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应对同质化竞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0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0

“品牌同质化”真的是一种风靡全国的营销病。无论是走进商超、还是打开手机,我们都面对着一众面目相同的品牌。例如:

小额信贷都在说“门槛低”、“放款快”;

纸尿裤都在喊“易吸收、不过敏、防侧漏”;

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最为讽刺的是,中国品牌同质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就是广告业。广告公司卖着一样的资源、放着一样的价格、提供着一样的服务,却每天去教广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质化,这真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黑色幽默。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品牌们在制定差异化战略的时候,常常把四样东西作为差异化价值,分别是: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我想说,这四种方式都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1.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在给自己品牌定位的时候,都写过这样的话:“专注于##领域”。

企业这么描述自己, 很显然是受《定位》理论影响,想要在某个领域占据用户心智第一的位置。但是我们回看一下那些经典的定位案例,他们都没有说“专注于##领域”:

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

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用对《定位》理论。《定位》理论是说要占据品类第一,但是这种占据,是用户心智的占据。

也就是说,定位是对用户说的,而不是对行业说的。用户根本不关心你是“专注于区块链领域”,还是“专注于幼教领域”,他们关心的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价值。

其次,用品类去做差异化,很容易遭到“真香”现场。

因为任何成长的企业,很少不会做品类的扩张。例如,小米因手机起家,后来扩展到整个电子产品;喜茶是卖茶饮的,但是现在也买冰欺凌和面包。

如果我们最开始,把一个细分品类作为品牌的差异化价值,一旦我们遇到市场天花板,需要品类扩张时,就会*做品牌的再定位。

2.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喜欢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例如这些品牌:

但同时,真正高端的品牌却从未把“高端”两个字挂在嘴里。你见过法拉利说自己高端吗?你听过LV、爱马仕喊自己高端吗?

这就好像比尔盖茨,不可能在名片上印上“世界首富”一样,越是真正高端的品牌,反而喜欢和大众保持距离;而越是标榜高端的品牌,并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希望成为高端的品牌。

把“高端”当做品牌差异化时,最大的问题是指向不清,就是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你的“高端”到底高端到什么地步。

这是淘宝的某“高端女装”,在某些商家和用户心理已经算高端了,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普拉达才是高端女装吧?

我们再回看一下良品铺子和竹叶青的广告文案:

什么是“高端零食”?更干净?口味更好?价格更贵?

什么是“高端销量市场”?这个市场是按什么划分的?茶叶的市场价格吗?

“高端”、“低端”,这种词汇都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高端”和“品类”一样,应该是企业对内的品牌定位,而不应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价值表达。

3.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

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最常见的用词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智能”作为自己的差异化标签,例如美的智能电饭煲、360智能摄像头、Travelmate人工智能旅行箱……

这种将技术作为差异卖点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就以智能音箱为例来了说明这个问题。把AI和音箱做结合,不仅解放了消费者双眼双手,更方便搜歌找歌,智能音箱也成为了未来客厅端的人机交互入口,可以说意义远大。

但看似高新技术的智能音箱市场,马上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市场。小米、华为、百度、阿里纷纷加入了智能音箱市场的争夺。巨头的加入,彻底发挥自己“价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爱同学mini版”官网只售299元。

所以,把技术当差异卖点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是一种高速发展却也高速淘汰的东西。

如果你的技术实力没有强到离谱,那么你的最大的差异点,就会变成最大的软肋。你会轻易被强大的对手快速复制,然后被快速淘汰。

4.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这个方法常见于中国各个行业的巨头们,常用的品牌话术是“领军者”、“销量领先”。

把“领导者”挂到嘴边,是基于用户的从众心理,当一样东西有更多人选择,一般意味着它的质量和服务更靠谱。

但你发现没有?国外的领军者们很少标榜自己是领军者。我们回忆一下,宝洁、Nike、KFC、可口可乐……他们在广告中强调过自己的销量问题吗?为什么国外的大品牌不这么做?

因为对于任何事物而言,选择它的人越多,它的个*知力就越差。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小众的代名词。

很多这么做的企业,可能搞错了用户对“销量大”和“流行”这两个概念的反应。

销量大=更多人选择,所以这个产品很安全

流行=这个东西很红,我也要赶个时髦

所以,强化“销量”和“领军者”更适合一些“精神消费”属性弱的品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Nike的广告改成“全世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穿过niki”,niki的粉丝们是不是就要疯了?所以,瓜子二手车可能更适合强调“销量”,而王老吉并不适合。

一旦一个品牌成为了领军者,它最大的危机是消费者觉得它不酷了,它烂大街了。好比微信成为月活10亿级别的应用时,我们反而开始逃离朋友圈,寻找圈层社交、私密社交。近两年,大家觉得社交类APP的创业机会又出现了,这才有了多闪、soul等APP的崛起。

所以,国外成熟的大品牌都在极力地摆脱“领军者”的身份,在不断制造差异化的感知,研发更个性的产品,做更先锋的文化推广。

很多时候,一个大品牌越是标榜自己是“领军者”、“销量领先”,它越是在背离品牌差异化。在用户心智层面,你越是在为新创品牌制造机会。

03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种正确姿势

上一节我列取的四种错误示范,其实都是犯了同一个错误:只站在企业角度,而没有站在用户角度去做差异定位。我们要永远明白一点:品牌资产只存在于用户心智里,所以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必须从用户视角出发。

下面,我们就从用户视角出发,去创造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1.具象一个产品价值点

乔治是美国一家搅拌机企业的市场总监,他所在的企业的产品卖点是“耐用”、“搅拌力度大”。如果只看这两个核心卖点,那么与市场上其他品牌基本没什么不同,但是乔治想到了一个办法,彻底放大了搅拌机的卖点。

他把买了一堆弹珠,然后把它们放进搅拌机里搅拌,弹珠在搅拌机里剧烈的蹦跳,15秒钟之后,乔治打开搅拌机的盖子,弹珠已经变成一团白色粉尘。乔治把这一切用摄影机记录下来,然后传到*上,大受欢迎。

后来乔治还尝试了搅碎打火机、游戏手柄、甚至iPhone,这个系列视频叫《Will It Blend?》,点击量超过3亿。2年内,搅拌机的生意涨了6倍。

乔治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产品的抽象卖点具象化了,甚至戏剧化了。

其实,很多产品都是有差异化卖点的,但是问题是:你的卖点并没有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注意,我用了一次词叫“感知”。品牌的价值卖点不是让用户去“思考”、去“判断”的,而是去感知的。

因为“思考”、“判断”这些只是人类大脑的理性决策,如果是理性决策,用户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去比价,对比各种参数、做各类测评。除了汽车、房产等这些高消费的决策产品,一般的大众消费品,用户根本懒得花时间去“辨别”你的价值。

所以,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必须是让用户可感知、可触摸的。如果你的品牌,在用户在关注你的前三秒内,没能唤起他的消费*,那么这个用户就会流失掉。

那么,放大用户感知还有两个实用的小技巧,我们拿几个常用的方式来说明一下:

1)用数字去制造价值感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OPPO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5分钟”和“2小时”这两个数字,形成了极大的价值冲击。

2)用视觉去刺激用户感知。

我们都知道茶饮现在是一个大市场,但同时竞争也相当惨烈,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因味茶、煮叶、鹿角巷、1点点……这个赛道已经相当拥挤。

新入场的新品牌有家叫“唯秘模特茶”,店面色调借鉴了维密大秀的色系,融合了暗黑和*粉,整个店铺打造出了维密大秀的时尚感。

再比如,信仰毛尖,把“信”字放的无限大,好像一个印章一样。这个“信”字就既是品牌的价值观,也是吸引消费者的视觉符号。这是华与华公司2018年的案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有个新名词叫“感官品牌”,也就是你的品牌要在五感上,给消费者足够的刺激,从而达成足够的品牌印记。在品牌眼乱缭乱的今天,想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常常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强化其中一个价值点

我们消费一个产品,有众多原因。质量、价格、口味、服务、包装……这些都可能成为选购的原因。但无论原因有多复杂,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原因:

1,内在的实用价值:口味、质量、价格……

2,外在的附加价值:服务、包装、体验……

当一个市场进入同质化竞争时,那就意味着“产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起决定性因素,我们拼的常常是“产品的附加值”。

如果你能把某个产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过用户的预期,超过对手的想象,那么你就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力。

比如,很多人很喜欢逛宜家,不仅是因为宜家的家具组装配送方便,性价比高,有颜值,还因为宜家的餐厅很好吃!很多人甚至是为了吃顿饭去宜家,顺便去买点小家具。

我要告诉你,宜家餐厅已经是世界上第六大餐饮企业,光是招牌菜瑞典肉丸和冰欺凌,一年的营业额就在10亿以上。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海底捞,送餐小哥的面条舞、等位时提供美甲服务、一个人吃火锅对面给你放个小熊,这是把服务价值做到极致。

当年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靠什么胜出?靠的是后期贴心的维修服务。如果你问老一辈,当年为什么买海尔,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管维修,服务很好啊”。

产品的附加值怎么找?我们要仔细观察用户消费产品的全部环节,看看哪些点是用户“不舒服”的、是你可以凭借自身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的,那个点也许就是突破口。

比如,现在大家穿着牛仔裤流行“卷边”,针对如何卷边,很多穿搭网红会传授“卷边”的攻略。如果我是一个新创立的牛仔裤品牌的老板,我就会做三件事:

1)给所有导购员培训,每个来店里试穿牛仔裤的人,都为其提供专业的卷边指导,现场展示不同样式的卷边方法;

2)顾客一旦购买,会给他这条牛仔裤的卷边攻略,包装袋里有纸质攻略,上面也有二维码,扫码关注品牌公众号之后,可以去看视频教程;

3)让设计师针对这个现象,设计出几款裤脚外翻后,会露出特别的花纹和图案的牛仔裤,让顾客更喜欢“卷边”,一旦这几个款式大卖,那么就给自己定位成“最好看的卷边牛仔裤”。

3.虚构一个新的价值点

晨光文具是国产文具界的知名品牌,核心产品是书写笔。但是书写用的工具笔是一种没有太高技术门槛、同质化很强的产品,如何能把一只普通的书写工具笔变得与众不同呢?

