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国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的基本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2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 ,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近二十多年来 , 由于*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 7470 家 , 投资金额 114 亿美元 (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 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近 350 亿美元 , 约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 目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 , 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竞争优势、突出特点、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
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公司 , 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 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 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 , 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英国著名的*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 ?邓宁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已成为研究*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 , 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该理论认为 , 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 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 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 , 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 , 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本人认为以上观点值得分析和探讨。
首先 , 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 3 种竞争优势 , 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 , 而是一种相对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次 , 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 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 , 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 ,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小型企业亦拥有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 , 市场范围小 , 从客观上*了国际大型*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 , 可避免与大型*公司的激烈竞争 , 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 , 中国*公司派出人员的费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对便宜 , 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 ,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低生产成本 ;英国经济学家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也证明了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 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仍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实现*经营 , 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 从理论上说是具有可行性的。应当指出的是 , 上述两个理论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经营中的竞争优势 ,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 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理论有一共同点 , 即强调发展中国家*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 , 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公司 , 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 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正是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
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 , 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 , 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
4、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
中国特殊产品 , 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 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 , 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 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 , 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 , 生产特殊产品 , 是中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 , 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
5、*环境良好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 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环境。
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目前 , 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外汇储备达 4033 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二、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
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 , 产业集中 , 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 , 国有企业盈利少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 153 万美元 , 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 约占总投资的 60%), 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 , 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 , 但增长迅猛 , 投资目的地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 21 亿美元 , 增长 110%, 其中53% 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占 33%, 港澳地区占 14%)。
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 , 从在境外设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为主向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专业市场等形式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 , 机制灵活 ,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 , 如青岛金王集团和浙江万象集团等。
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可以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 ,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 , 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如山东的海尔集团和浙江省的华立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 通过境外产 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
例如 , 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 ,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有 :
1、企业*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 ,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 , 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责权不对称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 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 ,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资金短缺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 , 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 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 , 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 存在“惜贷”现象。
3、人才匮乏
*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 , 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 , 造*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
4、信息缺乏
由于对有关国家的*、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 , 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 , 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
5、管理环节过多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批时间太长 ( 有企业反映 , 有些项目审批时间需花 2?3 年 ) 的问题 , 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
6、缺乏核心技术
从总体上看 ,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 , 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 , 许多产品 , 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7、监管*不畅
目前存在着“重审批 , 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 , 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对*决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17号以后回答你,好不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 ,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近二十多年来 , 由于*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 7470 家 , 投资金额 114 亿美元 (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 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近 350 亿美元 , 约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 目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 , 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竞争优势、突出特点、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
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公司 , 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 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 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 , 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英国著名的*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 ?邓宁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已成为研究*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 , 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该理论认为 , 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 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 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 , 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 , 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本人认为以上观点值得分析和探讨。
首先 , 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 3 种竞争优势 , 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 , 而是一种相对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次 , 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 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 , 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 ,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小型企业亦拥有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 , 市场范围小 , 从客观上*了国际大型*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 , 可避免与大型*公司的激烈竞争 , 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 , 中国*公司派出人员的费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对便宜 , 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 ,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低生产成本 ;英国经济学家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也证明了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 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仍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实现*经营 , 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 从理论上说是具有可行性的。应当指出的是 , 上述两个理论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经营中的竞争优势 ,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 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理论有一共同点 , 即强调发展中国家*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 , 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公司 , 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 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正是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
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 , 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 , 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
4、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
中国特殊产品 , 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 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 , 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 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 , 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 , 生产特殊产品 , 是中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 , 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
5、*环境良好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 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环境。
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目前 , 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外汇储备达 4033 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二、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
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 , 产业集中 , 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 , 国有企业盈利少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 153 万美元 , 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 约占总投资的 60%), 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 , 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 , 但增长迅猛 , 投资目的地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 21 亿美元 , 增长 110%, 其中53% 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占 33%, 港澳地区占 14%)。
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 , 从在境外设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为主向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专业市场等形式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 , 机制灵活 ,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 , 如青岛金王集团和浙江万象集团等。
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可以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 ,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 , 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如山东的海尔集团和浙江省的华立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 通过境外产 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
例如 , 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 ,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有 :
1、企业*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 ,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 , 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责权不对称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 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 ,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资金短缺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 , 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 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 , 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 存在“惜贷”现象。
3、人才匮乏
*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 , 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 , 造*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
4、信息缺乏
由于对有关国家的*、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 , 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 , 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
5、管理环节过多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批时间太长 ( 有企业反映 , 有些项目审批时间需花 2?3 年 ) 的问题 , 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
6、缺乏核心技术
从总体上看 ,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 , 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 , 许多产品 , 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7、监管*不畅
目前存在着“重审批 , 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 , 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对*决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17号以后回答你,好不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 ,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近二十多年来 , 由于*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 7470 家 , 投资金额 114 亿美元 (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 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近 350 亿美元 , 约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 目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 , 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竞争优势、突出特点、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
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公司 , 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 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 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 , 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英国著名的*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 ?邓宁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已成为研究*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 , 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该理论认为 , 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 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 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 , 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 , 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本人认为以上观点值得分析和探讨。
首先 , 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 3 种竞争优势 , 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 , 而是一种相对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次 , 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 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 , 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 ,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小型企业亦拥有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 , 市场范围小 , 从客观上*了国际大型*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 , 可避免与大型*公司的激烈竞争 , 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 , 中国*公司派出人员的费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对便宜 , 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 ,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低生产成本 ;英国经济学家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也证明了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 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仍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实现*经营 , 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 从理论上说是具有可行性的。应当指出的是 , 上述两个理论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经营中的竞争优势 ,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 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理论有一共同点 , 即强调发展中国家*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 , 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公司 , 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 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正是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
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 , 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 , 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
4、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
中国特殊产品 , 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 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 , 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 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 , 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 , 生产特殊产品 , 是中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 , 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
5、*环境良好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 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环境。
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目前 , 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外汇储备达 4033 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二、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
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 , 产业集中 , 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 , 国有企业盈利少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 153 万美元 , 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 约占总投资的 60%), 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 , 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 , 但增长迅猛 , 投资目的地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 21 亿美元 , 增长 110%, 其中53% 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占 33%, 港澳地区占 14%)。
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 , 从在境外设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为主向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专业市场等形式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 , 机制灵活 ,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 , 如青岛金王集团和浙江万象集团等。
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可以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 ,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 , 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如山东的海尔集团和浙江省的华立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 通过境外产 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
例如 , 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 ,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有 :
1、企业*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
在我国 ,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 , 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责权不对称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 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 ,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2、资金短缺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 , 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 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 , 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 存在“惜贷”现象。
3、人才匮乏
*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 , 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 , 造*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
4、信息缺乏
由于对有关国家的*、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 , 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 , 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
5、管理环节过多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批时间太长 ( 有企业反映 , 有些项目审批时间需花 2?3 年 ) 的问题 , 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
6、缺乏核心技术
从总体上看 ,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 , 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 , 许多产品 , 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7、监管*不畅
目前存在着“重审批 , 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 , 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对*决策的相关建议
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
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
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
一是*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
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性保险。
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体系。
一是*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
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
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
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51
17号以后回答你,好不好~~~