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小康生活作文1000字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1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8:57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促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城市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赢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增城市*不断地探索,发展,计划,实践。我市*不断推陈出新,提出针对有效的宣传口号,给我们不断教育,例如“文明是把尺子,时刻衡量着你我他”,“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一连串的口号使我们的精神修养不断提高,使我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凡事贵在实践。*不仅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关于城市形象、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活动,而且也举办了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坚决制止不文明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贴画广告,不乱穿马路,不乱停放车辆,不乱建乱搭棚亭房屋。
作为增城市的一份子,我们也要为“创建文明城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要做到语言礼貌。举止文明、尊老爱幼、衣着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场合绝不大声喧哗、要顾及他人感受,爱护公物,保证城市的卫生……在不同的场合,注意遵守有关规定,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文明城市的精神。有一次,我逛街的时候,乱贴的“牛皮癣”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把它撕掉。路过的人都说,你刚把它撕掉,不一会儿,又有人贴上去,你这样做都是徒劳的。但我说,少一块“牛皮癣”,城市的文明就多一点。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建设。话音刚落,路人纷纷加入我们的行列。
其实文明无处不在,只是大家不注意,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菜市场和小区里贴着许多文明标语。其实做到文明并不难,但是坚持做到文明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以最简单的开始,从基础最起。把一座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不仅仅是*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8:58
每当吃饭时,爷爷就会对我说:“在没有建立小康社会的时候,饭菜是很难吃到一块肉的,吃菜都吃怕了。在他小时候那个年代,住的房子都是自己盖的小房子,走的路都是烂泥路,上学走路很困难,老了没有养老金,电话很少很少,娱乐没有活动场所……”。
现
在,建立小康社会后,每顿饭都有鱼啊肉啊,住的是整齐漂亮的小区,行走的是宽宽的公路,老了有养老金,手机很普及,还大多数是触屏的很高档的手机,通讯很
是方便,休闲的时候有公园、咖啡厅等,遍地都是花草,条件真的比以前好很多了。按照*爷爷所说的: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就是不穷不富,
是日子比较好过的一种生活状态,小康社会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民丰衣足食、生活较为宽裕的特殊发展阶段。
在
我们家,每天早上,妈妈就会烧出几样精美的早点,香喷喷的蒸饺、热腾腾的馒头、美味的蛋炒饭等等。吃完早饭,我背上书包,坐上爸爸的小汽车来到学校,走进
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午放学,一回到家,妈妈一桌子菜已经准备好了,有红烧鱼、老母鸡汤、牛肉烧粉丝、蘑菇烧豆腐还有肉圆。我问爸爸:“这是不是小康生
活?”,爸爸说:“是啊。”每逢周末的晚上,我们一家坐在客厅里宽大的沙发上,看着我们家42寸的液晶大电视所播放的电视节目,吃着小零食,或者还可以每
人一台电脑美滋滋的玩游戏、上网。天气热或冷的时候,还把家里的空调开着,好舒服啊。 这就是我家的小康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8:58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每当耳边响起这句歌词时,我总是感到异常的亲切与莫名的兴奋。
说起亲切,大概是因为歌词中的年份,对我来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因为那一年我出生了。说起兴奋,是因为197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迈入了对外开放的崭新旅程,开始了那辉煌的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这30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成长的;这30年,我是紧跟着改革开放的速度而前进的。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宏观地讲,这是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