晨光文具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笔定义为“考试专用笔”。在一个无纸化的时代,用笔的主要群体是学生,而学生用笔的最大场景就是考试。

哪个笔不能在考试里用呢?所有的笔都可以啊!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收智商税的产品命名,让市场销量直接提升了30%。

但随后,也遭遇了各个对手的跟随模仿,大家都出了考试笔。为了加大品牌的差异化,晨光文具又开发了一款产品,叫“孔庙祈福考试笔”。

这个产品包装里面还有一张“孔庙祈福签”,若考生抽中的“祈福签”是上上签,则有一定的奖励。他们在山东曲阜,也就是孔子的故乡孔庙,举办了一场“孔庙祈福大典”,并拿到了孔庙的授权。这是不是很像现在流行的IP跨界?可这是十年前的案例了。

当时这款“孔庙祈福考试笔”在高考前,受到了全国考生的疯抢,很多考生都想拿着这款开了光的法器去参加高考。

晨光这款笔和其他考试笔,在物理属性上有区别吗?没有。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办事图吉利的心理,为一个原本同质化的产品,找到了一个极具差异化的价值点。

当我们抱怨自家产品没啥特色时,不妨试着去“务虚”一下,找一下产品有没有可能附着上新的意义感,从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4.重新定义整个价值

现如今,“重新定义”这个说法已经被各大品牌玩烂了。好像只要某个品牌的产品稍微有点技术或商业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重新定义”你的品牌价值,特别适合那些有着创新商业模式的品牌。

每次打开我家那台乐视电视,开屏都有一句话“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套大屏互联网生态系统……”。乐视不把自己定义为“电视”,而是把自己定义为“大屏生态系统”,这种“生维”型定位,就是把自己放在“未来”,把对手放在“远古”,特别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这种营销思路来自于苹果,因为乔帮主时代的苹果一直在“重新定义”科技行业,苹果重新定义了音乐播放器、手机、个人电脑。现在,和苹果有着相同气质的企业,还有特斯拉、谷歌、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等。

著名的未来学者,《失控》作者KK曾对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说:“我并不看好搜索的未来。”拉里佩奇回答说:“哦,其实我们做的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是谷歌地图、谷歌眼镜、还是阿尔法狗,这些都不是在拓展搜索业务,而是对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

被时代淘汰的焦虑,加上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总让人们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现,打破陈旧的传统秩序。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基因,那么你可以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但如果你的企业仅仅是比前人多迈了一小步,用“重新定义”去建立品牌价值感,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业内笑话。例如,罗永浩老师在发布会上介绍“TNT工作站”时,用了这样一张PPT。

同样是智能电视,海信在2017年的新品发布会上,也“重新定义”了智能电视。海信的这台“璀璨”系列新品,“全面升级了人工智能体验,实现了智慧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视频分享、智慧家居以及场景化的内容服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个优势听上去只是升级了一个智能系统,而不能称之为“重新定义”。当企业试图去包装品牌而不是实事求是时,你所描述的品牌价值,在消费者眼里就是“国王的新衣”。

5.转换视角,创造真正的价值支点

先讲一个《圣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很多商业书籍引用过,例如《引爆点》和《好战略和坏战略》。

非利士军队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在非利士军队中有位将领,叫歌利亚,是个身高3米的巨人,他身穿厚重的铠甲,手提铁*来到以色列军前讨战。

这副画面有点类似《三国演义》里的两队对垒,有一员大将走出阵列,大吼一声:“谁来与我一决雌雄?”

以色列军队士兵们十分惧怕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巨人,一时无人应战。只有一个叫大卫的牧童主动请缨。军队将领允许大卫出站,并给了他战衣,但大卫没有穿,反而走到河边捡了五颗石子,拿起甩石的机弦就去应战巨人歌利亚。

巨人歌利亚看到一个小孩来应战,极尽嘲讽,但大卫没有受任何影响,在距离歌利亚一定距离处停步,用机弦甩出一颗石子,击中了巨人歌利亚未被铠甲保护的额头。歌利亚倒地,大卫跑上前割下来他的头颅。

我认为这个故事,适合每个创业者去研读,因为几乎每个创业者如果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都要面对行业里的歌利亚,并要想办法战胜他!

跟《圣经》里的讲述重点不同。在战略学领域,牧童大卫之所以能战胜巨人歌利亚,和上帝与勇气无关,而是大卫对竞争局势有着与众不同的判断力。

我们看一下,大众如何看待巨人歌利亚和牧童大卫之间的竞争关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一下,牧童大卫自己如何看待与巨人歌利亚之间的竞争关系:

从两张表格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我们转换看世界的角度,优势和劣势出现了*式的变化,从而能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潜在的价值点。这种价值点与前四个价值点有些不一样,它是一个关键性价值点,是杠杆的支点、是围棋里的胜负手。

我们把这种视角放在商业领域看看。有很多文章把拼多多的胜利归结为“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一个浅薄的视角。农村包围城市的企业多得是,凭啥就拼多多能突破京东和阿里的封锁?

我们回归到一个APP应用的根本问题上去研究这件事。一切成长中的APP应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获客成本问题。而传统的APP获客有两种途径:

1)流量采买,追求即时的效果转化。

例如,京东每年都在搜索广告领域,有巨额的投入。

2)通过外部广告,建立品牌声誉,创造用户自主搜索和下载。

例如,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常年都有庞大的户外广告、植入广告和内容营销预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随着“增长黑客”理论进入国内,国内企业开始着重打造第三种获客手段,即利用产品内的技术手段、用户补贴等方式,去广告化地获客。

如果拼多多按照传统思路去获客,那么它一定会遭遇几大巨头的流量封锁,融资再多也烧不起。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在于它核心的获客手段是:拼团技术+用户补贴。

这种自驱动的增长方式,激发了产品内用户的自发拉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消灭了竞争,规避了巨头的打压。后期再辅助流量采购和品牌广告,从而迅速成为新的电商新贵。

重新审视你和对手的优劣势,转换视角重新发现你的价值支点,这是所有企业在面对同质化竞争时,都应该具备的思路。而价值支点所造成的差异化,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异化,如果用公式表达就是:

差异化的价值支点 = 你的最强点 — 对手的薄弱点

这种转换视角、寻找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方法,已经跳出品牌理论,晋升到战略理论了。

寻找这种“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把被动化主动,建立自己的战略优势,从而把对手拖入你的战略轨道里,从而让对手疲于奔命

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就重新思考了“品牌同质化”这个课题,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01为什么别人“品牌同质化”,却仍然活的很好?

02解决“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03建立“品牌差异化”的五个正确姿势

当你和对手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时,那么,消费者买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信息,我们如何编码这些信息,就决定了产品能卖多少份、卖多少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1

