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7 02: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5:12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贾宝玉自幼就和林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因而每每或喜或怒,都会变尽法子试探黛玉。稍明时事的林黛玉也受到那些“邪书僻传”的影响,也将真心真意隐瞒起来,结果“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的琐琐碎碎,经常引发这些口角之争,最后闹到摔玉、剪穗子而不可收拾。
(2)贾宝玉摔玉是因为这“劳什子”引来“金玉”之说,他恨这“金玉”之说,恨这“劳什子”高低不择,也恨没有林黛玉的“好姻缘”,所以,经不起林黛玉的虚心试探而暴怒异常、心冷俱灰,顿时犯起了“痴病”。他摔玉只是纯粹的想表明,对于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林黛玉更重要,即使这玉,也要砸了完了事了。贾宝玉内心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而林黛玉内心却是这样想的:“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需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因此,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心,却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3)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是炽热的、痴狂的,他心里一时一刻都有着黛玉,不管他自己怎么样都好,只要黛玉随意,他就是立刻死了也是愿意。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更是痴狂的,比起贾宝玉是有过而无所没有不及。正因为这样,她才时时刻刻隐埋自己的真心真意,试探宝玉,故意和宝玉怄气,故意不理不睬宝玉,故意冷落宝玉,因为只有让她看到,贾宝玉为她而着急,为她暴躁,为她生气,为她哭,为她流泪,她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贾宝玉内心里面有她的存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5:13
解读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
(2014-01-26 21:39:51)
转载▼
文化
分类: 红楼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不完整的小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字,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写的。而后面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一个字。张爱玲说过,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可见,作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没能看到一个完整的红楼故事,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但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网状叙述展开的小说,很多情节预先伏笔,四处照应,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始,已经完成了整部书的构思。不同于其他小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十年,增删五次创造出来的。因此一整部大书的情节基调在一开始就定了下来。作者用行云流水之笔,一步一步的把整个故事真实的展现出来,最终把真个故事的悲剧推向*。因此,让我们现在探寻《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故事变得有可能。下面我们尝试通过前八十回留下的伏笔和脂砚斋的批语来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段爱情进行解析,把曹雪芹笔下的完整宝黛爱情故事展现出来。
根据脂砚斋和畸笏臾的评语,曹雪芹已经初步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创作。后半部原稿有“五六稿”在一次眷清时“被借阅者迷失”,其余的稿子被畸笏臾或者他的亲友保存着,后来,他担心再被迷失,再也没有拿出来。殊不知,他一个人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八十回后的《红楼梦》就这样同他的名字一起,被遗失在历史长河里了。根据八十回后的残存的回目,以及曹雪芹前八十回安排好的剧情和脂砚斋评语、畸笏臾评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整个爱情故事以及结局。
在《红楼梦》伊始,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故事中,作者早已经安排好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的悲剧色彩。林黛玉进贾府初识贾宝玉,真是他们前生早已注定好的缘分,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觉得面善,然而第一次两个冤家一聚头却惹来了摔玉风波。在贾宝玉心中,自己是浊物,连“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的东西,自己却有,可知它不是好东西,于是要摔了那劳什子。而林黛玉由于出来乍到、投亲贾府、寄人篱下,她特别细心敏感,处处谨慎留意,缜微体察别人的心思,却被贾宝玉犹如狂风骤雨般的爱慕所震撼了!回到房中,她就暗自淌眼抹泪:险些因为自己而让贾宝玉摔了那“命根子”。正如脂评所写:“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是炽热的、直接的,自从见面的第一天起就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奔腾不息。而林黛玉由于她自身的特殊遭遇,性情多心善感,她出于爱惜宝玉而自责自己,故而将来,她必然爱惜贾宝玉而更不自惜。对于二玉,袭人有一句话说的最切:“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还有呢。若为他这种形状,你多心伤感,只怕你还伤感不到呢!”这里,脂评有言“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正由于这种不自惜的行止为贾宝玉怜惜伤痛、思念忧心,最终才“泪尽夭亡”的。
