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周邦彦对南宋词的贡献)人物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8 04: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6:15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周邦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邦彦对南宋词的贡献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宋词大家周邦彦,为何一生宦海沉浮?
婉约派乃是我国古代重要诗词派系之一,其风格秀丽,文笔精良,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意,赢来了不少人的模仿与喜爱。婉约派最著名的两位文人便是柳永、李清照,然而集大成者却另有其人,那就是周邦彦。
陈匪石在《宋词举》中评价道:“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把周邦彦抬高到古代词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
周邦彦出生于公元1057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周邦彦儿时有些调皮,不听管教,令家长老师都无可奈何。不过周邦彦却很喜欢读书,阅读了许多经典著作,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公元1078年时,周邦彦来到了汴京,当时此处是宋朝的经济*文化中心,有许多知名大师在此居住,周邦彦也因此学习到了更多知识以及诗词的创作技巧。
六年后,公元1084年,周邦彦写出了一篇堪称奇作的《汴都赋》,该作品乃是模仿汉赋而成,但却充满了新意,用对话的形式描写汴州的美景,歌颂了皇帝的伟大,也赞许了王安石变法。而这个赞许在当时得到了宋神宗的好感。
宋神宗在阅读了《汴都赋》后颇为惊奇,便欣然召来周邦彦,与其在政事堂交谈,并让李清臣朗诵该文章。李清臣跟欧阳修苏轼算是一个时期的人物,他也是一代文学巨匠,虽没有什么作品留世,但史书却记载其“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
可就是这样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官,却依旧难以读懂《汴都赋》,因为其中有许多古文奇字,李清臣基本上都不认识。李清臣估摸一番,觉得既然自己都不认识,那皇帝必然也不认识,于是他在朗读的时候,耍了一点小聪明,把不认识的字都只读偏旁,或者是瞎读一气,最后果然蒙混过关。
那时的李清臣已经年过半百,而周邦彦却尚未三十,两者之间的差距,从一篇文章中便可见一斑。但这并不代表李清臣文学修养差,毕竟他也是被欧阳修夸赞过的大师,只能说明周邦彦的文学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之后,周邦彦也凭借着《汴都赋》名闻天下,成为文坛的一颗新星,受到无数青年学子追捧。宋神宗也对其万分喜爱,嘉奖其为太学正。
然而,也正是《汴都赋》令周邦彦日后仕途颇为坎坷,毕竟王安石的变法派只是昙花一现。也因为《汴都赋》,周邦彦被归为王安石一派,在王安石失势后受到多番打击。
在此期间,周邦彦还写了一首名为《苏幕遮·燎沉香》的词,“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全文先是写荷花,之后由荷花引申,阐述自己的思乡之情,不过那时的周邦彦却难以回家,因为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若是冒然离去,定会影响仕途发展。与此同时,周邦彦也在词中隐隐透露出了自己的骄傲,毕竟能一篇文章动京城,绝非凡人所能及之事。
后来随着宋神宗的驾鹤西去,周邦彦也被排挤出京城,去地方任职。这对周邦彦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也有好处,那便是他了解了更多风土人情,丰富了见识。常言创作来自于生活,周邦彦便用这段生活,创作出了如《绕佛阁·暗尘四敛》这样表达怀才不遇,愤恨不平的佳作。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_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一个“萧索倦客”的形象跃然纸上,穿越时光的孤独感,至今打动人心,在词中,周邦彦无比怀念汴京。
之后,宋哲宗登基,念及周邦彦文采出众,便将其重新调回汴京。之后,周邦彦的仕途在近二十年内都是顺风顺水,在宋徽宗时期更是担任了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主管音乐机构。这才令周邦彦有着更多精力去创作,他精通音乐,擅长填词,创作出了《六丑》这样的新词牌,还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
后来,蔡京把控朝廷,周邦彦很不满蔡京的为人,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激怒了蔡京,再次被贬走。由于水土不服,周邦彦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
周邦彦没有看到靖康之耻的发生,所以他的作品中也没有南宋文人独特的思念故国之情。
不由让人感慨,这样一个宋词大家,一生却是宦海沉浮。
周邦彦词史上的贡献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魄不羁,曾沿江西上,客游荆州。后来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时他先后在议礼局、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又献诗蔡京,说他“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官礼乐中”。那正是北宋王朝临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彦早年曾经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他的影响。然而由于他的时代和后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词,周词的浪子气息要淡些,而帮闲的意味更浓;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的变化也多些。
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个腐朽王朝里纵情声色的士大夫们的胃口。由于内容的单薄与无聊,周邦彦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胜。他喜欢用代词,如用“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运用古辞赋家的手法来练字琢句,如“梅风地溽,虹雨苔滋”(〈过秦楼〉)、“稚柳苏晴,故溪歇雨”(〈西平乐〉)等。喜欢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少年游〉《荆州作》),用韩屋《懒起》诗,“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还善于通过种种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回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些手法本是魏晋以来“为文造情”的辞赋家的长技,周邦彦用来写慢词,把那些艳情内容妆饰得更华美。因此他的词不仅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从南宋以来,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层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场。
周词中较为可取的是少数表现羁旅行役、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兰陵王〉、〈西河〉《金陵怀古》等。
周邦彦所做的,其实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东坡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为什么说周邦彦是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提起周邦彦,我们一定会想到著名词评人王国维先生的评价:“词中老杜,非先生莫属!“可见得能与李白杜甫相媲美,意思就是说周邦彦即是词中的集大成者。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法度井然的周邦彦为何可以称得上是词中的集大成者?