近年来,在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一直被日益显现的同质化竞争所困扰。商业银行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实现从低端的产品竞争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境内银行同业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主要源于其在客户、产品、区域等方面定位异常雷同,而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侵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恶化了银行业的竞争环境。 首先,各商业银行均高度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服务对象细分不够,竞争策略大同小异,导致零售业务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 其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相差并不明显,创新产品、服务趋同化严重,既形不成特色,更形不成竞争优势。 第三,大多数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实施跨区域经营,而且各商业银行都将经营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 二、提升品牌价值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虽然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产品、服务、技术以及流程,但是它们无法复制一个卓越品牌。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一个卓越品牌就意味着长期的成功营销和利润。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银行业战略可以分为产品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并购战略等,商业银行依靠某一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优势,唯有确立品牌发展战略,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最持久和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要有质的飞跃,提升市场地位,必然需要新的品牌发展战略,以使品牌重新定位,赋予中国银行业品牌新的内涵,早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高层次的跨越。 三、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差距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在理念、文化、定位、管理以及品牌维护上离真正的品牌战略标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品牌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任重道远。 (一)品牌理念尚在发育 一些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或是虽然从形式上接受了品牌理念,但却错误地理解了其内容和实质,往往觉得品牌就是做广告、招牌、标志和图案设计,却忽视了品牌战略中最本质的部分,即营造品牌资产、确立提升品牌价值行为方式的内容并付之实践。这也是客户整日穿梭在各种银行卡、理财宝、外汇宝等银行产品的宣传和派送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品牌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二)品牌文化含量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但文化含量不足,很难通过建筑物、装修、员工的服饰服务等感受到不同商业银行的个性和沉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身企业文化积淀单薄,另一方面缺少对客户真情的关怀。事实上所有的品牌文化都是建立在永远把客户摆在第一位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始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作为发自内心的要求才能孕育服务的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有生命力的银行品牌。 (三)品牌定位缺乏个性 细分的市场是品牌战略的逻辑内涵,也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特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在品牌定位时最欠缺的就是个性。重“品”不重“牌”,品牌定位基本上缺乏自身独特的附加值。银行重视的是提供产品,而不是孕育一个特色的品牌。无论从命名上还是产品内容上,雷同痕迹比较严重,品牌作用并不明显。 (四)品牌管理各自为政 突出表现在品牌战略在上下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的执行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了品牌战略的效果。品牌产品基本上由各业务部门分散营销,缺乏整合;宣传、广告、推广活动往往被认为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职能,与业务运作隔离使得品牌营销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 (五)品牌维护有待加强 品牌建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历史的沉淀。从品牌的创立到品牌的成熟和成功,需要精心细致的维护。而我国商业银行大都还停留在推出品牌产品的阶段,缺乏对产品的维护和更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规范比较刚性,缺乏情感渗透。商业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更体现差别,也是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各银行虽然都有很严格的服务规章制度,但实际效果却体现不出对客户的尊重和珍惜。员工虽然微笑着面对客户,但是缺乏情感渗透。所以,客户在接受银行服务时,仍然没有“上帝”的感觉。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市场上金融产品还是“理财宝”、“外汇宝”、“银证通”等基础产品系列,具有冲击力的新产品较少。根基不稳的品牌战略缺乏创新产品的支持,显得更加脆弱。 四、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品牌战略是银行业发展到高端竞争后的逻辑结果。在将品牌理念渗入到自身的每一个细胞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打造一流品牌银行,促使我国银行实现从品牌向名牌的跨越。 (一)依托文化“外化”鲜明的品牌形象 创立著名的品牌离不开文化的沃土,文化是创造强势银行品牌的基矗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然会“外化”为更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并对社会公众产生更大的品牌魅力。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要树立文化的观念。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最后,从小处做起,从平时做起。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和历史的积累。一件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一个更加真诚的微笑、一次更快捷的服务,都可能在客户心中沉淀下来,成为银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差异化品牌定位创造品牌核心价值 差异化的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和难度,吸引特殊的客户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的精髓。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当今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和竞争阶段的特殊性,可以选择以下定位策略: 1、创新型定位策略。我国银行供给市场上产品的单一性既对创新提出了要求,也隐含着创新的巨大空间。将创新作为品牌定位的重要策略,是因为创新能给品牌带来在同类产品中领导者地位的机会,而市场的规律是几乎一切的优势都归之于领导者,客户将更倾向于购买领导品牌。 2、求异型定位策略。亦即产品差异策略。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实力和客户资源的弱势,可以通过银行形象、产品特性、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客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 3、演进型定位策略。在我国银行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够成熟导致产品数量较少的现实条件下,对现有产品的微小变革都会使其向前演进一步,吸引客户的眼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组织结构,形成整合的战略性管理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推行品牌战略至关重要,因此,银行应该加快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专门的品牌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建立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机构,专业负责整个银行的品牌运营,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证;二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品牌经理,负责银行的品牌战略决策,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证。 (四)服务与创新维护品牌生命 品牌产品的推出只是品牌战略的开始,而对品牌的维护才是品牌战略的关键,是品牌生命力能够持久的基矗对于商业银行品牌的确立,这种维护就是提供情感渗透的服务和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去诠释品牌的灵魂。 高水平的服务是维护银行品牌的必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业中服务不仅指态度,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做服务,而且是需要情感渗透的服务,所以,银行服务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从内心出发,透过各个环节,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展现银行的形象,维护银行的品牌。具体来说,不仅仅指前台的服务效率、热情、规范,还要包括服务网点的便捷性,营业厅的档次感、空间大孝服务信息,前台监控设施的完备性,咨询问题时得到答案的及时性和确定性,辅助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银行管理者在公共场合的形象,等等。 银行创新产品的推出有利于对品牌的反复强调,保证品牌的生命力。首先,银行在创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使新产品达到继续诠释品牌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运作机制,实行品牌项目责任制。第三,产品创新要始终面向市场和客户。建立品牌和产品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市场,吸引客户,所以,产品创新必须围绕市尝围绕客户进行。 此外,商业银行在品牌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注重品牌整体打造,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包装、广告投放、新闻发布、户外营销、宣传推广等环节整体规划,提升整体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产权保护,从品牌经营、法律和社会保护等多方面维护银行的品牌权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制止对品牌形象的侵权行为。 注重品牌营销危机管理。针对可能会影响品牌的突发事件,制订周密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维护品牌形象。 (作者系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0

“品牌同质化”真的是一种风靡全国的营销病。无论是走进商超、还是打开手机,我们都面对着一众面目相同的品牌。例如:

小额信贷都在说“门槛低”、“放款快”;

纸尿裤都在喊“易吸收、不过敏、防侧漏”;

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最为讽刺的是,中国品牌同质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就是广告业。广告公司卖着一样的资源、放着一样的价格、提供着一样的服务,却每天去教广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质化,这真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黑色幽默。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品牌们在制定差异化战略的时候,常常把四样东西作为差异化价值,分别是: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我想说,这四种方式都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1.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在给自己品牌定位的时候,都写过这样的话:“专注于##领域”。

企业这么描述自己, 很显然是受《定位》理论影响,想要在某个领域占据用户心智第一的位置。但是我们回看一下那些经典的定位案例,他们都没有说“专注于##领域”:

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

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用对《定位》理论。《定位》理论是说要占据品类第一,但是这种占据,是用户心智的占据。

也就是说,定位是对用户说的,而不是对行业说的。用户根本不关心你是“专注于区块链领域”,还是“专注于幼教领域”,他们关心的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价值。

其次,用品类去做差异化,很容易遭到“真香”现场。

因为任何成长的企业,很少不会做品类的扩张。例如,小米因手机起家,后来扩展到整个电子产品;喜茶是卖茶饮的,但是现在也买冰欺凌和面包。

如果我们最开始,把一个细分品类作为品牌的差异化价值,一旦我们遇到市场天花板,需要品类扩张时,就会*做品牌的再定位。

2.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喜欢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例如这些品牌:

但同时,真正高端的品牌却从未把“高端”两个字挂在嘴里。你见过法拉利说自己高端吗?你听过LV、爱马仕喊自己高端吗?

这就好像比尔盖茨,不可能在名片上印上“世界首富”一样,越是真正高端的品牌,反而喜欢和大众保持距离;而越是标榜高端的品牌,并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希望成为高端的品牌。

把“高端”当做品牌差异化时,最大的问题是指向不清,就是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你的“高端”到底高端到什么地步。

这是淘宝的某“高端女装”,在某些商家和用户心理已经算高端了,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普拉达才是高端女装吧?

我们再回看一下良品铺子和竹叶青的广告文案:

什么是“高端零食”?更干净?口味更好?价格更贵?

什么是“高端销量市场”?这个市场是按什么划分的?茶叶的市场价格吗?

“高端”、“低端”,这种词汇都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高端”和“品类”一样,应该是企业对内的品牌定位,而不应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价值表达。

3.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

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最常见的用词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智能”作为自己的差异化标签,例如美的智能电饭煲、360智能摄像头、Travelmate人工智能旅行箱……

这种将技术作为差异卖点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就以智能音箱为例来了说明这个问题。把AI和音箱做结合,不仅解放了消费者双眼双手,更方便搜歌找歌,智能音箱也成为了未来客厅端的人机交互入口,可以说意义远大。

但看似高新技术的智能音箱市场,马上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市场。小米、华为、百度、阿里纷纷加入了智能音箱市场的争夺。巨头的加入,彻底发挥自己“价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爱同学mini版”官网只售299元。

所以,把技术当差异卖点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是一种高速发展却也高速淘汰的东西。

如果你的技术实力没有强到离谱,那么你的最大的差异点,就会变成最大的软肋。你会轻易被强大的对手快速复制,然后被快速淘汰。

4.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这个方法常见于中国各个行业的巨头们,常用的品牌话术是“领军者”、“销量领先”。

把“领导者”挂到嘴边,是基于用户的从众心理,当一样东西有更多人选择,一般意味着它的质量和服务更靠谱。

但你发现没有?国外的领军者们很少标榜自己是领军者。我们回忆一下,宝洁、Nike、KFC、可口可乐……他们在广告中强调过自己的销量问题吗?为什么国外的大品牌不这么做?

