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0 17: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00:50
爸爸由来是来源于改革开放后的《普通话应用标准》,此修订在中国广泛推行。
爸爸来源于英文中的DAD、和阿拉伯语中的BA、DA,以前叫做父亲。自诞生之日起,“父”主要用于尊称和背称(亲属不在场时的称呼),尤其是在书面语中,始终占据霸主地位。“父”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在知识分子的文言中,在龟甲、竹简和纸张上,历经载年。
字形也未发生大的变化,生命力如此顽强,跟汉语书面语的保守性和儒家礼教的约束都有关系。书面语极为保守,自先秦至晚清,借助于文字,基本保持原样,但它阻止不了口语的不断变化。在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文言)跟口语是发生严重脱离的,笔下写的跟口中说的很不一致。
关于“父”的读音,章炳麟(1869-1936)先生曾在其《新方言》(1907年)中做过考证,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至少在唐宋以前,“父”的发音以“b”开头,跟“爸”极为类似。
拓展内容:
父亲的爱厚重如山,这样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父亲节即将到来,这是专属于天下所有父亲的一个节日,下面看看中国父亲节的来历简介。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父亲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代。
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所发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设立父亲节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