_钛逯员蝗衔谴实募蟪烧撸胰衔幸韵录傅阍颉R皇谴手衅悴慌贾魈獾脑傧帧V馨钛逶谇嗄晔痹蛏褡谙住躲昃└场犯杷绦路ǎ甘艹栊遥商е钌鄙дT谏褡谒篮螅傻持凑馨钛逅嬷脖患烦鼍┏恰=幼判碌成咸ǎ殉殖馨钛宓靡灾胤党_M砟暧忠蛴氩叹┑热擞泄细鸲磺A夥拧W莨壑馨钛逡簧杉涫送局肥乔劭部赖摹S谑恰捌悴慌肌钡念柯眯幸壑谐晌首鞯闹匾魈猓夥矫娴拇碜魇恰堵シ肌贰6强裘啪兜挠轿锎省S轿锎试谇叭四抢镆丫惶峒埃臻挠轿锎手饕墙枘∽刺胧樾慈饲楹隙唬肯喽员冉仙佟5搅酥馨钛澹饔轿锎实氖吭龆啵缬矫坊ā⒀盍⒗婊ǖ龋庇纸约旱纳硎榔阒小⑶槌∈б庵嘤胨街锶谖惶澹纤斡轿锎实闹丶耐写蚩艘簧刃碌拇竺拧J窃谝衾址矫嬗泻苌畹脑煲琛V艽室袈珊托常⒅卮实鞯牡溲庞牍鞯囊羯饕恢隆
_馨钛宓拇氏蚶雌兰奂撸敲次颐蔷屠纯纯此拇示烤褂泻翁氐悖恳皇腔鼗吠吹恼路ń峁埂V艽食び谄绦穑渲毙蛭颍承颉⒌剐鸷筒逍鸨舜私淮恚笨战峁股咸逑治拘缘幕鼗吠词浇峁梗ィ衷冢蠢吹氖笨粘【按碜劢岷希绱碜鳌独剂晖酢ち贰6侨诨涞挠镅约记伞V艽誓芄唤皇状手惺浠茫唤龃幼置嫔匣们叭耸浔涑尚碌挠镅裕备艿慊叭耸涠丛斐鲂碌囊饩场4碜魅纭段骱印そ鹆昊彻拧贰H呛托逞厦艿囊袈伞5髅馈⒙裳稀⒆止ぃ侵艽试谝袈煞矫娴奶氐恪V馨钛逍麓础⒆远鹊那鞴参迨嗵酰淙徊患傲乐啵粗魃辉裁馈⒂么矢哐拧4送猓艽嗜缍攀谎乇鹕贸び蜜昃洌谵峙凶非笠袈傻暮托惩骋弧
周邦彦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诗人,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对其"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的人物"的评价应当是合理的。
周邦彦生平是怎么样的?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为人比较个性散漫,不过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宋神宗的时候,他成为太学的生员,太学也就是后来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是古时候最高的学府。后来神宗进行王安石变法,效果拔群,当时周邦彦写一篇《汴都赋》献给皇帝。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七千字,模仿的是汉朝时期著名的《二都赋》,内容是在赞许变法。据说文中有些古字,连朝中大臣也不认识读不准确。
此文一出,周邦彦开始名动天下,他也被朝廷提拔为太学正,差不多就是太学的老师。不久他就开始各地宦游,任庐州教授、溧水县的知府等。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并再次让他朗诵《汴都赋》,此后留在京城任官,也有做过各地知府,比如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明州(今浙江宁波)。
等到徽宗继位,他建立了大晟府,也就是朝廷最高音乐机关,周邦彦成为其中一员。不过后来他又被调任到外地任知府。晚年,他因为和蔡京的一位同党交往过密,而因此名声受到了牵连而成为污点。而那时候,北宋已经到了衰亡的边缘,内有外患不断。在周邦彦去世的前一年,方腊起义了,而在他死后不过六年,北宋也亡了。
后世对周邦彦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虽然他的词作主题较为单一,但优秀的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沈香》、《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诗人周邦彦生平轶事
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周邦彦的生平和轶事!