因为对于任何事物而言,选择它的人越多,它的个*知力就越差。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小众的代名词。

很多这么做的企业,可能搞错了用户对“销量大”和“流行”这两个概念的反应。

销量大=更多人选择,所以这个产品很安全

流行=这个东西很红,我也要赶个时髦

所以,强化“销量”和“领军者”更适合一些“精神消费”属性弱的品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Nike的广告改成“全世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穿过niki”,niki的粉丝们是不是就要疯了?所以,瓜子二手车可能更适合强调“销量”,而王老吉并不适合。

一旦一个品牌成为了领军者,它最大的危机是消费者觉得它不酷了,它烂大街了。好比微信成为月活10亿级别的应用时,我们反而开始逃离朋友圈,寻找圈层社交、私密社交。近两年,大家觉得社交类APP的创业机会又出现了,这才有了多闪、soul等APP的崛起。

所以,国外成熟的大品牌都在极力地摆脱“领军者”的身份,在不断制造差异化的感知,研发更个性的产品,做更先锋的文化推广。

很多时候,一个大品牌越是标榜自己是“领军者”、“销量领先”,它越是在背离品牌差异化。在用户心智层面,你越是在为新创品牌制造机会。

03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种正确姿势

上一节我列取的四种错误示范,其实都是犯了同一个错误:只站在企业角度,而没有站在用户角度去做差异定位。我们要永远明白一点:品牌资产只存在于用户心智里,所以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必须从用户视角出发。

下面,我们就从用户视角出发,去创造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1.具象一个产品价值点

乔治是美国一家搅拌机企业的市场总监,他所在的企业的产品卖点是“耐用”、“搅拌力度大”。如果只看这两个核心卖点,那么与市场上其他品牌基本没什么不同,但是乔治想到了一个办法,彻底放大了搅拌机的卖点。

他把买了一堆弹珠,然后把它们放进搅拌机里搅拌,弹珠在搅拌机里剧烈的蹦跳,15秒钟之后,乔治打开搅拌机的盖子,弹珠已经变成一团白色粉尘。乔治把这一切用摄影机记录下来,然后传到*上,大受欢迎。

后来乔治还尝试了搅碎打火机、游戏手柄、甚至iPhone,这个系列视频叫《Will It Blend?》,点击量超过3亿。2年内,搅拌机的生意涨了6倍。

乔治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产品的抽象卖点具象化了,甚至戏剧化了。

其实,很多产品都是有差异化卖点的,但是问题是:你的卖点并没有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注意,我用了一次词叫“感知”。品牌的价值卖点不是让用户去“思考”、去“判断”的,而是去感知的。

因为“思考”、“判断”这些只是人类大脑的理性决策,如果是理性决策,用户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去比价,对比各种参数、做各类测评。除了汽车、房产等这些高消费的决策产品,一般的大众消费品,用户根本懒得花时间去“辨别”你的价值。

所以,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必须是让用户可感知、可触摸的。如果你的品牌,在用户在关注你的前三秒内,没能唤起他的消费*,那么这个用户就会流失掉。

那么,放大用户感知还有两个实用的小技巧,我们拿几个常用的方式来说明一下:

1)用数字去制造价值感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OPPO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5分钟”和“2小时”这两个数字,形成了极大的价值冲击。

2)用视觉去刺激用户感知。

我们都知道茶饮现在是一个大市场,但同时竞争也相当惨烈,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因味茶、煮叶、鹿角巷、1点点……这个赛道已经相当拥挤。

新入场的新品牌有家叫“唯秘模特茶”,店面色调借鉴了维密大秀的色系,融合了暗黑和*粉,整个店铺打造出了维密大秀的时尚感。

再比如,信仰毛尖,把“信”字放的无限大,好像一个印章一样。这个“信”字就既是品牌的价值观,也是吸引消费者的视觉符号。这是华与华公司2018年的案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有个新名词叫“感官品牌”,也就是你的品牌要在五感上,给消费者足够的刺激,从而达成足够的品牌印记。在品牌眼乱缭乱的今天,想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常常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强化其中一个价值点

我们消费一个产品,有众多原因。质量、价格、口味、服务、包装……这些都可能成为选购的原因。但无论原因有多复杂,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原因:

1,内在的实用价值:口味、质量、价格……

2,外在的附加价值:服务、包装、体验……

当一个市场进入同质化竞争时,那就意味着“产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起决定性因素,我们拼的常常是“产品的附加值”。

如果你能把某个产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过用户的预期,超过对手的想象,那么你就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力。

比如,很多人很喜欢逛宜家,不仅是因为宜家的家具组装配送方便,性价比高,有颜值,还因为宜家的餐厅很好吃!很多人甚至是为了吃顿饭去宜家,顺便去买点小家具。

我要告诉你,宜家餐厅已经是世界上第六大餐饮企业,光是招牌菜瑞典肉丸和冰欺凌,一年的营业额就在10亿以上。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海底捞,送餐小哥的面条舞、等位时提供美甲服务、一个人吃火锅对面给你放个小熊,这是把服务价值做到极致。

当年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靠什么胜出?靠的是后期贴心的维修服务。如果你问老一辈,当年为什么买海尔,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管维修,服务很好啊”。

产品的附加值怎么找?我们要仔细观察用户消费产品的全部环节,看看哪些点是用户“不舒服”的、是你可以凭借自身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的,那个点也许就是突破口。

比如,现在大家穿着牛仔裤流行“卷边”,针对如何卷边,很多穿搭网红会传授“卷边”的攻略。如果我是一个新创立的牛仔裤品牌的老板,我就会做三件事:

1)给所有导购员培训,每个来店里试穿牛仔裤的人,都为其提供专业的卷边指导,现场展示不同样式的卷边方法;

2)顾客一旦购买,会给他这条牛仔裤的卷边攻略,包装袋里有纸质攻略,上面也有二维码,扫码关注品牌公众号之后,可以去看视频教程;

3)让设计师针对这个现象,设计出几款裤脚外翻后,会露出特别的花纹和图案的牛仔裤,让顾客更喜欢“卷边”,一旦这几个款式大卖,那么就给自己定位成“最好看的卷边牛仔裤”。

3.虚构一个新的价值点

晨光文具是国产文具界的知名品牌,核心产品是书写笔。但是书写用的工具笔是一种没有太高技术门槛、同质化很强的产品,如何能把一只普通的书写工具笔变得与众不同呢?

晨光文具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笔定义为“考试专用笔”。在一个无纸化的时代,用笔的主要群体是学生,而学生用笔的最大场景就是考试。

哪个笔不能在考试里用呢?所有的笔都可以啊!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收智商税的产品命名,让市场销量直接提升了30%。

但随后,也遭遇了各个对手的跟随模仿,大家都出了考试笔。为了加大品牌的差异化,晨光文具又开发了一款产品,叫“孔庙祈福考试笔”。

这个产品包装里面还有一张“孔庙祈福签”,若考生抽中的“祈福签”是上上签,则有一定的奖励。他们在山东曲阜,也就是孔子的故乡孔庙,举办了一场“孔庙祈福大典”,并拿到了孔庙的授权。这是不是很像现在流行的IP跨界?可这是十年前的案例了。

当时这款“孔庙祈福考试笔”在高考前,受到了全国考生的疯抢,很多考生都想拿着这款开了光的法器去参加高考。

晨光这款笔和其他考试笔,在物理属性上有区别吗?没有。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办事图吉利的心理,为一个原本同质化的产品,找到了一个极具差异化的价值点。

当我们抱怨自家产品没啥特色时,不妨试着去“务虚”一下,找一下产品有没有可能附着上新的意义感,从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4.重新定义整个价值

现如今,“重新定义”这个说法已经被各大品牌玩烂了。好像只要某个品牌的产品稍微有点技术或商业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重新定义”你的品牌价值,特别适合那些有着创新商业模式的品牌。

每次打开我家那台乐视电视,开屏都有一句话“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套大屏互联网生态系统……”。乐视不把自己定义为“电视”,而是把自己定义为“大屏生态系统”,这种“生维”型定位,就是把自己放在“未来”,把对手放在“远古”,特别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这种营销思路来自于苹果,因为乔帮主时代的苹果一直在“重新定义”科技行业,苹果重新定义了音乐播放器、手机、个人电脑。现在,和苹果有着相同气质的企业,还有特斯拉、谷歌、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等。

著名的未来学者,《失控》作者KK曾对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说:“我并不看好搜索的未来。”拉里佩奇回答说:“哦,其实我们做的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是谷歌地图、谷歌眼镜、还是阿尔法狗,这些都不是在拓展搜索业务,而是对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

被时代淘汰的焦虑,加上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总让人们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现,打破陈旧的传统秩序。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基因,那么你可以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但如果你的企业仅仅是比前人多迈了一小步,用“重新定义”去建立品牌价值感,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业内笑话。例如,罗永浩老师在发布会上介绍“TNT工作站”时,用了这样一张PPT。

同样是智能电视,海信在2017年的新品发布会上,也“重新定义”了智能电视。海信的这台“璀璨”系列新品,“全面升级了人工智能体验,实现了智慧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视频分享、智慧家居以及场景化的内容服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个优势听上去只是升级了一个智能系统,而不能称之为“重新定义”。当企业试图去包装品牌而不是实事求是时,你所描述的品牌价值,在消费者眼里就是“国王的新衣”。

5.转换视角,创造真正的价值支点

先讲一个《圣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很多商业书籍引用过,例如《引爆点》和《好战略和坏战略》。

非利士军队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在非利士军队中有位将领,叫歌利亚,是个身高3米的巨人,他身穿厚重的铠甲,手提铁*来到以色列军前讨战。

这副画面有点类似《三国演义》里的两队对垒,有一员大将走出阵列,大吼一声:“谁来与我一决雌雄?”