在解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第五回最为关键。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五回中已经向读者透露出整部《红楼梦》的构思大局。因此要进一步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我们不妨先从《终身误》和《枉凝眉》这两首曲子入手来进行解读。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终身误》主要是描述薛宝钗因婚姻而贻误终身。借用贾宝玉的口吻,叙述薛宝钗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产生根源。“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的金锁与贾宝玉出生之时所含的“通灵宝玉”相配;“木石前盟”即为林黛玉的前身绛珠草与“通灵宝玉”前身女娲补天石的盟约。绛珠草为了答谢神瑛侍者对她的灌溉之恩,修*形后,跟随石头下凡,还泪报恩。《终身误》表现为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薛宝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贾宝玉仍然念念不忘因为她而死去的林黛玉,再加上现实生活中,贾府的败落后的窘迫和生活上的诸多不幸,以及他和薛宝钗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目标的迥然相异,对社会现实的思想领悟上截然相反,最终导致他出家为僧,从而造就了薛宝钗的不幸。
《枉凝眉》则是描述林黛玉即使眉头紧锁、黯然悲伤也是枉然。林黛玉从小就没了母亲而寄居贾府,也许是他们今生的缘分,也许三生石畔上早已注定,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千山人海中相遇。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一见钟情,然而,林黛玉遇上贾宝玉却注定了悲剧结局。他们有缘无分,空自无奈、空劳牵挂、徒然流泪,一场空欢,心事虚化。
林黛玉自幼没了母亲,寄身在贾府使她倍感孤独,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小小事情而感觉“风刀霜剑严相*”,一点风吹草动、风言片语,在她柔弱的内心中,都会被折射成狂风海啸、流言蜚语。掩埋在她那平日里目下无尘、心高气傲的内心深处却是一颗极为脆弱的心灵。
在《红楼梦》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金玉”之说和金麒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贾宝玉自幼就和林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因而每每或喜或怒,都会变尽法子试探黛玉。稍明时事的林黛玉也受到那些“邪书僻传”的影响,也将真心真意隐瞒起来,结果“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的琐琐碎碎,经常引发这些口角之争,最后闹到摔玉、剪穗子而不可收拾。
贾宝玉摔玉是因为这“劳什子”引来“金玉”之说,他恨这“金玉”之说,恨这“劳什子”高低不择,也恨没有林黛玉的“好姻缘”,所以,经不起林黛玉的虚心试探而暴怒异常、心冷俱灰,顿时犯起了“痴病”。他摔玉只是纯粹的想表明,对于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林黛玉更重要,即使这玉,也要砸了完了事了。贾宝玉内心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而林黛玉内心却是这样想的:“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需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因此,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心,却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是炽热的、痴狂的,他心里一时一刻都有着黛玉,不管他自己怎么样都好,只要黛玉随意,他就是立刻死了也是愿意。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更是痴狂的,比起贾宝玉是有过而无所没有不及。正因为这样,她才时时刻刻隐埋自己的真心真意,试探宝玉,故意和宝玉怄气,故意不理不睬宝玉,故意冷落宝玉,因为只有让她看到,贾宝玉为她而着急,为她暴躁,为她生气,为她哭,为她流泪,她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贾宝玉内心里面有她的存在。
在《红楼梦》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感*》,宝黛的爱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这个回目上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林黛玉的用情之深。此回中,贾宝玉因为挨他父亲的狠命鞭挞而伤痕累累,林黛玉痛惜不已,“两个眼睛肿得像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贾宝玉深受感动,悄悄让晴雯送两条旧手帕子。关于手帕,冯梦龙《山歌》里有诗:“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书中写道: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写下了题帕诗三首。
自此,黛玉一直以来的委屈、不安和忧心便化作为相思的泪水,题在两块旧帕上。
题帕诗之意已经很明显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酬答知己,为了还情,她做诗帕已经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直接写出了“暗洒闲抛却为谁?”为了贾宝玉,林黛玉可以不惜自己,如果眼泪能缓解宝玉身上的伤痛,那么她宁愿流尽所有的眼泪;如果眼泪能够传递自己的相思,那么,自己情愿有永远留不完的泪水。“湘江旧迹”和“泪痕”喻指泪痕。在林黛玉内心里,她已经把湘妃自比,将贾宝玉视同丈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情已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觉醒深重,在后面的情节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二玉一条心了。
在《红楼梦》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因为秋后犯旧疾,贾宝玉去探望她,书中写道:
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虽话家常,却句句真言,所谓大恩不言谢,至亲不谈情。宝黛情深,相濡以沫,不论日后世道沧桑变幻,他们终不会想忘。这时候,贾宝玉和林黛玉也就怡红院和潇湘馆一墙之隔,宝玉关心黛玉尚能如此贴心仔细,试想将来,当贾宝玉和林黛玉仓皇离散之日,贾宝玉望家乡,路远山高,秋去冬来,春尽夏到,他依然不能回来。把林黛玉看成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贾宝玉,他又能如何呢?他不过也只能日日夜夜牵挂着林黛玉,对月长吁,空自蹉叹!
