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3 00: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03:41
关于劳动教育的三个维度如下:
劳动教育基本属性的三重维度主要体现在:劳动教育从内容到方式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有助于增进受教育者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和融入感,并唤起一个富于社会情感和生命价值体验的生活世界;
劳动教育从工具到存在具有审美性和自由性,有助于实现“真”的规律性、“善”的目的性和“美”的超越性的有机统一;劳动教育从现实到理想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将创造性智慧有效地赋能于广阔的社会性劳动中,实现生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的自主性、有自我意识、有目的的生命活动。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性、认识性、审美性的关系,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情感性、伦理性的关系。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出发点,以培育科学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目的,成为我国“五育并举”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和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本原的意义和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有生命的个体本身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四育”得以实行的身体物质基础,劳动以及劳动教育赋予“身体”以更多的生命意义。
没有劳动教育,其他“四育”会缺少现实的、具体的物质实践基础,会缺乏对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性的生命情感的切身体验。如果对劳动教育的本原意义和综合育人价值不能给予正确的定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难以真正实现。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劳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劳动教育具有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从内容到方式: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实践中现实而感性的人的存在是马克思唯物实践论人学理论的出发点。
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人学理论区别于胡塞尔现象学的人学理论,马克思的“实践世界”理论也区别于西方人学理论家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
马克思所说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不是概念理论、思想观念的活动,而是“物质生产活动”;
马克思“人的教育”理论不是基于观念、抽象的思维活动,而是建构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基础之上。就教育而言,
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杜威的“做中学”、蔡元培的“即工即学”与“工学结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性劳动”、马克思的“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思想,都试图解决教育的实践问题。
就劳动教育而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提出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等,均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03:41
劳动教育的本质维度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实践维度:劳动教育强调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知识维度:劳动教育也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劳动知识,包括技术知识、职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等,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劳动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人文维度:劳动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