以色列军队士兵们十分惧怕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巨人,一时无人应战。只有一个叫大卫的牧童主动请缨。军队将领允许大卫出站,并给了他战衣,但大卫没有穿,反而走到河边捡了五颗石子,拿起甩石的机弦就去应战巨人歌利亚。

巨人歌利亚看到一个小孩来应战,极尽嘲讽,但大卫没有受任何影响,在距离歌利亚一定距离处停步,用机弦甩出一颗石子,击中了巨人歌利亚未被铠甲保护的额头。歌利亚倒地,大卫跑上前割下来他的头颅。

我认为这个故事,适合每个创业者去研读,因为几乎每个创业者如果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都要面对行业里的歌利亚,并要想办法战胜他!

跟《圣经》里的讲述重点不同。在战略学领域,牧童大卫之所以能战胜巨人歌利亚,和上帝与勇气无关,而是大卫对竞争局势有着与众不同的判断力。

我们看一下,大众如何看待巨人歌利亚和牧童大卫之间的竞争关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一下,牧童大卫自己如何看待与巨人歌利亚之间的竞争关系:

从两张表格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我们转换看世界的角度,优势和劣势出现了*式的变化,从而能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潜在的价值点。这种价值点与前四个价值点有些不一样,它是一个关键性价值点,是杠杆的支点、是围棋里的胜负手。

我们把这种视角放在商业领域看看。有很多文章把拼多多的胜利归结为“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一个浅薄的视角。农村包围城市的企业多得是,凭啥就拼多多能突破京东和阿里的封锁?

我们回归到一个APP应用的根本问题上去研究这件事。一切成长中的APP应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获客成本问题。而传统的APP获客有两种途径:

1)流量采买,追求即时的效果转化。

例如,京东每年都在搜索广告领域,有巨额的投入。

2)通过外部广告,建立品牌声誉,创造用户自主搜索和下载。

例如,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常年都有庞大的户外广告、植入广告和内容营销预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随着“增长黑客”理论进入国内,国内企业开始着重打造第三种获客手段,即利用产品内的技术手段、用户补贴等方式,去广告化地获客。

如果拼多多按照传统思路去获客,那么它一定会遭遇几大巨头的流量封锁,融资再多也烧不起。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在于它核心的获客手段是:拼团技术+用户补贴。

这种自驱动的增长方式,激发了产品内用户的自发拉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消灭了竞争,规避了巨头的打压。后期再辅助流量采购和品牌广告,从而迅速成为新的电商新贵。

重新审视你和对手的优劣势,转换视角重新发现你的价值支点,这是所有企业在面对同质化竞争时,都应该具备的思路。而价值支点所造成的差异化,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异化,如果用公式表达就是:

差异化的价值支点 = 你的最强点 — 对手的薄弱点

这种转换视角、寻找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方法,已经跳出品牌理论,晋升到战略理论了。

寻找这种“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把被动化主动,建立自己的战略优势,从而把对手拖入你的战略轨道里,从而让对手疲于奔命

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就重新思考了“品牌同质化”这个课题,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01为什么别人“品牌同质化”,却仍然活的很好?

02解决“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03建立“品牌差异化”的五个正确姿势

当你和对手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时,那么,消费者买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信息,我们如何编码这些信息,就决定了产品能卖多少份、卖多少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1

近年来,在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一直被日益显现的同质化竞争所困扰。商业银行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实现从低端的产品竞争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境内银行同业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主要源于其在客户、产品、区域等方面定位异常雷同,而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侵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恶化了银行业的竞争环境。 首先,各商业银行均高度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服务对象细分不够,竞争策略大同小异,导致零售业务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 其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相差并不明显,创新产品、服务趋同化严重,既形不成特色,更形不成竞争优势。 第三,大多数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实施跨区域经营,而且各商业银行都将经营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 二、提升品牌价值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虽然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产品、服务、技术以及流程,但是它们无法复制一个卓越品牌。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一个卓越品牌就意味着长期的成功营销和利润。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银行业战略可以分为产品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并购战略等,商业银行依靠某一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优势,唯有确立品牌发展战略,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最持久和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要有质的飞跃,提升市场地位,必然需要新的品牌发展战略,以使品牌重新定位,赋予中国银行业品牌新的内涵,早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高层次的跨越。 三、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差距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在理念、文化、定位、管理以及品牌维护上离真正的品牌战略标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品牌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任重道远。 (一)品牌理念尚在发育 一些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或是虽然从形式上接受了品牌理念,但却错误地理解了其内容和实质,往往觉得品牌就是做广告、招牌、标志和图案设计,却忽视了品牌战略中最本质的部分,即营造品牌资产、确立提升品牌价值行为方式的内容并付之实践。这也是客户整日穿梭在各种银行卡、理财宝、外汇宝等银行产品的宣传和派送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品牌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二)品牌文化含量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但文化含量不足,很难通过建筑物、装修、员工的服饰服务等感受到不同商业银行的个性和沉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身企业文化积淀单薄,另一方面缺少对客户真情的关怀。事实上所有的品牌文化都是建立在永远把客户摆在第一位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始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作为发自内心的要求才能孕育服务的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有生命力的银行品牌。 (三)品牌定位缺乏个性 细分的市场是品牌战略的逻辑内涵,也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特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在品牌定位时最欠缺的就是个性。重“品”不重“牌”,品牌定位基本上缺乏自身独特的附加值。银行重视的是提供产品,而不是孕育一个特色的品牌。无论从命名上还是产品内容上,雷同痕迹比较严重,品牌作用并不明显。 (四)品牌管理各自为政 突出表现在品牌战略在上下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的执行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了品牌战略的效果。品牌产品基本上由各业务部门分散营销,缺乏整合;宣传、广告、推广活动往往被认为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职能,与业务运作隔离使得品牌营销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 (五)品牌维护有待加强 品牌建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历史的沉淀。从品牌的创立到品牌的成熟和成功,需要精心细致的维护。而我国商业银行大都还停留在推出品牌产品的阶段,缺乏对产品的维护和更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规范比较刚性,缺乏情感渗透。商业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更体现差别,也是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各银行虽然都有很严格的服务规章制度,但实际效果却体现不出对客户的尊重和珍惜。员工虽然微笑着面对客户,但是缺乏情感渗透。所以,客户在接受银行服务时,仍然没有“上帝”的感觉。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市场上金融产品还是“理财宝”、“外汇宝”、“银证通”等基础产品系列,具有冲击力的新产品较少。根基不稳的品牌战略缺乏创新产品的支持,显得更加脆弱。 四、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品牌战略是银行业发展到高端竞争后的逻辑结果。在将品牌理念渗入到自身的每一个细胞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打造一流品牌银行,促使我国银行实现从品牌向名牌的跨越。 (一)依托文化“外化”鲜明的品牌形象 创立著名的品牌离不开文化的沃土,文化是创造强势银行品牌的基矗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然会“外化”为更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并对社会公众产生更大的品牌魅力。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要树立文化的观念。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最后,从小处做起,从平时做起。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和历史的积累。一件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一个更加真诚的微笑、一次更快捷的服务,都可能在客户心中沉淀下来,成为银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差异化品牌定位创造品牌核心价值 差异化的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和难度,吸引特殊的客户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的精髓。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当今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和竞争阶段的特殊性,可以选择以下定位策略: 1、创新型定位策略。我国银行供给市场上产品的单一性既对创新提出了要求,也隐含着创新的巨大空间。将创新作为品牌定位的重要策略,是因为创新能给品牌带来在同类产品中领导者地位的机会,而市场的规律是几乎一切的优势都归之于领导者,客户将更倾向于购买领导品牌。 2、求异型定位策略。亦即产品差异策略。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实力和客户资源的弱势,可以通过银行形象、产品特性、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客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 3、演进型定位策略。在我国银行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够成熟导致产品数量较少的现实条件下,对现有产品的微小变革都会使其向前演进一步,吸引客户的眼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组织结构,形成整合的战略性管理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推行品牌战略至关重要,因此,银行应该加快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专门的品牌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建立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机构,专业负责整个银行的品牌运营,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证;二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品牌经理,负责银行的品牌战略决策,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证。 (四)服务与创新维护品牌生命 品牌产品的推出只是品牌战略的开始,而对品牌的维护才是品牌战略的关键,是品牌生命力能够持久的基矗对于商业银行品牌的确立,这种维护就是提供情感渗透的服务和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去诠释品牌的灵魂。 高水平的服务是维护银行品牌的必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业中服务不仅指态度,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做服务,而且是需要情感渗透的服务,所以,银行服务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从内心出发,透过各个环节,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展现银行的形象,维护银行的品牌。具体来说,不仅仅指前台的服务效率、热情、规范,还要包括服务网点的便捷性,营业厅的档次感、空间大孝服务信息,前台监控设施的完备性,咨询问题时得到答案的及时性和确定性,辅助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银行管理者在公共场合的形象,等等。 银行创新产品的推出有利于对品牌的反复强调,保证品牌的生命力。首先,银行在创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使新产品达到继续诠释品牌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运作机制,实行品牌项目责任制。第三,产品创新要始终面向市场和客户。建立品牌和产品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市场,吸引客户,所以,产品创新必须围绕市尝围绕客户进行。 此外,商业银行在品牌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注重品牌整体打造,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包装、广告投放、新闻发布、户外营销、宣传推广等环节整体规划,提升整体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产权保护,从品牌经营、法律和社会保护等多方面维护银行的品牌权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制止对品牌形象的侵权行为。 注重品牌营销危机管理。针对可能会影响品牌的突发事件,制订周密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维护品牌形象。 (作者系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0

