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7:37
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当中最闷热且潮湿的日子,也被称作伏天儿。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的计算按照干支纪日的排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这天就是初伏的第一天,接着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大概在阳历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旬之间。每年入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中伏的长短也各不相同,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比如从中伏的第一天算起过了10天还没有经过立秋,则这一年的中伏就为20天。
入伏的计算非常繁琐,几乎没有人能简单掌握的,除非有很用心的每天记录,否则需要查历书计算。要想掌握入伏的日期,得先熟悉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古时候人们用“天干”和“地支”搭配来记录日期和时间。天干分为十种,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则分为十二种,即人们熟悉的十二属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照顺序搭配起来,可以有不重复的60种,比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等,轮到最后一对就从头再来,如此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就叫做庚日,由于有十个天干,因此每隔十天就会有一个庚日。如果夏至当天为庚日,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早一些,例如2002年就是这样,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的话,那么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就离夏至最远,所以这年入伏的时间也会相对变晚,2006年就是如此。确定入伏的日期可以用“夏至三庚”的口诀,即从夏至当天算起,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8:55
三伏天是指夏天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是指伏暑邪的意思。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计算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20:29
“伏天”就是每年最炎热的那段时间,人们需要隐藏起来躲避盛夏的炎热。三伏是按照历法来划分的,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十分潮湿和闷热的时段,界于小暑和立秋之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22:21
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几天,三伏天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因此每年入伏时间都不同,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