在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中,宝玉听紫鹃哄他说:林姑娘要回苏州去了。贾宝玉信以为真,竟眼直肢凉,“死了大半个”。林黛玉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书中写道:
黛玉一听此言,李妈妈乃是经过的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林黛玉已经把贾宝玉的生命看得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惜其人更爱其人,这是罕见的至深至重的真正至爱!
如果说,能把爱情分做三个层次。其下为“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中为“生不同寝,死亦同穴”的梁祝式蝶恋。那么,其上则为黛玉式“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深已经水*融、相知相惜了。
在曹雪芹笔下后四十回的故事中,由于*势力的恶斗而导致贾元春成了牺牲品,“虎兕相逢大梦归”,贾府失去了大树的庇护,很快就大祸临头。贾宝玉因为“不才之事”而招来“丑祸”而*仓皇离家出走,王熙凤也因为平日里的多条命案以及多次胡作非为而罹祸。在这里发生了贾宝玉和王熙凤被拘于“狱神庙”,得到“茜雪、红玉”相“慰”。在贾宝玉离家出走的日子里,他时时刻刻牵挂着林黛玉,牵挂着林黛玉体弱多病,牵挂着林黛玉多愁善感经不住这么多的创伤打击,他自蹉自叹!而林黛玉何尝不是一心牵挂着宝玉,她忧忿悲痛、日伤夜悲,她怜惜着宝玉的不幸,担忧着宝玉现在的生死吉凶,担忧着宝玉将来命运多舛、多灾多难。本来就柔弱的她,所谓“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终于,她把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的炽热的爱,化作为泪水,报答了她的知己贾宝玉。还没来得及见贾宝玉最后一面,林黛玉便“泪尽夭亡”、“证前缘”了。应了脂评“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别西风又一年”,当贾宝玉再次回到大观园,原来住过的“怡红快绿”院落,已经“展眼便红稀绿瘦”了。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之前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此时已经面目全非、人去楼空唯见一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了。红颜已逝,黄土陇中。天边尽头,何处香丘。唯有冷月,埋葬花魂。心灰意冷,悲伤欲绝的贾宝玉在紫菱州寂寞的“对境悼颦儿”。
再后来当一切尘埃落定,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这里有薛宝钗和贾宝玉谈旧情的情节。后来有情节“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导致贾宝玉对现实生活感到更加的愤慨与绝望。最后,贾府“事败”,贾府最终被抄没,于是“家亡人散各奔腾”了。
事实上,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作者已经向读者透视了后四十回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结构,在这里作者向我们描述了贾宝玉最终为什么娶薛宝钗的心态。书中描述了藕官祭祀死去的菂官,写道:
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贾宝玉嘱咐芳官告诉她虔诚“只在敬心,不在虚名。”这里曹雪芹用了春秋笔法,为结局埋下了伏笔,预视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悲剧结局。当宝玉怀着这种“只敬在心”的心情和薛宝钗结婚的时,当他准备开始另一段新的生活的时候,却发现现实社会风雨飘摇,远比他想象的还复杂、残酷。后来贾府“事败”被抄没,他们的生活处境步履维艰。这一切使贾宝玉对现实生活感到愤慨和绝望。
尽管薛宝钗温顺贤良,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但薛宝钗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目标的和贾宝玉迥然相异,对社会现实的思想感悟上截然相反,她不能理解贾宝玉对繁华尽逝、群芳消散的伤痛,不能理解贾宝玉对林黛玉情深至重,一向绝顶聪明、善解人意的薛宝钗又做了一件蠢事:她以为贾宝玉经历了这么多,能够“浪子回头”,脂评残存回目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因此薛宝钗劝诫贾宝玉用心功名,重振贾府。
爱情只有两个人才能有酸甜五味,然而剩下一半的爱情却是永久的痛楚。正如《呼啸山庄》里面所说“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狐魂野鬼。”
当贾宝玉重返大观园,看见昔日欢笑过的亭榭楼台早已荒芜一片,曾经繁华锦绣花丛世界如今唯剩下无边的落木萧萧,往昔蜂团蝶舞的怡红快绿早已红稀绿瘦,曾经让他流连忘返的潇湘馆早已人去楼空,再也看不到昔日那个形影不离的身影,再也见不到昔日那个让他如痴如醉的莺声笑靥,而感受到的是心底撕心裂肺的悲痛,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境呢?
最终,这个最深于情的人,却走了一条最薄情的路,弃绝亲人,离家而去了。酿造了更大的悲剧。贾宝玉“悬崖撤手”出家为僧,造就了薛宝钗“终身误”。一个人的不幸,两个人的无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