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即将消失的农村“老物件”,你家用过吗?都是时代最好的见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5 17: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5:30
“老物件”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会陌生,它是对一个时代最好的见证,更是对时代发展的一个说明;它是一代人曾经的回忆,更是给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的一次告白。
“老物件”用它独有的声音将时代的烙印印刻在过来人的心里。
今天带来5个已经消失的老物件,让咱们共同回忆一下那逝去的青春和回忆:
一、粪箕子
也叫粪箕盛农产品、种地、施肥(盛粪)的器具,用荆条、竹篾等编成,形状像簸箕,有提梁。
产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家庭农用工具,用来捡拾狗粪、猪粪以及其他牲畜粪便。
那个时候社会发展力迟缓,因此包括种植农作物的肥料也都是用的大粪,而粪箕子就是用来捡拾路边的牲畜的排泄物,然后经过过滤、熏蒸等办法做成肥料。
因此粪箕子用途比较广。
二、煤油灯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作为燃料。
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差,不会像现在这样家家都用上了电灯,那个时候人们都会到供销社打点煤油,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做事、说话。
在我印象里最深的就是妈妈经常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
三、汤婆子
又名“汤捂子”,用铜或锡制成的扁形瓶。
是一种铜质或磁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
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一般为南瓜形状,小口,盖子内有厣子,防止渗漏。
汤婆子是我们自古以来就非常熟悉的取暖用品,在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也就是后来咱们熟知的烫瓶。
当然后来使用的大都是以塑料做成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很少能看到汤婆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就是热水袋或者是暖贴。
四、老式的熨斗
熨斗这个东西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
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熨烫衣服,这样可以使将要穿的衣服平整,尤其是在以前的旧社会一件衣服是否平整,也是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
我记得有一些电视剧里有一些场景,如果生活很困苦,但是人们追求生活的品质不会被消减。
他们都会将滚烫的热水倒进缸子里,然后利用温度将衣服熨平整。
有时候生活不再富贵与贫穷,相反的它是一种对生活希望的彰显,是一种精气神。
五、小推车
在北方也被称为“地排车”。
这个在七十年代使用得最为广泛。
那个时候经常会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推手小推车。
因为那个时候不想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更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
记得父母曾经说过那个时候,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简直就是太幸福了,因此那个时候的小推车是被应用最广的,因此使用方便,可以减少很多的劳动力,比如用小推车拖着粮食去交公粮,比如用小推车推着东西到集市,比如小推车上可以坐人,真的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还有什么样的老物件呢
其实要说到这些“老物件”,我说的这五种并不能代表全部,毕竟“老物件”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详细地说说有几种,我想说上一天一夜都不一定能说完,毕竟每一个老物件的背后都有它的一段故事。
笼统的概括一下还有哪些老物件呢:石磨、簸箕、手电筒、摇篮、鞋拔子、打麦机、背萝、鸡毛掸子、老印章、手工硬木钻、剃须刀、老式炊锅、做砖的模具、木梭子等还有很多很多。
不说别的,单单如上文我提到的那些老物件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用过几种,有没有没有用过的,而那些“老物件”如今是否还存在?可能有的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也许已经彻底消失。
总结:
人是念旧的,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对于以前的事物更是特别的怀念,其实现在在很多的地方都建有民俗博物馆,我想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可以重温曾经的那段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