“品牌同质化”真的是一种风靡全国的营销病。无论是走进商超、还是打开手机,我们都面对着一众面目相同的品牌。例如:

小额信贷都在说“门槛低”、“放款快”;

纸尿裤都在喊“易吸收、不过敏、防侧漏”;

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最为讽刺的是,中国品牌同质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就是广告业。广告公司卖着一样的资源、放着一样的价格、提供着一样的服务,却每天去教广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质化,这真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黑色幽默。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品牌们在制定差异化战略的时候,常常把四样东西作为差异化价值,分别是: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我想说,这四种方式都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1.把产品品类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在给自己品牌定位的时候,都写过这样的话:“专注于##领域”。

企业这么描述自己, 很显然是受《定位》理论影响,想要在某个领域占据用户心智第一的位置。但是我们回看一下那些经典的定位案例,他们都没有说“专注于##领域”:

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

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飞鹤,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用对《定位》理论。《定位》理论是说要占据品类第一,但是这种占据,是用户心智的占据。

也就是说,定位是对用户说的,而不是对行业说的。用户根本不关心你是“专注于区块链领域”,还是“专注于幼教领域”,他们关心的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价值。

其次,用品类去做差异化,很容易遭到“真香”现场。

因为任何成长的企业,很少不会做品类的扩张。例如,小米因手机起家,后来扩展到整个电子产品;喜茶是卖茶饮的,但是现在也买冰欺凌和面包。

如果我们最开始,把一个细分品类作为品牌的差异化价值,一旦我们遇到市场天花板,需要品类扩张时,就会*做品牌的再定位。

2.把用户阶层当差异价值

很多企业喜欢把自己定位为“高端”品牌,例如这些品牌:

但同时,真正高端的品牌却从未把“高端”两个字挂在嘴里。你见过法拉利说自己高端吗?你听过LV、爱马仕喊自己高端吗?

这就好像比尔盖茨,不可能在名片上印上“世界首富”一样,越是真正高端的品牌,反而喜欢和大众保持距离;而越是标榜高端的品牌,并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希望成为高端的品牌。

把“高端”当做品牌差异化时,最大的问题是指向不清,就是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你的“高端”到底高端到什么地步。

这是淘宝的某“高端女装”,在某些商家和用户心理已经算高端了,但对于另一些人而言,普拉达才是高端女装吧?

我们再回看一下良品铺子和竹叶青的广告文案:

什么是“高端零食”?更干净?口味更好?价格更贵?

什么是“高端销量市场”?这个市场是按什么划分的?茶叶的市场价格吗?

“高端”、“低端”,这种词汇都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高端”和“品类”一样,应该是企业对内的品牌定位,而不应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价值表达。

3.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

把技术实力当差异价值,最常见的用词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智能”作为自己的差异化标签,例如美的智能电饭煲、360智能摄像头、Travelmate人工智能旅行箱……

这种将技术作为差异卖点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就以智能音箱为例来了说明这个问题。把AI和音箱做结合,不仅解放了消费者双眼双手,更方便搜歌找歌,智能音箱也成为了未来客厅端的人机交互入口,可以说意义远大。

但看似高新技术的智能音箱市场,马上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市场。小米、华为、百度、阿里纷纷加入了智能音箱市场的争夺。巨头的加入,彻底发挥自己“价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爱同学mini版”官网只售299元。

所以,把技术当差异卖点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是一种高速发展却也高速淘汰的东西。

如果你的技术实力没有强到离谱,那么你的最大的差异点,就会变成最大的软肋。你会轻易被强大的对手快速复制,然后被快速淘汰。

4.把市场规模当差异价值

这个方法常见于中国各个行业的巨头们,常用的品牌话术是“领军者”、“销量领先”。

把“领导者”挂到嘴边,是基于用户的从众心理,当一样东西有更多人选择,一般意味着它的质量和服务更靠谱。

但你发现没有?国外的领军者们很少标榜自己是领军者。我们回忆一下,宝洁、Nike、KFC、可口可乐……他们在广告中强调过自己的销量问题吗?为什么国外的大品牌不这么做?

因为对于任何事物而言,选择它的人越多,它的个*知力就越差。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小众的代名词。

很多这么做的企业,可能搞错了用户对“销量大”和“流行”这两个概念的反应。

销量大=更多人选择,所以这个产品很安全

流行=这个东西很红,我也要赶个时髦

所以,强化“销量”和“领军者”更适合一些“精神消费”属性弱的品类。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Nike的广告改成“全世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穿过niki”,niki的粉丝们是不是就要疯了?所以,瓜子二手车可能更适合强调“销量”,而王老吉并不适合。

一旦一个品牌成为了领军者,它最大的危机是消费者觉得它不酷了,它烂大街了。好比微信成为月活10亿级别的应用时,我们反而开始逃离朋友圈,寻找圈层社交、私密社交。近两年,大家觉得社交类APP的创业机会又出现了,这才有了多闪、soul等APP的崛起。

所以,国外成熟的大品牌都在极力地摆脱“领军者”的身份,在不断制造差异化的感知,研发更个性的产品,做更先锋的文化推广。

很多时候,一个大品牌越是标榜自己是“领军者”、“销量领先”,它越是在背离品牌差异化。在用户心智层面,你越是在为新创品牌制造机会。

03

打破“品牌同质化”的四种正确姿势

上一节我列取的四种错误示范,其实都是犯了同一个错误:只站在企业角度,而没有站在用户角度去做差异定位。我们要永远明白一点:品牌资产只存在于用户心智里,所以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必须从用户视角出发。

下面,我们就从用户视角出发,去创造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1.具象一个产品价值点

乔治是美国一家搅拌机企业的市场总监,他所在的企业的产品卖点是“耐用”、“搅拌力度大”。如果只看这两个核心卖点,那么与市场上其他品牌基本没什么不同,但是乔治想到了一个办法,彻底放大了搅拌机的卖点。

他把买了一堆弹珠,然后把它们放进搅拌机里搅拌,弹珠在搅拌机里剧烈的蹦跳,15秒钟之后,乔治打开搅拌机的盖子,弹珠已经变成一团白色粉尘。乔治把这一切用摄影机记录下来,然后传到*上,大受欢迎。

后来乔治还尝试了搅碎打火机、游戏手柄、甚至iPhone,这个系列视频叫《Will It Blend?》,点击量超过3亿。2年内,搅拌机的生意涨了6倍。

乔治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产品的抽象卖点具象化了,甚至戏剧化了。

其实,很多产品都是有差异化卖点的,但是问题是:你的卖点并没有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注意,我用了一次词叫“感知”。品牌的价值卖点不是让用户去“思考”、去“判断”的,而是去感知的。

因为“思考”、“判断”这些只是人类大脑的理性决策,如果是理性决策,用户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去比价,对比各种参数、做各类测评。除了汽车、房产等这些高消费的决策产品,一般的大众消费品,用户根本懒得花时间去“辨别”你的价值。

所以,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必须是让用户可感知、可触摸的。如果你的品牌,在用户在关注你的前三秒内,没能唤起他的消费*,那么这个用户就会流失掉。

那么,放大用户感知还有两个实用的小技巧,我们拿几个常用的方式来说明一下:

1)用数字去制造价值感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OPPO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5分钟”和“2小时”这两个数字,形成了极大的价值冲击。

2)用视觉去刺激用户感知。

我们都知道茶饮现在是一个大市场,但同时竞争也相当惨烈,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因味茶、煮叶、鹿角巷、1点点……这个赛道已经相当拥挤。

新入场的新品牌有家叫“唯秘模特茶”,店面色调借鉴了维密大秀的色系,融合了暗黑和*粉,整个店铺打造出了维密大秀的时尚感。

再比如,信仰毛尖,把“信”字放的无限大,好像一个印章一样。这个“信”字就既是品牌的价值观,也是吸引消费者的视觉符号。这是华与华公司2018年的案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有个新名词叫“感官品牌”,也就是你的品牌要在五感上,给消费者足够的刺激,从而达成足够的品牌印记。在品牌眼乱缭乱的今天,想让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常常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强化其中一个价值点