生平
周邦彦神宗时为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累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晚年与蔡京同党刘_(注此字上日下丙音bǐng)过从甚密名节有污。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写得更妙。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起来,将上阕的追忆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忆两个故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另如长调〔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照应、收放、开合,十分讲究;〔过秦楼〕“水浴清蟾”,将时间、地点、人物、感情变换数次,构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发展的脉络;〔兰陵王〕《柳》,把将离之情,既去之思,居者与行者,旧恨与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气。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今存《片玉词》10卷,《__丛书》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词1卷,《四印斋所刻词》本。
周邦彦名字取自《诗经》的《国风·郑风·羔裘》“邦之彦兮”,译为国家有才华的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称:“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可见其也是一位很有才学的人。
轶事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将他同李师师求欢的心情比作露水,心像刀割,在雪压城门之际恨不能“胜”徽宗,看着李师师的纤指剥去橙子皮而无言面对现实的残酷,只求能在师师的“锦幄”下求的一时“初温”,情绪绵绵,对面坐下听师师弹琴弄弦。悄悄地发问:晚上住哪儿?引用李师师对徽宗说过的话“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借指李师师的用意是打发徽宗回去,于是在徽宗“休去”后,才得来这“少人行”的绝好相会时机。赞师师的机智。李师师很喜欢,笑纳了。天将拂晓,周邦彦才独自匆匆归去。(另有一种说法《少年游·并刀如水》中的译文是:路滑霜浓,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这里是挽留徽宗“休去”。)
谁知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宋徽宗又去李师师家的时候,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填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就唱道: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周邦彦的词作名篇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经典名篇有《苏幕遮》、《蝶恋花》、《满庭芳》、《菩萨蛮》等。
周邦彦的另外一首经典名篇《少年游》,那么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词吧!
少年游
宋代: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上片:“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春日里的一天,景色虽不是那般的浓艳,但也是一片的盎然。彼时一栋狭窄的小楼之上一双恋人在此相会。他们含情脉脉,诉说着心底的缠绵情话。而窗外此时正下着大雨。雨打湿了楼下的花柳,也淋湿了屋檐下栖息的燕子。写到这里我们能看出此时的景色很美,也映衬出了这对恋人此次约会的浪漫之意。
不过,词人周邦彦笔锋一转,意境一下就变了:这对恋人很快便走下了楼梯。他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分开而行。原来词人起笔描绘的缠绵氛围是在为了二人的最后离别做铺垫。这样感伤的离别惹的花柳也好似在雨中哭泣,燕子也满怀感伤比平时飞得慢了许多许多。这里词人再次将花柳、燕子拟人化,以它们的不同表现反衬了这对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
下片:“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离开了上片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词人周邦彦笔锋再次一转,多年后的一天,还是春风暖暖的春日,桃花开满枝头,美艳一片。多年前的那对恋人如今已相守在了一起,如今的他们再也不用踏着泥泞的下路,冒着瓢泼大雨偷偷地约会。而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有意思了。
纵观周邦彦的这首词,起笔词人通过景色的清丽描写,营造出的是这双恋人约会时的浪漫情景,之后词人笔锋突转,通过花柳的哭泣,燕子的劳飞,反衬出了这对恋人离别的不舍和感伤之意,之后下片词人笔锋再次一转,从上片的离别忧伤转为了浪漫的长相厮守。着实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词中周邦彦笔锋多次突转,这样曼妙的手法令人折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