动模糊凸显的问题,还有镜头分辨率与影像传感器分辨率的匹配问题。这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早在尼康D800E单反相机面世之后,许多摄影师就在使用中发现了。具体的"科学问题"在这里就不单独解释了,简单来说就是更"敏感"、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感应器,需要更高质量的镜头与之匹配。这不仅仅是镜片材料,镜片组结构设计的问题,还牵扯到了镜头卡口的升级。
为什么这样说呢?很简单,众多厂商在尝试提高镜头分辨率的时候发现,原有卡口成为了瓶颈,给多枚特殊镜片的应用和镜片组结构设计都带来了诸多限制。为了能迅速突破,降低研发成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新卡口的应用势在必行。这也是为什么佳能和尼康在无反相机的道路上 探索 数年后,仍依依不舍地放弃了原有单反相机卡口,为其全画幅无反相机开发了全新卡口的根本原因。要知道,放弃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的单反相机卡口就意味着给原有单反相机用户过渡到无反相机系统制造了很大的障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也不是一两个电子转接环所能根本解决的。更何况这涉及到了用户潜在消费心理的层面,这事实上是给用户一个放开现有镜头群的牵绊,"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显然是佳能和尼康所不愿意见到的,这无疑是给了索尼、富士等"后起之秀"更多竞争机会。虽然在目前,这种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随着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持续更新,等单反相机在性能和画质上都无法跟上无反相机脚步的时候,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今天所说的这一切"可能"的发生。不用多久,也就是未来三五年内就会发生的事情。
无反相机能满足摄影师吗?
就在一年以前,在谈论到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的差距上,仍有观点认为无反相机虽然很好用,但在许多方面仍不能满足职业摄影师在全天候和高性能拍摄方面的应用需求。在当时,我并不能否认这个观点是对的,因为从整体来看,单反相机在全天候和高性能拍摄方面确实要比无反相机强。这集中体现在相机的取景系统、机身可靠性和电池续航能力上。但时至今日,如果还继续这么看的话,未免就有点"固执己见"和"闭门造车"的意味了。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亲身体验了索尼、佳能和尼康的最新无反相机产品(包括前些天发布的索尼APS-C画幅微单A6400),同时我还继续使用着佳能和尼康的旗舰级单反相机。所拍摄的题材,从我最喜爱的风景,到节奏明快的活动现场,再到变化迅速的 体育 赛场,也算是把它们在全天候和高性能拍摄等诸多职业摄影师的领域中尝试了一个遍。切身体会告诉我,现在的全画幅无反相机,不管是在成像质量上,还是在取景效果、机身可靠性和性能上,都已经能与旗舰级单反相机相比。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这些旗舰级单反相机。例如索尼最新推出的实时跟踪对焦系统,就要比尼康D5的3D追踪对焦系统要强大得多。即便是索尼A7M3上的"旧版"跟踪对焦系统,其在 体育 赛场上的跟焦效果也已经完全不输给任何一款旗舰级单反相机了。
当然,这种对比是有一定不公平性的,因为这些旗舰级单反相机与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发布时间相距甚远,而这几年里的硬件性能和技术发展又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无反相机的起点很高,且处于高速发展中,而单反相机却已接近极限,发展近乎停滞。一个是朝阳似火,一个是英雄迟暮。
不可否认,我和绝大多数摄影人一样,在短时间内很难放下单反相机,那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单反镜头,而目前佳能和尼康的全画幅无反相机的新卡口镜头选择也不是那么丰富。索尼虽然拥有了完备的G大师级镜头群,但在短时间内彻底"换门",成本又不是我所能负担得起的。原厂的电子转接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较好地帮助我们利用好现有的单反镜头群,缓慢过渡到无反相机系统。可话说回来,在这个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上,要保持职业摄影师的竞争力,手中的这些单反镜头群迟早是要被"束之高阁"的。所以,再对比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就如总拿胶片单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对比一样没有意义。职业摄影师,尤其是非艺术创作为生的商业领域职业摄影师,迟早是要被市场推着"与时俱进",迟早是要投向无反相机系统的。
无反相机的优势?
很多人认为无反相机最大的优势是"体积小"和"轻量化",我认为这只是表象,并不完全准确。无反相机的优势是在于多方面的改进,让它具备了更大提升空间、更易于使用和更符合人们观察世界的"自然视觉逻辑"的特点。
首先是无反相机的电子取景方式能直观地将景深、色彩、曝光和影调等效果,在拍摄前就让用户观察到。这大大降低了拍摄难度,将过去需要经验和训练才能掌握的拍摄技术,统统转变为可直接观察的"画面",实现了所见即所得。这实际上是要比光学取景器,更符合人的视觉逻辑的。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无反相机的高度数字化,也将一些复杂的,需要多个配件辅助的拍摄技巧,通过强大的计算性能和智能化识别来得以轻松实现。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索尼最新无反相机的实时追踪对焦系统那样,就具备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智能而准确地识别焦点物体、位置的功能特性。再如,通过相机的多帧合并功能,自动实现HDR。
最后,无反相机的快门释放方式能轻松地让连拍速度变得更高。这不仅仅是因为无反相机取消了反光板结构,更是因为它为摆脱机械快门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现有的无反相机已经具备了电子快门的功能,且如索尼A9这样的无反相机也依靠其所采用堆栈式CMOS影像感应器而获得了20张/秒的超高速连拍。可以预见的是,电子快门也将会在不久后彻底取代机械快门。只要无反相机的影像处理器性能足够高,电池材料和影像感应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120张/秒的RAW格式照片连拍也不是不可能的。
无反相机的未来?
毫无疑问,在佳能和尼康都开始转向全画幅无反相机产品之时,各家无反相机的技术竞赛就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次竞赛,将会比单反相机时代更加激烈,节奏也更快。这毫无疑问会使无反相机在未来三五年内获得迅速的像素数量和性能提升。但真正能影响这场比赛的结果的,却不完全是这两个表象因素。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影像感应器技术的升级,影像处理器的处理性能,成像算法的优劣,镜头质量和数量的提升,才是真正能让厂商在竞赛中获得领先优势的实力体现。这对于已经率先起跑,且具备影像感应器研发生产能力的索尼来说,优势十分明显。而无反相机的未来,也必将在这几方面得到最直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