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23 04: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7 06:23
萨满腰铃舞打三个数字是035。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均系满族的聚居地)。满族腰铃舞起源甚古,原本是模仿萨满作法的舞蹈,后来逐渐从祭祀性的舞蹈变成民间舞蹈。所谓"腰铃舞",顾名思义,即在腰带上系有铜铃。满族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是随着满族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并受到汉族风俗和中原文化影响,既与汉族风俗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民族特点。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人的家里一般都备有萨满神鼓和腰铃。腰铃是由腰带、衬裙、锥铃、系环等主要部件组成。锥铃是用铁或铜制作而成的圆锥形的铃铛,一般长20厘米左右,直径1.5厘米左右,每串腰铃系有3到15个不等的小铃铛。衬裙是一缝有系环的布圈,其作用是连接腰铃的上部和下部,上半部与腰带相连,下半部与锥铃相连。系环缝于衬裙上部(即与腰带连接的一端),一般缝3个,用于悬挂小沙锤。腰带的长度以舞者腰围而定。从外形看,佩戴时由于左右摇摆,加之行走时左右摇摆,加之行走时左右摇摆,使腰铃也随之左右摇摆上身略前倾,于是腰铃就"啷啷"做响,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变化。
表演时,演员一般身穿满族服饰,也有的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着戏剧服饰。表演时情绪热烈,场面火爆。常用的伴奏乐器有二板、堂鼓、小钹、大钹、小铙、大铙、大鼓等。腰铃舞曾盛行于东北的满族聚居区,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满族的狩猎生活。古代满族先民为了生存而猎取野兽时,常身披兽皮,头戴鹿角帽以迷惑野兽。在狩猎成功后或欢庆胜利时,他们就模仿野兽的形象而翩翩起舞,"击石为节,顿足为歌"。后来这种舞蹈发展成两种形式:一种是猎户携带弓箭到深山老林里寻找野兽踪迹时,为了防止野兽的袭击,他们常常披着兽皮又唱又跳以迷惑野兽。另一种据说是猎户狩猎归来之后,为了庆祝狩猎成功而模仿野兽做的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这样的舞蹈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