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产生的什么是元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8 14: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9:10
地震:自然灾害中的“元凶”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公认的“元凶”之一。它可以在几十秒内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导致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亡,并使这座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地震是一种地壳快速而又剧烈的运动。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千米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千米称为远震。
知识链接:如何测定地震的震级强度地震的矩震级和里氏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时常用的测定标准。地震烈度是地震在地面上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表示。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表。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面破坏情况(习惯用罗马数字表示)如下:①小于Ⅲ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②Ⅲ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③Ⅳ~V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④Ⅵ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⑤Ⅵ~Ⅷ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⑥Ⅷ~X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⑦Ⅺ~Ⅻ度:毁灭性的破坏。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千米。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据测定,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
发生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也会扩散。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它能引起地面的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它能够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因此,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横波则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几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应尽快防范。
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会通过地球介质向各个方向传播,我们从而可以在世界各地通过地震仪记录到。20世纪初,地震学家发现,大地震发生后,在距地震震中103°~143°的范围内记录不到地震波。于是他们猜想,地球具有分层结构,地球内部有一个低速的地核,地震波由于折射,到达不了103°~143°的范围。人们关于地球内部的认识就是从地震波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