我们消费一个产品,有众多原因。质量、价格、口味、服务、包装……这些都可能成为选购的原因。但无论原因有多复杂,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原因:

1,内在的实用价值:口味、质量、价格……

2,外在的附加价值:服务、包装、体验……

当一个市场进入同质化竞争时,那就意味着“产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起决定性因素,我们拼的常常是“产品的附加值”。

如果你能把某个产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过用户的预期,超过对手的想象,那么你就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力。

比如,很多人很喜欢逛宜家,不仅是因为宜家的家具组装配送方便,性价比高,有颜值,还因为宜家的餐厅很好吃!很多人甚至是为了吃顿饭去宜家,顺便去买点小家具。

我要告诉你,宜家餐厅已经是世界上第六大餐饮企业,光是招牌菜瑞典肉丸和冰欺凌,一年的营业额就在10亿以上。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海底捞,送餐小哥的面条舞、等位时提供美甲服务、一个人吃火锅对面给你放个小熊,这是把服务价值做到极致。

当年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靠什么胜出?靠的是后期贴心的维修服务。如果你问老一辈,当年为什么买海尔,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管维修,服务很好啊”。

产品的附加值怎么找?我们要仔细观察用户消费产品的全部环节,看看哪些点是用户“不舒服”的、是你可以凭借自身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的,那个点也许就是突破口。

比如,现在大家穿着牛仔裤流行“卷边”,针对如何卷边,很多穿搭网红会传授“卷边”的攻略。如果我是一个新创立的牛仔裤品牌的老板,我就会做三件事:

1)给所有导购员培训,每个来店里试穿牛仔裤的人,都为其提供专业的卷边指导,现场展示不同样式的卷边方法;

2)顾客一旦购买,会给他这条牛仔裤的卷边攻略,包装袋里有纸质攻略,上面也有二维码,扫码关注品牌公众号之后,可以去看视频教程;

3)让设计师针对这个现象,设计出几款裤脚外翻后,会露出特别的花纹和图案的牛仔裤,让顾客更喜欢“卷边”,一旦这几个款式大卖,那么就给自己定位成“最好看的卷边牛仔裤”。

3.虚构一个新的价值点

晨光文具是国产文具界的知名品牌,核心产品是书写笔。但是书写用的工具笔是一种没有太高技术门槛、同质化很强的产品,如何能把一只普通的书写工具笔变得与众不同呢?

晨光文具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笔定义为“考试专用笔”。在一个无纸化的时代,用笔的主要群体是学生,而学生用笔的最大场景就是考试。

哪个笔不能在考试里用呢?所有的笔都可以啊!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收智商税的产品命名,让市场销量直接提升了30%。

但随后,也遭遇了各个对手的跟随模仿,大家都出了考试笔。为了加大品牌的差异化,晨光文具又开发了一款产品,叫“孔庙祈福考试笔”。

这个产品包装里面还有一张“孔庙祈福签”,若考生抽中的“祈福签”是上上签,则有一定的奖励。他们在山东曲阜,也就是孔子的故乡孔庙,举办了一场“孔庙祈福大典”,并拿到了孔庙的授权。这是不是很像现在流行的IP跨界?可这是十年前的案例了。

当时这款“孔庙祈福考试笔”在高考前,受到了全国考生的疯抢,很多考生都想拿着这款开了光的法器去参加高考。

晨光这款笔和其他考试笔,在物理属性上有区别吗?没有。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人办事图吉利的心理,为一个原本同质化的产品,找到了一个极具差异化的价值点。

当我们抱怨自家产品没啥特色时,不妨试着去“务虚”一下,找一下产品有没有可能附着上新的意义感,从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4.重新定义整个价值

现如今,“重新定义”这个说法已经被各大品牌玩烂了。好像只要某个品牌的产品稍微有点技术或商业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重新定义”你的品牌价值,特别适合那些有着创新商业模式的品牌。

每次打开我家那台乐视电视,开屏都有一句话“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套大屏互联网生态系统……”。乐视不把自己定义为“电视”,而是把自己定义为“大屏生态系统”,这种“生维”型定位,就是把自己放在“未来”,把对手放在“远古”,特别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这种营销思路来自于苹果,因为乔帮主时代的苹果一直在“重新定义”科技行业,苹果重新定义了音乐播放器、手机、个人电脑。现在,和苹果有着相同气质的企业,还有特斯拉、谷歌、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等。

著名的未来学者,《失控》作者KK曾对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说:“我并不看好搜索的未来。”拉里佩奇回答说:“哦,其实我们做的是人工智能。”所以,无论是谷歌地图、谷歌眼镜、还是阿尔法狗,这些都不是在拓展搜索业务,而是对人工智能的深度开发。

被时代淘汰的焦虑,加上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总让人们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现,打破陈旧的传统秩序。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基因,那么你可以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但如果你的企业仅仅是比前人多迈了一小步,用“重新定义”去建立品牌价值感,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业内笑话。例如,罗永浩老师在发布会上介绍“TNT工作站”时,用了这样一张PPT。

同样是智能电视,海信在2017年的新品发布会上,也“重新定义”了智能电视。海信的这台“璀璨”系列新品,“全面升级了人工智能体验,实现了智慧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视频分享、智慧家居以及场景化的内容服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个优势听上去只是升级了一个智能系统,而不能称之为“重新定义”。当企业试图去包装品牌而不是实事求是时,你所描述的品牌价值,在消费者眼里就是“国王的新衣”。

5.转换视角,创造真正的价值支点

先讲一个《圣经》里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很多商业书籍引用过,例如《引爆点》和《好战略和坏战略》。

非利士军队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在非利士军队中有位将领,叫歌利亚,是个身高3米的巨人,他身穿厚重的铠甲,手提铁*来到以色列军前讨战。

这副画面有点类似《三国演义》里的两队对垒,有一员大将走出阵列,大吼一声:“谁来与我一决雌雄?”

以色列军队士兵们十分惧怕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巨人,一时无人应战。只有一个叫大卫的牧童主动请缨。军队将领允许大卫出站,并给了他战衣,但大卫没有穿,反而走到河边捡了五颗石子,拿起甩石的机弦就去应战巨人歌利亚。

巨人歌利亚看到一个小孩来应战,极尽嘲讽,但大卫没有受任何影响,在距离歌利亚一定距离处停步,用机弦甩出一颗石子,击中了巨人歌利亚未被铠甲保护的额头。歌利亚倒地,大卫跑上前割下来他的头颅。

我认为这个故事,适合每个创业者去研读,因为几乎每个创业者如果想获得最终的胜利,都要面对行业里的歌利亚,并要想办法战胜他!

跟《圣经》里的讲述重点不同。在战略学领域,牧童大卫之所以能战胜巨人歌利亚,和上帝与勇气无关,而是大卫对竞争局势有着与众不同的判断力。

我们看一下,大众如何看待巨人歌利亚和牧童大卫之间的竞争关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一下,牧童大卫自己如何看待与巨人歌利亚之间的竞争关系:

从两张表格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我们转换看世界的角度,优势和劣势出现了*式的变化,从而能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潜在的价值点。这种价值点与前四个价值点有些不一样,它是一个关键性价值点,是杠杆的支点、是围棋里的胜负手。

我们把这种视角放在商业领域看看。有很多文章把拼多多的胜利归结为“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一个浅薄的视角。农村包围城市的企业多得是,凭啥就拼多多能突破京东和阿里的封锁?

我们回归到一个APP应用的根本问题上去研究这件事。一切成长中的APP应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获客成本问题。而传统的APP获客有两种途径:

1)流量采买,追求即时的效果转化。

例如,京东每年都在搜索广告领域,有巨额的投入。

2)通过外部广告,建立品牌声誉,创造用户自主搜索和下载。

例如,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常年都有庞大的户外广告、植入广告和内容营销预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随着“增长黑客”理论进入国内,国内企业开始着重打造第三种获客手段,即利用产品内的技术手段、用户补贴等方式,去广告化地获客。

如果拼多多按照传统思路去获客,那么它一定会遭遇几大巨头的流量封锁,融资再多也烧不起。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在于它核心的获客手段是:拼团技术+用户补贴。

这种自驱动的增长方式,激发了产品内用户的自发拉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消灭了竞争,规避了巨头的打压。后期再辅助流量采购和品牌广告,从而迅速成为新的电商新贵。

重新审视你和对手的优劣势,转换视角重新发现你的价值支点,这是所有企业在面对同质化竞争时,都应该具备的思路。而价值支点所造成的差异化,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异化,如果用公式表达就是:

差异化的价值支点 = 你的最强点 — 对手的薄弱点

这种转换视角、寻找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方法,已经跳出品牌理论,晋升到战略理论了。

寻找这种“差异化的价值支点”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把被动化主动,建立自己的战略优势,从而把对手拖入你的战略轨道里,从而让对手疲于奔命

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就重新思考了“品牌同质化”这个课题,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01为什么别人“品牌同质化”,却仍然活的很好?

