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6
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中国留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很差。由于他们刚刚出国,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自己在语言上有障碍,学习上也非常的困难,很容易会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才出国留学。往往他们都是富家子弟,但是他们的学习并不怎么样。所以由于父母的钱而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但是学校的要求又过高,自己很难适应那样的生活状况。所以在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下,就容易得抑郁症。
去国外留学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要出国深造的学生,他们出国留学有可能要自己支付所有的费用,而且同时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
中国留学生刚刚出国的时候,一定是通过了雅思托福才出去。虽然他们的英文水平很高,但是可能在表达上并不不如外国人。所以他们刚刚出国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很快的融入国外的生活。
中国留学生虽然很多,但是他们不一定都在一个校区。所以大家不能够聚在一起,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所以中国留学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会抑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这跟中国的教育方式与外国教育方式有一定差异。中国留学生在背井离乡的背景下,又和其他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还有父母给予的深切的期望,给了留学生很大的压力,所以,有很多留学生会抑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8
外语不顺口,外国人排挤,留学生圈子本身还乱,日常饭菜不好吃,天天操心怎么赶紧把学费挣回来,父母时常发来某名校毕业生签约名企的微信鸡汤文,学士仰望硕士硕士仰望博士,越进名校越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即使最终简历完美还可能因为黄种人身份留不下来,申个国内工作经常半夜面试甚至要专程旷课回国,不回国自己不开心回国就被人喷没本事,好事跟人分享就被嫉妒坏事又没人能倾诉,明明所有事都是拼命做到最好的却还是感觉自己是个废物。这种生活我不抑郁难道我该笑出声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9
孤独、来着家人不切实际过高的期待、被同胞坑、被外国人排挤、学业压力、不适应环境、贫穷、与人关系不顺、自制力不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6
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中国留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很差。由于他们刚刚出国,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自己在语言上有障碍,学习上也非常的困难,很容易会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才出国留学。往往他们都是富家子弟,但是他们的学习并不怎么样。所以由于父母的钱而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但是学校的要求又过高,自己很难适应那样的生活状况。所以在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下,就容易得抑郁症。
去国外留学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要出国深造的学生,他们出国留学有可能要自己支付所有的费用,而且同时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
中国留学生刚刚出国的时候,一定是通过了雅思托福才出去。虽然他们的英文水平很高,但是可能在表达上并不不如外国人。所以他们刚刚出国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很快的融入国外的生活。
中国留学生虽然很多,但是他们不一定都在一个校区。所以大家不能够聚在一起,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所以中国留学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会抑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这跟中国的教育方式与外国教育方式有一定差异。中国留学生在背井离乡的背景下,又和其他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还有父母给予的深切的期望,给了留学生很大的压力,所以,有很多留学生会抑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8
外语不顺口,外国人排挤,留学生圈子本身还乱,日常饭菜不好吃,天天操心怎么赶紧把学费挣回来,父母时常发来某名校毕业生签约名企的微信鸡汤文,学士仰望硕士硕士仰望博士,越进名校越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即使最终简历完美还可能因为黄种人身份留不下来,申个国内工作经常半夜面试甚至要专程旷课回国,不回国自己不开心回国就被人喷没本事,好事跟人分享就被嫉妒坏事又没人能倾诉,明明所有事都是拼命做到最好的却还是感觉自己是个废物。这种生活我不抑郁难道我该笑出声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9
孤独、来着家人不切实际过高的期待、被同胞坑、被外国人排挤、学业压力、不适应环境、贫穷、与人关系不顺、自制力不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7
中国留学生的抗压能力是很差。由于他们刚刚出国,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自己在语言上有障碍,学习上也非常的困难,很容易会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由于父母的要求才出国留学。往往他们都是富家子弟,但是他们的学习并不怎么样。所以由于父母的钱而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但是学校的要求又过高,自己很难适应那样的生活状况。所以在父母和学校的压力下,就容易得抑郁症。
去国外留学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要出国深造的学生,他们出国留学有可能要自己支付所有的费用,而且同时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所以他们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大。
中国留学生刚刚出国的时候,一定是通过了雅思托福才出去。虽然他们的英文水平很高,但是可能在表达上并不不如外国人。所以他们刚刚出国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很快的融入国外的生活。
中国留学生虽然很多,但是他们不一定都在一个校区。所以大家不能够聚在一起,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所以中国留学生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会抑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8
这跟中国的教育方式与外国教育方式有一定差异。中国留学生在背井离乡的背景下,又和其他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还有父母给予的深切的期望,给了留学生很大的压力,所以,有很多留学生会抑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8
外语不顺口,外国人排挤,留学生圈子本身还乱,日常饭菜不好吃,天天操心怎么赶紧把学费挣回来,父母时常发来某名校毕业生签约名企的微信鸡汤文,学士仰望硕士硕士仰望博士,越进名校越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即使最终简历完美还可能因为黄种人身份留不下来,申个国内工作经常半夜面试甚至要专程旷课回国,不回国自己不开心回国就被人喷没本事,好事跟人分享就被嫉妒坏事又没人能倾诉,明明所有事都是拼命做到最好的却还是感觉自己是个废物。这种生活我不抑郁难道我该笑出声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4:39
孤独、来着家人不切实际过高的期待、被同胞坑、被外国人排挤、学业压力、不适应环境、贫穷、与人关系不顺、自制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