02解决“品牌同质化”的四个错误理论

03建立“品牌差异化”的五个正确姿势

当你和对手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时,那么,消费者买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信息,我们如何编码这些信息,就决定了产品能卖多少份、卖多少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51

近年来,在中外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一直被日益显现的同质化竞争所困扰。商业银行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实现从低端的产品竞争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境内银行同业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主要源于其在客户、产品、区域等方面定位异常雷同,而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侵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恶化了银行业的竞争环境。 首先,各商业银行均高度重视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服务对象细分不够,竞争策略大同小异,导致零售业务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 其次,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相差并不明显,创新产品、服务趋同化严重,既形不成特色,更形不成竞争优势。 第三,大多数商业银行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实施跨区域经营,而且各商业银行都将经营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 二、提升品牌价值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虽然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产品、服务、技术以及流程,但是它们无法复制一个卓越品牌。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一个卓越品牌就意味着长期的成功营销和利润。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银行业战略可以分为产品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并购战略等,商业银行依靠某一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优势,唯有确立品牌发展战略,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最持久和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要有质的飞跃,提升市场地位,必然需要新的品牌发展战略,以使品牌重新定位,赋予中国银行业品牌新的内涵,早日把握市场机遇,实现高层次的跨越。 三、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差距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在理念、文化、定位、管理以及品牌维护上离真正的品牌战略标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品牌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任重道远。 (一)品牌理念尚在发育 一些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或是虽然从形式上接受了品牌理念,但却错误地理解了其内容和实质,往往觉得品牌就是做广告、招牌、标志和图案设计,却忽视了品牌战略中最本质的部分,即营造品牌资产、确立提升品牌价值行为方式的内容并付之实践。这也是客户整日穿梭在各种银行卡、理财宝、外汇宝等银行产品的宣传和派送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品牌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二)品牌文化含量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但文化含量不足,很难通过建筑物、装修、员工的服饰服务等感受到不同商业银行的个性和沉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身企业文化积淀单薄,另一方面缺少对客户真情的关怀。事实上所有的品牌文化都是建立在永远把客户摆在第一位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始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满意作为发自内心的要求才能孕育服务的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有生命力的银行品牌。 (三)品牌定位缺乏个性 细分的市场是品牌战略的逻辑内涵,也是品牌战略最基本的特征。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在品牌定位时最欠缺的就是个性。重“品”不重“牌”,品牌定位基本上缺乏自身独特的附加值。银行重视的是提供产品,而不是孕育一个特色的品牌。无论从命名上还是产品内容上,雷同痕迹比较严重,品牌作用并不明显。 (四)品牌管理各自为政 突出表现在品牌战略在上下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的执行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了品牌战略的效果。品牌产品基本上由各业务部门分散营销,缺乏整合;宣传、广告、推广活动往往被认为是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职能,与业务运作隔离使得品牌营销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 (五)品牌维护有待加强 品牌建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历史的沉淀。从品牌的创立到品牌的成熟和成功,需要精心细致的维护。而我国商业银行大都还停留在推出品牌产品的阶段,缺乏对产品的维护和更新,难以形成强势品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规范比较刚性,缺乏情感渗透。商业银行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更体现差别,也是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各银行虽然都有很严格的服务规章制度,但实际效果却体现不出对客户的尊重和珍惜。员工虽然微笑着面对客户,但是缺乏情感渗透。所以,客户在接受银行服务时,仍然没有“上帝”的感觉。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市场上金融产品还是“理财宝”、“外汇宝”、“银证通”等基础产品系列,具有冲击力的新产品较少。根基不稳的品牌战略缺乏创新产品的支持,显得更加脆弱。 四、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品牌战略是银行业发展到高端竞争后的逻辑结果。在将品牌理念渗入到自身的每一个细胞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打造一流品牌银行,促使我国银行实现从品牌向名牌的跨越。 (一)依托文化“外化”鲜明的品牌形象 创立著名的品牌离不开文化的沃土,文化是创造强势银行品牌的基矗如果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然会“外化”为更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并对社会公众产生更大的品牌魅力。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要树立文化的观念。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最后,从小处做起,从平时做起。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和历史的积累。一件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一个更加真诚的微笑、一次更快捷的服务,都可能在客户心中沉淀下来,成为银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差异化品牌定位创造品牌核心价值 差异化的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和难度,吸引特殊的客户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的精髓。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当今市场环境的差异性和竞争阶段的特殊性,可以选择以下定位策略: 1、创新型定位策略。我国银行供给市场上产品的单一性既对创新提出了要求,也隐含着创新的巨大空间。将创新作为品牌定位的重要策略,是因为创新能给品牌带来在同类产品中领导者地位的机会,而市场的规律是几乎一切的优势都归之于领导者,客户将更倾向于购买领导品牌。 2、求异型定位策略。亦即产品差异策略。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实力和客户资源的弱势,可以通过银行形象、产品特性、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客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 3、演进型定位策略。在我国银行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够成熟导致产品数量较少的现实条件下,对现有产品的微小变革都会使其向前演进一步,吸引客户的眼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组织结构,形成整合的战略性管理 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推行品牌战略至关重要,因此,银行应该加快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专门的品牌管理应该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建立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机构,专业负责整个银行的品牌运营,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证;二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品牌经理,负责银行的品牌战略决策,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证。 (四)服务与创新维护品牌生命 品牌产品的推出只是品牌战略的开始,而对品牌的维护才是品牌战略的关键,是品牌生命力能够持久的基矗对于商业银行品牌的确立,这种维护就是提供情感渗透的服务和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去诠释品牌的灵魂。 高水平的服务是维护银行品牌的必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业中服务不仅指态度,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做服务,而且是需要情感渗透的服务,所以,银行服务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从内心出发,透过各个环节,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展现银行的形象,维护银行的品牌。具体来说,不仅仅指前台的服务效率、热情、规范,还要包括服务网点的便捷性,营业厅的档次感、空间大孝服务信息,前台监控设施的完备性,咨询问题时得到答案的及时性和确定性,辅助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银行管理者在公共场合的形象,等等。 银行创新产品的推出有利于对品牌的反复强调,保证品牌的生命力。首先,银行在创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产品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使新产品达到继续诠释品牌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运作机制,实行品牌项目责任制。第三,产品创新要始终面向市场和客户。建立品牌和产品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市场,吸引客户,所以,产品创新必须围绕市尝围绕客户进行。 此外,商业银行在品牌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注重品牌整体打造,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包装、广告投放、新闻发布、户外营销、宣传推广等环节整体规划,提升整体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产权保护,从品牌经营、法律和社会保护等多方面维护银行的品牌权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制止对品牌形象的侵权行为。 注重品牌营销危机管理。针对可能会影响品牌的突发事件,制订周密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维护品牌形象。 (作者系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假征信报告哪里做 非常想问,做征信报告要多少钱,真假怎么分辨? 请问银川有没有好的办出国留学的学校啊? 银川英皇留学跟其他的中介有什么不一样吗? 银川留学机构在什么地方? 银川留学哪里做的比较好呀,急求! 谁了解银川哪家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比较好 迅游手游加速器使用教程 迅游手游加速器如何添加游戏 添加游戏方法 电脑短信验证插件如何安装电脑上如何安装插件 怎么鉴别晨光2B自动铅笔真假,我买的是考试套装,上面有孔庙祈福的那款 高考用什么笔最好写 什么中性笔好用 孔子被称“孔老二”,那孔老大是谁? 各位前辈们。河南高考,是自己带文具还是统一发? 如何把火腿肠卖给寺院的和尚??? 祝福别人考试能取得好滴成绩,可以用哪些词语? 人在北京,中秋去哪个寺庙祈福比较好? 桂林恭城文庙祈福有什么讲究?准备为即将大考的小朋友祈福,希望去过的朋友指点,只在恭城停留4小时。 办平安信用卡一般银行会打电话问? 昆明平安银行办信用卡业务员电话是多少? 我办平安信用卡我是淘宝店主他叫我填单位电话我填自己的不行怎么搞? 平安信用卡拨打人工服务怎么打 平安银行信用卡怎么填写公司电话,家庭电话 办平安信用卡会不会给单位打电话 平安银行信用卡电话人工服务电话怎么打 办平安银行信用卡的电话号多少 申请平安信用卡没有企业座机电话怎么办 平安银行信用卡电话是多少?换了电话号码担误了还款怎么办 0755 95501是平安银行办信用卡的电话吗?今天打电话说核对一下信息就可以... 晨光孔庙祈福的铅笔好用吗读卡可以吗 面临考试学生们都很紧张,那么考试前怎么开运? 什么牌子笔芯流畅 用过哪些极其好用的文具? 墓碑对联:相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诲月三更 的意思是什么?请大师帮忙解释?谢谢 聆听教诲月三更下一句是什么? 请懂诗词的人进来看一下! “万里晴空万里云”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下句是什么? “万里无云”下一句是什么? 请问:“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下半句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怎么接万里晴空万里云下一句 “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下一句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偈语: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上一句是什么? 李商隐的名句 :“丁香初绽悠悠云”下句是什么? 全诗内容是什么? 偈语“万里无云万里天” 的上一句是什么?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下一句是什么?这首诗句的名字和全文?谢谢!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一句是什么?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下一句是什么? 开卷有益辩论会正方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